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化歸思想是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最為基本的問題解決方法,通過化歸思想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實現創新教育的目的,也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本文從化歸思想的概念出發,通過闡述其在具體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來表明化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以期為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化歸思想 初中數學 運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133-01
通過化歸思想,可以化復雜的數學問題為簡單的問題,可以化新問題為舊問題,也可以化抽象的問題為具體的問題,高效解決了許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如何進行具體運用,也就成為如今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 化歸思想的概念
化歸思想在現代數學教學系統中,屬于一項最基本的思維邏輯方式。也就是在研究、解決具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對已知方法的轉化來實現對未知問題解答的一種方法,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避實就虛”和“思想遷移”。在具體的數學問題解答過程中,化歸思想的“虛”“實”主要表現為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暗為明、化新為舊等。簡言之,也就是通過轉變思路的方法,將綜合性的數學問題轉變為簡單而基礎的數學概念性問題的過程。
二 化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化復雜為簡單
在初中的數學應用題中,有許多對于學生而言都屬于復雜題型,其主要以“題目長”為表現特征。但是在這類數學應用題上,其解題并非如同題目那樣復雜,主要學會對題目中所蘊含的重要信息進行提取,那么再復雜的題目也會變得簡單化。例如:“小明和小紅是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在一次樂于助人之后,他們獲得了一些糖果的獎勵,但也因為分配的問題,小明對小紅產生了意見,小明認為兩個人同樣幫助別人,為什么小紅獲得的獎勵比自己多,如果再給小紅一顆糖果,那小紅就是自己的兩倍了。但小紅也十分不服氣地反駁道:‘可是我再給你一顆,你不就也和我一樣多了嗎?’那你知道小紅和小明各獲得了多少顆糖果嗎?”此類題目就如同一個短篇故事一樣,沒有任何的數字信息,于是許多學生便會在心理上產生恐懼,而不能進行正確的解答。其實,化復雜為簡單,這道題目中最為關鍵的信息就是“再給小紅一顆糖果,那小紅就是自己的兩倍了”和“我再給你一顆,你不就也和我一樣多了”。
解:設小紅和小明所獲得的糖果分別為X和Y。
可知,X+1=2(Y-1)和Y+1=X-1,
通過聯立方程組,解得X=7,Y=5。
所以小紅獲得了7顆糖果,而小明獲得了5顆糖果。
通過化歸的思想,將復雜的題目轉變為簡單的題型,學生便可以快速地掌握題目中的重要信息,尋找到快速解答的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新題目為舊題目
在初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出現完全一樣的題目,對于同一概念的題型練習,可以通過化歸思想將新的題目轉變為舊的題目,從而讓學生在已經掌握的知識點中自主尋找新問題的解決方法。例如在對二元一次方程或者三元一次方程的求解過程中,可以先進行消元的思路轉變,將其化為一元一次方程或者是二元一次方程,然后再通過已有的知識思路來進行解答;在二次方程的解答過程中,學生首先會遇到的難題便是對二次的求解,那么通過化歸思想的轉變,可以先進行降次,然后利用對一次方程的求解來正確解答二次方程。同樣,這樣的思想還可以運用在幾何圖形之中,如計算多邊形的內角和,在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其實都沒有直接求多邊形內角和的方法,所以在此類題目中,就可以將多邊形的內角和轉化為三角形的內角和來計算。諸如此類的化歸思想運用,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進行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3.化抽象為具體
對于學生而言,抽象的數學問題一直是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尤其是在進行具體的數學思路轉化時。因此,通過化歸思想進行轉變,可以讓學生快速地掌握抽象題目的解題精髓,及時正確地進行解答。
例如:兩家超市都需要在同一家水果批發商買進一些蘋果售賣,為了保證水果的新鮮,A、B兩家超市都分別進行了兩次的購買,A每次購買蘋果100千克,而B每次購買則會花費100元。但是因為季節變化的原因,這兩次水果的進價不同,其中第一次的進價為每千克x元,而第二次的進價則為每千克y元。在相同的售出價格中,為保證最大化的盈利,那么A、B兩家誰的購買方式更為劃算?
解:可以將抽象的問題以及復雜的數字信息進行表格轉化解決。
通過A-B得出的正負值便可知道這兩個中更為劃算的一個。
A-B=(x-y)(x-y)/2(x+y),得出:當x>y時,A劃算;當x 參考文獻 [1]石啟亮.淺析化歸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2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