【摘 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國家正努力實施全面的新課程改革。當務之急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減輕課業負擔的重點和突破口。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素質教育 減負增效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4-0090-03
實施素質教育的大敵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課業負擔過重嚴重將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來。其中拖堂、補課、作業量大等現象是學生負擔過重的突出表現。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課堂效率低下,本來一節課可以掌握的知識,卻要占用學生寶貴的課間休息時間,甚至還要補課才能掌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學生的負擔大大加重。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途徑是提高課堂效率。所謂課堂教學效率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規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通過雙邊活動所消耗的勞動量與所獲得的教學效果之間的比率。在單位課堂教學時間內課堂教學效率越高其效果就越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呢?
一 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模式
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就是優化課堂教學,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把大量的知識強塞進他們的腦袋里,學生以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機械地記憶與訓練,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背上沉重的課業負擔,成了學習的機器,致使學生厭學。在新課程背景下,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充當合作者、指導者、參與者。我們要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研究大綱、認真研究教材、認真研究學生,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提高單位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學效率。一是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主體教育思想,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建構知識的獲得過程,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創造條件讓學生去體驗通過思考得到成功的愉快。另一方面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努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二是訓練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的學習才能得到充分發揮,給學習帶來高效率,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阻礙才能的發揮,學習低效率。
二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造愉悅和諧課堂氣氛的基礎。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平時要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教育過程中要言辭懇切,讓學生體會到你的坦誠,體會到你真正的愛,使學生和老師之間不再有距離感,學生也會主動地將自己的想法與教師交流,教師的教育引導也就水到渠成了。有了良好的師生情感,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討論、相互交流、共同探索,要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鼓勵學生上課多發言,回答正確要及時鼓勵,回答錯誤也不嚴厲訓斥,不給學生增加思想負擔,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三 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問題情境,使數學生活化
數學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枯燥,學生學起來會感
————————————————————————
* 西安科技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JG14115)
覺無味,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地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七年級認識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節,我設計了一個猜年齡的游戲:請同學們隨便想一個人的年齡。(1)將這個人的年齡乘2減4,把結果告訴老師,老師就能猜出你想的那個人的年齡。(2)將這個人的年齡乘2減4,再把結果乘2加8,把最終的結果告訴老師,老師就能夠迅速猜出你想的那個人的年齡。通過師生的互動游戲,引導學生從中對比、體會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的不同,初步感受方程解法的優越性,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講的方程。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生動的游戲開始本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一開始就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2.盡量用形象生動的數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正確、恰當地使用幽默語言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減輕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比如在八年級二次根式化簡的教學中,為了根治學生解題時易犯 的錯誤,教師要求學生解題時用絕對值保護來過渡,即 ,告訴學生要化簡,先脫掉“帽子”(根號 ),走到“門口”(絕對值符號),至于如何走出“門”,這要看a的性質(正、負、零),“體質強壯”的(a≥0)直接走出“門”;“體質虛弱”的(a<0)必須帶上一根“拐杖”(負號-)以防“摔跤”。這樣形象的比喻讓學生開懷大笑,情緒興奮,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笑聲中,激發了主動學習的火花,在笑聲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識。
3.善于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與傳統的數學課堂相比,多媒體更能使抽象的數學形象化、枯燥的問題興趣化,讓學生形象直觀生動地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如:學習用一個平面從不同方位截正方體產生的截面時,傳統教學往往借助切蘿卜或橡皮泥等實物情景活動來講解,結果大多數同學還是一知半解,如果對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學生還能理解的話,那么對截面是五邊形或六邊形的情形就很難想象了,利用多媒體三維動畫演示,學生能真正感受截割的過程。這樣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步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最終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課堂教學應注重動手實踐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中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地發現知識。比如:講三角形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如果只從理論上講,內容干巴,而且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我讓學生動手實驗,用自己現有的筆和尺子擺三角形,結果學生在擺的過程中發現:有些筆和尺子放在一起擺不能三角形,從而說明并不是任意長度的三條線段都能構成三角形。再讓學生通過度量發現:凡是不能構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中,總有兩邊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邊。由此得出結論:要構成三角形必須滿足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樣把枯燥的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學生既感到有趣,又容易理解,使深奧的知識變得比較淺顯,并由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結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把好奇心變為求知欲,主動愉快地獲取了知識。
四 優化作業設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布置與批改作業是數學教學工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通過作業教師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取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反饋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教師對教學的反思與改進,學生可以通過作業檢驗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下,作業設計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兼顧基礎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發展,正確處理全面發展與因材施教的關系,讓學生在練習與評價中獲得滿足、愉悅和成功的體驗,對后續學習會更有信心。
1.作業布置層次化
教師布置作業之前,應該結合課堂所講的內容精心篩選,即給學生一道題,教師要篩選三道題,結合學生的實際,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著重做那些可能成為能力培養載體的基礎知識作業,再著重尋找思維能力和思維習慣培養的作業,并進行有效的訓練,避免單調重復的練習。這種有層次的作業不僅使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有成就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培養了學有余力的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尊重了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樣的作業不僅能減輕學生作業的負擔,而且提高了數學的教學效果。
2.作業形式多樣化
傳統的作業無非是記、寫、算,大量的機械性的重復作業,學生的課余時間被作業占領著,學生是在一種被逼迫的狀態下完成作業的,甚至抄襲他人的作業,這樣很難收到成效,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布置一些形式多樣的作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感受到快樂,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作業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有意識地去主動完成,作業就真正實現了它的價值。
五 對考試進行適當改革
應試教育把學業成績作為教育教學根本的、唯一的目的,把對學生的加壓變成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造成學生價值觀的偏移,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制約著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今一些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熱衷月考,頻繁的考試、快節奏的學習方式常常會使一些學生考試失敗,使他們喪失學習信心,從而對學習產生畏懼、逃避心理。為了減輕考試負擔,正確地使用考試方式,發揮考試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在知識、態度、能力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并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數學素質,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考試改革。
第一,嚴格控制考試次數,由學校統一安排,每學期只進行期中、期末兩次考試,不公布考試成績和名次。
第二,提高考試質量,豐富考試內容和方法,內容上增加自學能力檢測和動手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的考核,方法上采用口試、筆試和實驗操作結合;同時加強教學過程的課時、單元質量過關,把問題解決在教學的過程中。
第三,正確對待考試的結果,測試后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分析考試成績,重視試卷講評,采取有效的補救環節,做好反思與調整,幫助學生改進學習,讓學生有時間、有精力、有意愿和信心去追趕,促進學習成績進一步的提高。
六 結束語
總之,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課堂教學是關鍵。向四十分鐘要效率,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切措施,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從而使學生有時間去發揮自己的特長,根據自己的愛好,參加社會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