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大多數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問題,我們要積極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指導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根據課標、學生的需求,教學中通過采取讓學生多動手,貼近學生生活和讓學生多動口表達等幾種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貼近生活 樂中學 學中樂 培養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138-01
我是一名從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師,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具有好動性的特點,他們平時愛動手,愛動口,喜歡聽故事……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使之變為學生們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在樂中學,學中樂,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教學中讓學生多動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往在教學中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基本不讓學生動手去操作,學生學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使學生們在學習上產生興趣,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先不講課,而是先發給學生一些三角形,引導學生用三角形去拼擺平行四邊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結果是:只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而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伴隨著動口、動腦,不知不覺中學生不但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同時也學到了知識。
二 貼近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對固定不變的老一套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如果把要學的知識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并讓學生參與進去,這就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在裝修房子,我抓住這一契機,在講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時,讓學生參與到裝修房子中去。例如,學生尹××家要鋪地面磚,我讓學生到他家去測量占地面積,再問其家長選什么形狀的地磚,回到學校后,引導學生們一起計算所用地磚的塊數。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漲,同時還受到了學生家長的贊揚。這樣就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讓學生多動口表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都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表露的心理特點,那就是他們希望能通過發言來獲得教師和同學們的贊揚。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并讓他們在教師的贊許中感受到思考的樂趣。例如在教學解方程時,當求出方程的解后,我就引導學生說:“以前我們做加、減、乘、除法時,可以通過驗算的方法來判斷結果的對錯。那么今天學的解方程同學們怎么來判斷對錯呢?”有的學生說:“可以再解一次。”我說:“可以。但是如果你解方程的思路是錯的,那你解完后還是錯的。誰還能想出比這更好的方法?”通過思考、交流后,有的學生說:“方程是一個等式,我們已經求出了方程的解,不妨把方程中的未知數換成我們求得的方程的解,再算一算等號左邊的得數是否和右邊的得數相等不就行了嗎?”方程檢驗的過程讓學生總結出來了,我的目的也達到了。這時我就及時地表揚他們:“這個方法太好了,你們肯動腦筋思考問題,真是聰明的好學生。”就這樣,學生體會到了思考的樂趣。
四 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的思維能力要在思維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通過上面三種方法,如果學生開始動腦筋了,那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節課所要教的知識點,在關鍵處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來啟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同時教師還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并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樣才會啟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授去尾法這個知識點時,有這樣一道題:李阿姨買了18米布,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做衣服。每套衣服用布0.8米,這些布能做多少套衣服?即:18÷0.8=22(套)……0.4(米)。計算后,我在這個關鍵地方設問:剩下的0.4米怎么辦?這時給學生們時間讓他們思考、交流。有的學生說:“剩下的0.4米可以接著給小朋友做衣服。”有的學生說:“做一套衣服要用布0.8米,剩下的0.4米不夠做一套。”在學生們爭論不休時,我開始引導:“同學們要知道每套衣服都是完整的,如果做上衣沒有袖子,或者做褲子沒有褲腿,誰會穿呢?所以,18米布只能做22套完整的衣服,剩余的0.4米布就不能再做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去尾法’。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方法會經常用到,希望同學們能把它掌握好。”學生們對去尾法這個知識點不僅感興趣,而且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總之,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總結,使之變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們在樂中學、學中樂,這樣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