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單純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貴州省兩所高校23個班級共1141名學生進行不記名填寫基本信息調查表與國際標準情商測試題調查。結果顯示,高年級醫學生的情商水平低于低年級醫學生的情商水平;醫學生的情商水平相對偏低且年級對情商水平有明顯影響。
【關鍵詞】情商現狀 醫學生 影響因素 年級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44-01
情商對醫務人員降低醫患糾紛,改善醫患關系,促進社會和諧起著重要作用。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人員、合格的醫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還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和道德風貌。因此醫學院校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更要注重學生的情商培育,通過了解年級對醫學生情商的影響,運用合理的方法和途徑提高學生的情商水平。為醫學生順利完成角色轉換打下基礎,使其在未來的醫療衛生領域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一 醫學生情商現況
本次研究以年級和專業作為分層因素,采用單純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貴州省兩所高校進行調查,抽取的全班同學通過不記名方式填寫基本信息調查表與國際標準情商測試題,調查量表填畢當場回收。調查涉及臨床、影像等5個專業共1141名學生,回收有效問卷1120份,有效率達98.16%,其中男生428份(38.2%),女生692份(61.8%),平均年齡為20.75±1.44歲。調查結果顯示:高年級醫學生的情商低于低年級醫學生的情商,與國外情商相關研究存在差異。學習壓力、適應能力弱及就業迷茫是醫學生情商水平的危險因素;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和學習人文方面課程是醫學生情商水平的保護因素。
二 影響醫學生情商的因素分析
醫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不僅要面對繁重的課程,還要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研究發現高年級醫學生的情商低于低年級,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有研究表明學習壓力與情商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學習壓力越大幸福感越低,情商水平越低
在接受調查的1120名醫學生中,有704人覺得自己壓力比較大或者非常大,占總人數的62.8%。醫學院校的學習壓力狀況高于全國大學生常模,不僅是因為醫學生從進入大學校門開始起就面臨著各種考試、測驗及不定期的臨床技能考核,更是因為醫學院校存在年級越高專業課程越緊、學習壓力越重的情況,同學之間專業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的比較及父母對醫生職業的過高期望,以及面對實習與就業的迷茫與恐懼使得高年級醫學生比低年級醫學生更長時間處于焦慮、抑郁與高壓狀態中。
2.學生社團組織對大學生的情商及就業具有促進作用
在調查中,醫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比例明顯小于其他普通高校參加社團活動的學生比例,醫學生參加社團活動不積極及課外生活比較單調,使得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產生的負面情緒與壓力不能通過課外活動及與他人交流等方式得到有效紓解。
3.醫學院校人文素養方面的課程較少
所調查的兩所高校各年級每學期平均有十幾門專業課,可有關人文教育及情商培養的課程卻只有1~2門,并且學生對選修課普遍不重視,報名參加人文科目選修課的人數很少,即使報了選修課也存在遲到、曠課等問題。
4.醫學院校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與心理適應能力較弱
在我們的調查中僅有237人覺得自己進入新的環境可以將生活安排得與從前相仿,這僅占20.77%。有79.23%的學生不確定或者說根本不能適應新環境。醫學生不能適應新環境,主要表現在情緒、學習壓力、人際關系適應及滿意度四個維度上,總體來說醫學院校學生的適應狀況呈現不滿意及消極的狀態。
5.醫學生的自我評價不是很客觀;缺乏自信、自卑是醫學生共有的特點
醫學生總認為自己做得很一般甚至比其他同學要差勁。在調查中有71.34%的學生認為自己很一般或者很差勁。這樣的自我評價不僅會在無形中影響學習興趣、情緒與工作效率,而且會使他們漸漸地與社會及集體脫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更加不善于與他人交流,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三 加強情商培養,塑造全面人才
針對醫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可以用以下措施來解決。
第一,醫學院校需要比普通學校更加重視心理教育與心理疏導。比如醫學院校可以聘請專職心理咨詢師與心理老師,負責不定期抽查了解每個年級壓力及抑郁情況,同時學校可以設立專業心理咨詢室與壓力宣泄室并且每周定期開放。
第二,輔導員可以多開展一些特色活動與人文活動方面的比賽。比如開展情商知識講座(包括自控能力培養、挫折與心理承受能力培養、職業規劃、自我認知等),同時組織各種情商培養活動,通過這些形式來增加醫學生的壓力承受力與適應力。
第三,醫學院校可以與其他高校交流并合作開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信與適應力方面的活動,并將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運用到醫學院校做試點,形成醫學生專業培養與人文培養相結合的“混合模式”。
第四,開展創新活動。利用每周晚點名的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班級活動,每名同學上臺表演,并組織整個年級參加,以此來增加同學的自信與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與合作精神。
第五,加強醫學院校人文培養課程的開展,要求每個學生每學期完成一定數量的人文課程,以此來擴寬醫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具有全方面綜合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蔣超、黃華、劉思茂等.長學制醫學生的生活事件與幸福感[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3(2):253~256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