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農村學校英語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師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更多關照優秀生,而忽視中下水平的學生,導致這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嚴重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制約了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五步領學研究能有效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成績,讓學生快樂成長。
【關鍵詞】背景 意義 過程 成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4-0107-02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農村中學英語學科的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教師授課花樣多樣,然而在大步跨越的教學背后,在課堂上老師往往更多的是關注英語學習好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往往忽略、冷落、嘲諷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產生恐懼,成為班級的學困生。學困生的形成與新課程的實施沒有必然聯系,只要有學習群體就會有學困生,大班授課肯定會出現學困生,同理,層次低的班不一定都是學困生,層次高的班也可能有學困生。他們成了課改中的弱勢群體,嚴重影響著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制約了教學改革的步伐,我們課題組提出了“五步領學”和“一五四教學”模式,有效地改善了相對學困生的處境,能促進新課改的有效實施。
一 研究背景
縱觀北京市高考英語改革以來,農村學校外語教學相對市區來說就是個短板,通過試卷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農村示范校及實驗班的成績并不差,差距體現在占絕大多數的普通學校及普通班。學困生的問題已經極其嚴重,英語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嚴重影響了農村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制約了農村英語改革的步伐。如何能更有效地對班上英語學困生進行轉化及矯正,通過前期調研,我們課題組提出“五步領學”(圍繞目標進行符合實際的語篇精讀教學的五種微觀語言訓練活動),在此基礎上巧妙把“五步領學”與“一五四”單元模式(一個經典語篇強化、五個步驟循環、四個技能開放)交叉運用,解決了學生外語學習詞匯容易遺忘的普遍問題,因為該過程符合記憶規律中的聯想線索記憶,著重強調把教學材料語篇中目標的累進疊加和教學過程的滾動循環,這是保持記憶的核心。該過程沒有忽略語言技能,而是強調強化記憶、循環復現及長期使用,三個過程缺一不可,符合農村學生外語學習不可逾越的三個過程,是課標要求的綜合語言能力最終形成的關鍵。
二 研究意義
第一,“五步領學”符合農村學生的認知特點,符合外語學習規律,它既不是教學,也不是導學,而是強調教師以身垂范,教師怎么做學生就怎么做,教師的垂范給學困生以勇氣和信心。學困生更需要老師陪練,只有老師經常領學,學生才能慢慢度過困難期,教師常常領學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教師用不同的訓練形式加以強化,一定為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五步領學”豐富了基礎教育的教學理論,提出相對學困生的概念符合新課程標準“重視共同基礎,構建發展平臺”的基本理念,尊重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符合課標“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相對就是發現其并非差生,他們具有潛在且良好的發展預期,掌握最佳的教育時機,恰當適時地幫助他們,給他們雪中送炭。第三,“五步領學”面向廣大農村,面向弱勢群體,不僅可以解決學困生的問題,還能彌補正常英語學習的不足,幾乎所有學生學習中都會碰到困難,碰到困難就需要領學。“五步領學”明確強調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回歸語言學習的本來面目,任何一個英語教師都可以做到,可操作性強,具有很好的實踐價值。
三 實踐過程
2013年9月份開始,我開始在高中(9)班實驗“五步領學”教學模式。首先對學困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原因和目前的學習狀況,再根據這些困難和狀況確定解決的辦法以及行動方案,然后根據行動方案,利用“五步領學”概念和模式進行教材
————————————————————————
* 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1年立項“新課標下農村高中英語學困生‘五步領學’研究”一般課題的研究成果(批準號:DBB11062),主持人:劉福林
處理和課堂教學實踐,通過收集學生學習過程的數據變化來分析是否能幫助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以及該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再通過調查了解課題研究與實驗的效果來進一步加以驗證。
1.準備階段
教師對閱讀文章進行“兩備、兩讀兩標、五探究”。“兩備”就是要備課文發音、備單詞的構詞法;“兩讀兩標”就是讓學生朗讀、默讀課文標課文生詞、短語及句子的詞義;“五探究”就是探究課文中出現的語法現象、探究詞法(側重動、名、形、副詞的辨析及搭配)、探究理解(側重考查主旨/細節/推斷等)、探究識記(側重考查詞意推測及大詞量識記)、探究表達(問答型,側重向表達輸出遷移)。
2.實施階段
對于課文教學,我采用“五步領學”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學習素材,提高學生的朗讀語感、口語表達、寫作技能,培養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領方法技巧:用技巧去研究單詞發音與拼寫,如歸類、聯想、上下文等,幫助學生掌握詞匯學習規律,通過語音、構詞、詞場(詞的使用場合)來突破詞匯,并且通過溫故知新、以舊帶新的方法,為語言能力訓練打下基礎。
二領語篇默讀:用心去揣摩每個詞、每個句、每篇文,理解每個詞句文,幫助學生攻克理解關,通過對語篇、段落、難句的分析、翻譯和釋義,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理解信息、概括大意、推理判斷寫作意圖等能力,為泛讀打基礎。
三領語篇朗讀:用聲音打通耳朵,獲得語感,通理每個詞句文,幫助學生攻克理解關,通過語篇、段落、單句、意群等領讀學習語音語調,通過上下文鞏固理解詞義,加深語篇的理解,為語言訓練打下基礎。
四領語篇背誦:用心記憶、用聲倒出、鞏固理解、預備表達,幫助學生過口頭表達關,通過語篇主題、段落主題句、上下文主題詞等手段教會學生背誦方法,加深對語篇結構的理解,為下一步筆頭輸出打基礎。在深化文章主題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辯論賽和演講比賽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運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五領語篇:根據小詞匯語篇仿寫一篇再背出來,幫助學生過筆頭表達關,通過篇章及段落的抄寫、仿寫、續寫等手段練習筆頭輸出語言,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下基礎。在實施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提高學習效率,給每位學生展示學習英語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四 研究成效
1.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我對學生對“五步領學”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3%的學生認為效果明顯,它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寫作水平較以前明顯提高。99.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它普遍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對學習英語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促進了他們更好地學習英語。90.9%的學生認為“五步領學”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對學生的合作學習、學習情感和學習策略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和提高。
2.學生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我校以活動為載體,舉辦了英語聽寫大賽、作文比賽、演講比賽、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等多項賽事,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讓全體學生全員參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有些曾經的學困生,經過一年的歷練在比賽中嶄露頭角,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取得了演講比賽第二名的好成績。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更加高漲,學習英語的分氛圍更濃,活動的效果超過了預期。
3.學生學習成績顯著提高
在2013~2015學年度第一、二學期期末英語考試中,我班的優秀生、中等生進步明顯,學生的優秀率、及格率及學生的平均分均超出其他平行班,學困生的數量明顯呈現遞減的趨勢。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北京決賽),6名學生榮獲市一、二等獎。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初賽),18名學生分獲區一、二等獎,學生的獲獎人數在其他平行班中一直遙遙領先。
五 反思升華
數據證明,“五步領學”教學模式有利于農村相對學困生的英語學習,有利于所有學生夯實語言基礎,有利于綜合語言技能在農村的穩步提高,更有利于全面貫徹新課標。因為“五步領學”教學模式引導外語課堂回歸常態,通過相關內容的進一步論證,并在我任教的學校進行了3年多的試驗,發現對80分以下的相對學困生非常有效,即便對尖子生也能錦上添花,該項目一開題就獲得北京教科院專家的高度評價。如今每當看到學生激情高昂的學習熱情,取得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再苦再累,我也無怨無悔。我深知學生的進步是對我們課題組成員工作最好的回報。今后,我們將繼續保持進取之心,與時俱進,大膽進行創新,探索打造活力、高效課堂的好方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