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研究目的
本文將對2011~2013年我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進行分析,從不同年份、學段、城鄉、性別的統計數據中查找差異、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提出建議。為我區學校體育管理部門的下一步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提高我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促進我區學校體育工作的又好又快地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二 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2011~2013年我區在校中小學生。
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據統計法、邏輯推理法。
三 結果與分析
1.我區近3年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總體狀況與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區的優秀率較低,只有國家預先設計標準的一半。而不及格率較高,是國家預先設計標準的3倍。解決這兩頭高低的問題是我們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2.我區近3年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與分析
從表1和圖1中可看出,這3年來我區總體的優秀率和良好率穩步上升,而不及格率不斷下降,體現了我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改善。出現這個可喜變化的原因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區審時度勢,實施教育強區的發展戰略,學校體育在課堂教學、教研教改、競賽訓練、兩操一活動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這有力地促進了我區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提升。
3.我區近3年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在學段上的差異性
從表2中可以看出:3年來我區初中、高中這兩個學段的“四率”指標沒有顯著差異性。這說明我區中學階段的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具有連貫性和一致性。而小學與中學相比則有一些明顯的差異性。小學中農村小學所占比例大,辦學點分散在各行政村,條件較差,規模較小,師資較弱,體育課堂教學、兩操一活動等方面的開展與中學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所以小學的優良率比中學低。在中學有很多學生總分雖然超過60分,但由于中長跑不及格而直接被判定當年度總評不及格。由于《標準》規定小學1~4年級沒有測試耐力項目,5、6年級才開始必測耐力項目,小學少了耐力項目的“一票否決”,所以小學不及格率比中學要低。
4.我區近3年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在性別上的差異性
據表3,如果僅看全區3年來所有的男、女生在“四率”上并無顯著性差異,但細分學段來看:高中男生在優良率方面比女生高出6.5%,而不及格率低3.4%,說明高中階段男生身體素質總體上優于女生,這與高中男生喜愛體育鍛煉有關。而小學初中階段,男生在優良率方面比女生低約6%,因為小學初中階段女生比男生早發育,生理機能早成熟。進入初中后女生出現兩極分化,一方面優良率比男生好,但不及格率方面卻比男生高2.6%。說明女生在初中階段必須加強引導,防止兩極分化。
5.我區近3年來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在城鄉上的差異性
從表4中不難發現在小學階段,鄉村的優良率(優秀率+良好率)(66.3%)好于城市(58.7%),這與城市兒童的肥胖癥、營養過剩有關,還與城市兒童忙于各種學習補課(如奧數、英語、美術、音樂等)而缺少鍛煉時間有關。所以,小學階段城鄉的差異性明顯。而進入中學后,我區城市中學的生源大多來自農村,所以中學階段的學生城鄉身份區別不明顯。這個可以從城鄉的樣本數可以看出,小學城鄉比例為1∶6,到初中城鄉比例為1∶2,而高中城市樣本數反超農村。這也正是人口從農村流進城市的大趨勢的影響,城市學校中農村生源占有很大比例。基于以上這些認識和判斷,我們再回過來看就不難理解中學階段呈現兩極分化,城市優秀率、不及格率均高于鄉村。中學與小學階段的城鄉差異出現背離。
四 結論與建議
第一,我區的《標準》“四率”與全國設計標準相比,我區的優秀率較低,不及格率較高。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抓兩頭促中間”,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明確測試目的性,端正師生態度,借助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積極推進體育課堂改革,加強中長跑活動的開展,創新大課間活動,保證我區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要加強優秀學生的培養,定期召開各級各類學校運動會。
第二,我區的《標準》優秀率和良好率呈現穩步上升,而不及格率不斷下降的良好勢頭,體現了我區學生體質健康總體水平不斷改善。在實施教育強區的戰略背景下,各學校要樹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理念,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各體育教師要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宗旨,搞好體育課堂教學、教研教改、課余訓練競賽、兩操一活動等各項工作,進一步切實有效提高廣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第三,我區的《標準》“四率”在學段、性別、城鄉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其中中小學差異和城鄉差異存在著較大的相關一致性。我們要以我市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為契機,有關方面應加大對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的建設投資力度,以校安工程、標準化辦學、達標學校建設為載體,以場地器材配備、師資隊伍培訓為抓手,努力縮小學段、城鄉差異。各體育教師要注重男女生性別差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促進我區《標準》測試在學段、性別、城鄉的和諧發展。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