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比中學生更加理性、更加自主、學習內容更加深入。大學的課堂也更加的自由、開放和包容,它不僅傳播知識,更注重思維碰撞、啟迪智慧,而在這一過程中,問題式的交流成為必要。問題的預設要有目的性、明確性和層次性;問題的即興要依據學生的回答,積極地追問,形成問題鏈,同時,抓住靈感,及時形成問題。
【關鍵詞】大學課堂 提問 預設 即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69-02
學起于思,思緣于疑,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方式,它在教學中不但應用廣泛,而且是目前教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教學提問是指“教師利用提出問題的方式,通過師生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
一 大學生與大學課堂
大學生與中學生是有所不同的。首先,年齡構成。中學生正值青春期,較感性,性格可塑性強;大學生絕大多數已滿18周歲,心智趨于理性和成熟,性格相對穩定。其次,學習動機。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到外因影響較大,如升學的壓力、老師的管教、家長的敦促等。大學生學習動機更多源于自身,家庭和老師的管束較高中寬松,他們開始真正地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而讀書學習。再次,學習內容。中學生的學習以知識學習為主,較單一。大學是學生離開校園步入社會的最后一站,學生學習的內容盡管也是以獲取知識為主,但是自我管理、組織協調、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養也擁有舉足輕重之地位。同時,在大學,也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如各類社團、學生會等。
與之相對,大學與中學的課堂也有不同。一方面,課堂更加的自由、開放和包容,針對問題的分析更加多元,非對即錯的思維模式正在被打破,理性、批判性、發散性思維受到追捧。另一方面,講授與教材吻合程度降低,教教材與用教材是兩種不同的理念,大學課堂的教材是教學的輔助,除此還需要大量的課外資料作為補充,故而教學內容甚至體系不再囿于一本教材。再一方面,教學與考核。大學的考試更傾向于大學生對基本理論掌握以及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考察。總之,大學課堂不僅是傳播知識的重要陣地,更是思維碰撞、啟迪智慧的重要場所,而在這一過程中,交流就成了一種必要。課堂交流的方式較多,提問是最常用也最便捷的一種方式。現在的課堂提問通常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即“師—生”模式。同時,我們也提倡學生提問,老師回答,即“生—師”模式,善于提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能力,是我們學生需要培養的能力。“一個能力強的學生不僅能提出問題,而且能提出很好的問題,甚至是很深刻的問題;而一個普通的學生卻常常會說:‘沒有問題’。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二 大學課堂提問的預設
課堂提問的價值是明顯的,這不僅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能給學生一種緊迫感,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等。既然如此,有意識地進行課堂提問也就成為必要,這不僅是教學手段的變革,更是教學理念的蛻變。然而,實踐證明,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夠吸引學生并讓他們有表達的沖動,一方面,和當前大學生不愿表達、不善表達、不敢表達的心態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夠恰當,如問題提出的過淺或過深,淺了沒有回答的必要,深了回答不出來。既如此,提前預設問題,將極大地避免類似問題的出現,但在預設問題時還需要把握一些原則。
第一,目的性。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是教學中通常設定的三大目標,教師在設定目標時是側重知識、能力還是情感,體現了不同的教學理念。在大學,知識的傳授是重要的,但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體現在學習上就是自主學習、獨立學習以及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作為教學的最重要陣地,是培養學生這些能力的最佳場所。那么,我們在教學之中,就要有意識地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有張力的,它緣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學生在回答時就不僅僅是對教材知識的復述。
第二,明確性。一方面,要有真問題,對于沒有爭議,學生們一目了然的問題,也就沒有了提問的必要。另一方面,提出來的問題應該簡潔明了,讓學生能夠抓住重點。教學實踐中,口頭表達問題與屏幕上呈現題目相比,后者更具有統一性,所以建議采用屏幕呈現。
第三,層次性。因知識的深淺寬廣不同、學生的實際能力不同,故而在問題的設定過程中也應該體現出層次性,這樣一方面可以更加廣泛地體現知識,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輻射全體學生,讓學生都有機會表達,這也體現了教學的公平。
三 大學課堂提問的即興
提前預設問題是必要的,同時,即興的提問也有其價值。首先,學生回答問題,因立場、角度、知識、經歷的不同,表述內容會有不同,而教師的預設問題的時候,也預設了一些回答要點,當學生的表達與其不一致的時候,否定并不是好的應對之法,此時即興的追問就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問題。其次,教學之中也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問題的預設是對固定的教學內容進行的設計,但在教學之中,教學內容是動態的,會有縮減也會有擴張,即興提問體現了教學的靈活性,也適應實際教學的要求。同時,大學的課堂是思維碰撞的地方,會擦出許多思維火花,原本不曾想到的問題也會在教學之中靈光一閃,突然觸發,引起教師和學生的興趣。另外,從實際教學之中可以觀察到,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班級提問之后的反應會有不同,甚至天壤之別,對此,教師就需要因勢利導,調整提問策略。
即興提問是對教學的不確定性的靈活應對,也是教學靈感的延續。為使即興提問的更加有效,需要掌握一些策略。一是依據學生的回答,積極地追問,形成問題鏈,即使一個同學回答不了,也可能會激發其他學生的思維。在實際教學之中,提出的問題一開始學生很少回答,但是當一兩位學生回答之后,其他同學的膽量以及思維都會明顯改變,學生回答問題的意愿開始強烈。二是抓住靈感,及時轉化為問題。教學中瞬間觸發的靈感,有許多是可以轉化為問題的,而且靈感所產生的問題通常或深刻或有趣,容易吸引學生們進行思考。若問題一時不成熟,可以放緩教學進度,甚至暫停片刻整理思路。
總之,教學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方式,問題的預設能夠保證互動的深度和廣度,體現著教學的確定性;問題的即興能夠有效利用課堂情況,因勢利導,體現著教學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郭友主編.新課程下的教師教學技能與培訓[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馮燕.大學文科課堂教師提問語言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1)
[3]許紹康.教師課堂提問研究進展[J].心理研究,2008(3)
[4]邵欣霞.試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J].山東工會論壇,2014(4)
[5]黃元國.大學卓越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