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要堅持依法治國。我國的法學教育發展至今,體系已經比較成熟,但是連續多年,法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都比較低,其原因是多種要素構成的。本文從法學專業學生就業難的表現入手,分析了就業難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法學專業 就業問題 就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51-02
根據就業報告顯示,法學專業為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比較低的專業,隨著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法學專業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成了社會關注的重點。
一 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表現
1.法學專業就業率比較低
法學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率普遍比較低,就業形勢嚴峻,在近些年尤為突出。從2003年開始,全國法學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在全國數百個專業中,法學專業的就業率幾乎排在末尾。在之后的幾年中,法學專業就業率雖然有所提高,但是與其他專業相比,依舊有很大的差距。
2.學生就業專業不對口
法學專業大學生的對口工作通常為律師、司法機關公務員等,但是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法學專業學生畢業的職業主要是文職工作,例如辦公室職員、律師助手、辦公室文員等,從事與法學專業相關工作的比較少,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情況非常普遍。
二 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分析
1.高校法學專業人數增加
1999年以來,我國高等院校開始擴招,很多學校致力于構建綜合性大學,增添了很多專業,任何一所大學都設有法學專業,但是師資力量、教育資源差距比較明顯,這制約了高校法學人才的培養,法學專業高校畢業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加上擴招導致的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職業需求供大于求,人才過剩,很多法學專業畢業生求職陷入困境。
2.培養方式與職業需求不協調
我國法學的高等教育形式為學歷教育,本科培養普通的法學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比較重視理論學習,教育部規定了法學專業必需的14門課程,除此之外還有若干選修課程,基本囊括了我國現行所有部門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常規,缺乏對于學生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導致學生盡管掌握了書本內容,但是卻無法與實踐相聯系,缺少系統的強化。法學學科的專業性與實踐性都比較強,職業特點就是通過學習的理論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協調權利義務關系,但是由于當下高校的法學專業培養方式與職業需求的不協調,學生在學以致用方面存在困難,最終影響就業。
3.法學專業從業資格門檻高
我國從事法律相關職業,例如法官、檢察官、律師,都需要具有本科文憑,并且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由于司法考試的難度比較高,而且有通過率要求,很多法學專業的學生由于沒有通過司法考試,在就業方面受到了很多限制。甚至有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通過很多年的努力才通過司法考試,從事法律相關職業。除此之外,很多非法學專業的本科學生也可以參加司法考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
三 解決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合理設置高校法學專業
法學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解決對策上,也要綜合考慮。首先,高校要合理設置法學專業,國家對于設置法學專業的院校要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包括基礎設施、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對于不達到一定標準的學校不允許開設法學專業,取消經過審查之后不符合條件的院校法學專業的招生資格,這樣才能高質量地培養法學人才。在招生過程中,高校可以改革學位授予的方式,將法學專業發展為精英教育,在學生得到了其他專業的本科學位之后,才能進行法學專業的進修與學習,在具備一定的學科基礎前提下,在理解問題以及思維方式上,也有利于法學的學習以及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
2.改革法學專業學科設置
法學專業的學科設置要提高實踐性課程的比例,在完成教育部規定必修的14門專業課的基礎上,要轉變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學校在課時設置的時候,要保證學生的實踐性課程達到一定的比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實踐機會。例如學校可以邀請在職律師、法官等擔任專業課的嘉賓教師,這樣在主講教師進行專業課理論講解之后,可以邀請律師、法官為學生傳授相關部門法的實踐技巧,以及在應用的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這樣將理論與生活聯系起來,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問題。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安排一些真實的案例進行教學,增強學生的職業敏感度。學校的法學院可以創新活動形式,以模擬法庭、模擬律所、法律講堂、法律診所等形式,既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又能在實踐中將課堂知識進行消化。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需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理性認識當下的就業形式,并且能夠透徹地認識自己。在選擇職業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除了自身專業,也要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身能力、職業發展前景等等。因此,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理性對待擇業,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對于未來發展有明確的方向。如果需要通過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等來獲取職位,那么要提前準備,做好相應的備考計劃,學校和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指導。高校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為學生提供便捷渠道,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爭取貸款等。
四 結束語
我國已經進入到依法治國的軌道,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國家與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法學人才。因此,針對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深刻剖析原因,各個主體共同努力,多種渠道提高法學大學生的就業水平。高等院校要合理設置法學專業,并不斷改革法學專業學科設置,提高實踐性課程的比例,就業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與擇業觀,這樣法學專業的畢業生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真正實現學有所用,不斷為社會主義法制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隋晶秋.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癥結及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5)
[2]梁斌、夏玉芬.對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2)
[3]羅金艷.財經類院校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0)
[4]黃榮.高校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思考[J].衡水學院學報,2011(2)
[5]曾慶洋.淺談當前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難問題[J].赤子(中旬),2014(1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