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通過在教學中的經驗,闡述了通過豐富、靈活、直觀、開放的活動,讓學生動起來,既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提高了其主體參與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在活動中升華。
【關鍵詞】品德素養 體驗 升華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097-01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知識的主動參與者。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主要目標,這個主要目標成為小學品德與社會的知識走向。近年來,有識之士提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學體現活動化”等觀點。筆者認為,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介于品德課的特殊性,應該以活動為主要載體,讓學生在體驗的基礎上得到培養和提升。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給予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態度、情感、行為的統一。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 活動設計切合實際,突出重點
教材的編排自身就突出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特點,教材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適用于同一年齡段的絕大多數學生。而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學生生活環境、生活經歷均有所不同,在設計開展活動時,應事先對學生的生活內容和經歷有所了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之中。
另外,一堂課的時間有限,預設與生成相結合的課堂才能生機勃勃,如果設計的活動環節重點不夠突出,勢必會耗費時間,影響效果。教師只有精心設計、突出重點、引導得宜,才能讓活動達到應有的效果。
二 課本劇活動,利用角色的力量引起共鳴
一臺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這是一種以角色體驗為基礎而設計的教育模式。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增強學生在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從而喚起學生的責任感。思想品德課中有較多的故事完整、情節生動、表象鮮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扮演。在學習購物場所我知道的“活動天地”我是小小導購員時,我要求學生自帶喜歡的各種物品若干,將教室布置成商業街,再設計讓學生自扮商販和顧客,進行買賣物品的交易,評判標準是賣方賣出,買方以適當的價格買入,這樣學生進入角色,各顯其能,交流能力自然提高。
我在教學伸出愛的手時,讓學生甲編排情景,由學生乙來扮演。演出結束后,由學生甲對學生乙的演出效果進行點評,學生甲說出自己設計情景的初衷并指出學生乙值得肯定和不足的地方。由此深切地體會殘疾人的不易,從而使學生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的情感油然而生。
三 辯論會活動,唇槍舌劍中深化影響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局限于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盁舨粨懿幻?,理不爭不透?!痹谏稀敖裉?,你安全嗎”一課時,我向學生講述了新聞曾報道的一件事:一位重慶女孩因為上錯順風車而被殘忍殺害。在教學過程中,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通過這件事說明,是否順風車堅決不能上?學生的興趣被調動,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辯論。最后我進行總結和正確引導,肯定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表揚他們勤于思考、善于辯論,這樣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強化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使思想品德教育內化于學生心中。
四 影視、電教活動加深影響
電影、電視、電腦、廣播等媒體對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要讓學生從小學會理解、分析、判斷這些媒體傳播的信息,選擇和利用合適的信息源,逐步培養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利用多媒體具有動態、形象、逼真、可操作性的特點,抓住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讓孩子捕捉住相關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使其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升華。
五 社會交往實踐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陶行知先生說:“整個社會的活動都是我們的教育范圍?!苯處煈龑?、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開展各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1)考察活動,如組織參觀、訪問、調查等活動;(2)服務活動,如組織慰問、做好事、幫廚等活動;(3)聯歡活動,如與各地各班的小朋友手拉手、聯歡等。加強學生與社會的交往,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使他們在每一次社會交往實踐中受到新的啟迪。
六 家庭活動,發揮父母的影響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教師。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和價值觀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說學校是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則是孩子生活中的另一重要部分。一方面,通過各種途徑,提醒家長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另一方面,要求家長隨時隨地因勢利導,為孩子提供參與、鍛煉的機會。比如家里有客人時,讓孩子招待客人,指導孩子待人接物如何大方得體,這樣讓孩子與親戚、朋友、鄰居以及自己的小伙伴進行交流溝通,久而久之,不但能使他們變得性格開朗,也能善于交際,還能成為一個有禮有節的人。
總之,教師通過創設、拓展豐富的、靈活的、直觀的、開放的活動形式,給學生大量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動起來,既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提高了其主體參與能力,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在活動中升華。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