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西咸新區為研究對象,對咸陽市體育產業自身局部的區位優勢即綜合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論證,旨在立足當地實際,為咸陽市體育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西咸新區 咸陽市 體育產業 發展優勢
【中圖分類號】G8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26-01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產業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迅速,表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體育產業特有的前向和后向關聯效應使其日益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的行業。體育產業作為服務經濟中的一員,不僅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對調整產業結構、應對經濟全球化、增強國家競爭力有積極的影響。同時體育產業還是一種“無煙工業”,消耗能源少,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符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因此,體育產業是一個可以長期存在和持續發展的產業。
一 咸陽市體育產業發展概況
2014年1月6日,國務院發布國函正式批復陜西設立西咸新區。西咸新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同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科技人才匯集、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環境較好,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實力,這為我區加快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提供了政策扶持。2011年咸陽市生產總值1359.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368.5億元,增長9.1%,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1%。近年來,咸陽市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樹立了全社會共同興辦的大體育產業觀,體育產業在發展水平、結構、規模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競賽表演、體育休閑健身、生態體育、體育教育培訓等迅速發展,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體育服裝等相關產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 咸陽市體育產業市場的發展優勢
1.有資源,體育產業發展的資源稟賦優良
咸陽市的體育自然資源具有原始性、獨特性和壟斷性的特點,數量豐富、品味佳絕、功能齊全。在體育人文資源方面,咸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歷史悠久,文物資源十分豐富。先后為秦、西周、西漢、北周、隋、唐等13個封建王朝的都城或京畿之地,素以“古遺址、帝王陵、明清城”聞名于世。并且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相互融合,結合緊密。特定的自然條件、地理環境、文化氛圍及生產生活方式孕育、創造、發展了民族傳統體育等體育人文資源,使咸陽在開展體育旅游等休閑體育產業方面具備了更大的吸引力。
2.有基礎,體育產業發展支撐點較多
咸陽市體育產業門類相對齊全,體育休閑健身、體育競賽表演、體育用品銷售、體育彩票、體育旅游、體育教育培訓等主要產業門類在咸陽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從總量來看,咸陽市體育教育綜合實力較為厚重,初步形成了高等師范院校體育院系、中等體育學校和青少年業余體育學校、民間體育教育培訓機構構成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教育培養體系。相對齊全的產業門類、雄厚的體育教育綜合實力、優越的地理區位、較強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水平,這些都為咸陽市做大做強體育產業提供了未來的發展平臺和有力支撐。
3.有市場,體育消費需求逐漸增加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咸陽市文化市場、體育市場需求比較強烈。調查顯示,目前咸陽市城鎮經常參與健身的人群年首先是個人體育消費(不包括集體體育消費)支出約為240元。其中購置體育器材、服裝等實物消費所占比重大,為98元/人年;其次為健身、健美方面的消費,約為50元/人年;再次為知識、信息性消費,約為25元/人年,觀看體育競賽表演等欣賞性消費,約為20元/人年,其他消費約為55元/人年。體育消費群體也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由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為主構成的馬鞍形向中青年的主流消費結構轉型,體育消費日益時尚化。在咸陽市經濟大發展的條件下,體育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為體育產業方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有利于促進體育產業開發力度和投入。
4.有保障,各級政府對體育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
近年來,陜西省各級政府對發展第三產業都十分重視,對新興產業的發展給予大量政策上的傾斜,為陜西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省政府曾明確提出“加快體育社會化、產業化進程,積極培育體育市場,擴大體育消費”。省體育局對體育產業發展問題非常重視。各級政府對體育產業的重視,為咸陽市體育產業方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資金支持和組織保障,有利于咸陽市體育產業開發進入了一個平穩、規范、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
三 咸陽市體育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照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體育產業發展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過程。體育產業結構演進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強大的推動力,直接關系到咸陽市體育產業能否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國外經驗證明,體育產業的發展依賴于產業之間的結構優化,從產業內部結構看,占主導產業的體育服務業發展滯后、體育用品業大而不強、管理體制與機制落后等問題普遍存在,從而導致中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的進程出現障礙。就目前情況來說,體育產業出現經濟增長乏力,與結構的優化障礙有著本質的聯系。促進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中國體育產業結構優化的核心和關鍵,同時也是實現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前提和保證。
參考文獻
[1]孫鴻.陜西體育產業發展的思考[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2(3)
[2]吳春芝、張林.國外體育服務產業政策略論[J].體育文化導刊,2011(1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