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兩個方面論述了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一是如何理解大學生創新實踐的意義,揭示創新實踐活動的時代價值;二是大學生如何融進創新實踐活動,揭示學校為學生搭建創新實踐活動平臺的基本做法和學生個人參與創新實踐的基本要求。得出只有學校和學生本人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價值,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實踐 學校和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72-0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文件中15次提到“社會實踐”,表明國家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高度重視,也為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如今,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規模日漸增大、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嚴格,特別是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過程中,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就尤為重要。
一 如何理解大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用這種思維和行為進行的實踐就是創新實踐。對于大學生來說要從以下兩方面理解創新實踐的含義。從廣義層面來說,就是從國家角度來說。國家要具備創新力,其培養的人一定得具有創新力,一部分人的創新實踐超越前人,這樣的群體不斷壯大,國家的創新能力也就不斷增強。這是國家推進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目的。從狹義層面來說,就是從個人角度來說。通過個人采取多種途徑,采用相應方法和手段,經過不斷努力,超越自己以往的成就,如果個人在多方面都在不斷超越自己,這就是創新。學生只要理解和掌握創新的意義,就會加深活動的參與度,學生參與度越加深就越能體現活動的價值,學生融進創新實踐自覺性就會越好。
二 如何融進創新實踐活動中
大學生融進創新實踐活動中,如何做到不走過場,讓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參與,自覺實踐,明確自己需要提高什么、提高多少,自己到底有沒有創新。要實現這些需要從學校和大學生自身兩方面來共同努力。
1.學校為學生提供平臺
第一,學校要有大學生創新實踐完整的活動方案,讓方案統領整個活動。有了方案就是明確創新實踐的具體計劃,或者說具體活動就有了規劃。這樣,開展此項活動就不會有隨意性,讓活動更具有針對性。
第二,學校要為此設專門課程,并需要制定此課程的課程標準。就像學生學習專業課程一樣,創新實踐應該包括三個層次的課程體系,即必修公共實踐課程、必選專業實踐課程、選修實踐課程三個類別分別設課,形成規范化的實踐課程體系。在各實踐課程專業培養方案中,必修實踐課和必選實踐課要明確列出,對于選修實踐課程由導師根據研究方向自行確定。另外根據不同的專業類型和層次,要求學生主講或參加一定學分的學術講座,尤其是參加綜合實踐課程的系列研究。
第三,學校對學生的創新實踐要有評價標準,就像專業課程一樣。結合學校特點和專業課程特點對創新實踐課程要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包括:教師應該指導什么,指導到什么程度;學生應該實踐什么,實踐到什么程度等等。
第四,學校需要認真組織和動員,開課前就像學校開學典禮一樣,形式是行動重視的開始。既然是活動課程,就要按照課程設置的要求,不能走過場,不能丟掉某些環節,因為,培養人的問題一定是需要一個嚴謹的過程的。學習習慣的確立是由課程來牽動的,課程設置就不能稀里糊涂。
第五,學校要提供給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選題范圍,幫助學生進行團隊組合,設有實踐活動團隊導師。課程設置要有嚴格的程序,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也不能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至少要結合學校的辦學特點,結合專業的特點,結合專業課程培養的目標,結合國家對大學生培養成長的要求。
第六,學校對學生創新實踐進行評價、評比、總結。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要注重過程評價,不然就失去其應有意義;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要及時進行評比總結,要有表揚、有激勵、有導向性的正向聲音和活動,不斷激發學生內驅力,讓學生對創新實踐更具自覺性。
2.學生需要做到的方面
第一,明確學校的要求。將要求作為實踐學習的依據,時時記住要求,才能更好地進行實踐活動,才能保證活動方向不偏。
第二,制定個人實踐規劃。明確個人參與創新實踐的意義、內容、過程和目的。規劃的制定,對自己實踐學習具有穩定的指導作用。
第三,明確創新實踐評價標準。根據評價標準,學生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既鍛煉了實踐能力,又培養自己在創新實踐中活動的自覺性。同時這份創新實踐活動作為自己在大學成長的一部分,為未來個人職業發展培養良好的實踐能力。
第四,學會評價自己。學會評價自己才能不斷激勵自己,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才能具有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的能力。
第五,明確創新實踐的意義。在創新實踐中培養自己良好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適應社會、融入不同環境、團結協作、共擔共享等能力。大學階段作為走向社會的最后一個驛站,這種能力形成以后,對其未來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只要學校和個人共同努力,大學生就能真正融進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之中,而且真正體現創新實踐活動的價值。創新實踐,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生存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為國家培養一批創新型的人才,為建設創新型的國家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