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作為微時代的教學資源,從認知心理學上更符合當下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通過構建微課背景下的新興教學模式,將微課應用于臨床檢驗教學實踐中,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檢驗教學中信息量大、檢驗操作項目煩瑣、內容枯燥難懂等缺點,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關鍵詞】微課 臨床檢驗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164-02
臨床檢驗是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是實踐性與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內容覆蓋面廣、發展快,與其他學科廣泛交叉滲透。傳統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包括每個檢驗項目的目的、原理、器材、試劑、操作、注意事項、方法學評價及臨床意義,教學過程中內容多而雜,特別對于一些復雜的檢驗項目,學生更是容易混淆,出現學生記不住、理不清等問題。教學模式和過程相對固定化容易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能達到教學目的。隨著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的增多,為信息化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為解決傳統臨床檢驗教學中檢驗項目多而亂、內容枯燥難懂的問題,可通過探索和實踐把基于微課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應用到臨床檢驗的教學中,使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給傳統的檢驗教學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探索空間。
一 微課運用于臨床檢驗教學的優勢與特點
微課是“微型視頻網絡課程”的簡稱,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提出的。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及網絡共享資源的增多,都為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作為中職醫學檢驗專業的重要專業課,臨床檢驗的主體檢驗項目,主要是對來源于血液、尿液、糞便、腦脊液、漿膜腔積液以及骨髓等多種體液標本的顯微鏡細胞計數和細胞或其他有形物質的形態學檢查。形態學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顯微鏡的直觀學習,同時也要依賴于大量的圖片信息。而對于檢驗項目的而言,簡單易學的視頻操作就可以代替復雜的教師演示操作。
微課,作為微時代的教學資源,正如胡鐵生等把微課的特點歸納為“短小精悍”四個字,其在眾多資源的形式中,從認知習慣、認知策略上都特別能夠切合當下學習者的心理。“短”即時間短,微課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從心理學的認知角度來看,這很符合中職生在長時間知識點的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耐心缺失的特點。微課的主題還集中在一個精字上,“精”即主題只聚焦于一個特定的知識點或典型的問題,教學過程精煉并精彩,簡短又完整,這樣對檢驗的項目操作,一般制作一節微課就可以清楚地闡述一個操作項目,適合同學們通過在網絡上傳輸與分享,并能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學習與復習。
二 臨床檢驗教學中微課設計的可行性
1.臨床檢驗教學遇到的實際問題
目前在國家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背景下,各中職學校培養醫學檢驗人才的模式不盡相同。根據文獻綜述和調查統計,目前,我國醫學檢驗專業采取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1)“獨立一體式”即檢驗醫學的所有課程均統一制定和實施。(2)“專業+臨床”管理方式,即檢驗教學與相關醫院為一個機構,統籌安排教學與臨床實習的檢驗工作。(3)前兩年共同完成教學與臨床醫學系基礎知識學習,最后一年分別進入不同的實習環節。不管采取的是哪種教學模式,但基本上都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實驗課上標本來源困難,特別是陽性標本來源不足,使學生的動手練習機會少,實驗技能的掌握不充分,同時,多年開發的信息教學資源中的視頻資料,因其播放時間長,知識點多,內容繁雜,針對性不強,使學生的學習容易疲勞。
2.微課的設計原則
微課,作為教育信息化新的教學資源形式,既可以作為正式學習的輔助教學資源,又可以作為非正式學習的自主學習資源,它是某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在中職的臨床檢驗教學活動中,通過微課把一些難以理解的細胞演變規律、不常見的疾病檢驗項目、教學實驗操作、實驗陽性結果的一一呈現,因而,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我認為微課應具有以下特點:(1)教學針對性強。微課作為短小精悍的在線教育資源,過于復雜的課程常讓學習者望而卻步,因此教學內容應遵循少而精,在明確教學目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后,針對某個小知識點或是具體的問題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短的時間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教學。(2)教學時間短。微課的學習應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時間,時間一般為5~15分鐘,如,教授學生做A、B、O血型鑒定的實驗操作,老師把操作的步驟通過制作一個8分鐘左右的微課就可以清楚地闡述整個操作的原理及過程,同學們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及QQ平臺共享這一資源,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在課后的復習。(3)教學趣味性強。微課中的語言設計應生動、幽默,可以插入動漫語言、同時還可以加入一些當下流行的背景音樂,適當地導入一些趣味性強的Flash動畫、圖片,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能主動學習,而不是通過老師枯燥乏味的講解獲取知識。(4)支持多種媒體。微課是通過視頻、動畫、圖片集于一體的多媒體組合的形式呈現,它的設計應簡單而經濟,同時還支持在各種終端上展開學習,包括智能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
三 微課在臨床檢驗教學中的應用
1.如何制作微課
優質的微課是在保證課堂成功教學的前提下開展的,在制作微課軟件時,老師不僅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同時還要對本專業的特點、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都要有所掌握,目前常用的編輯軟件有Office PPT、Prezi、AdobePrensenter、Articulate Presenter、PowerCam等,錄屏類的軟件有JingPro,HyperCam等,利用這些工具軟件,可以將文字、圖片、動畫、解說、音樂等完美地整合起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地將所要講授的知識點以視頻資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2.微課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實例
臨床檢驗的學習重點在于細胞及有形物質的形態學檢查,嘗試開展基于微課背景下新興的教學模式,來解決學習枯燥、信息大的問題。如白細胞檢查這一章,知識點較多,包括了白細胞的計數、白細胞形態的辨認等,我將白細胞檢查分成了兩個知識點,分別制作了幾個微課視頻——《數數自己的細胞》《血液中的白細胞》《白細胞的作用》,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微課學習,在課堂上,我通過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的形式把他們學習的微課進行總結、討論,在難點上,我再進一步的強化,使學生可以多方位、多層次地了解細胞的結構,知識也能系統地掌握。這樣,既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同時也讓同學們真正參與到學習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在微課的幫助下,還可以把深奧的理論轉化為有趣的動畫,使基礎較差的中職生更易于接受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例如:血流變這一內容,血液黏度的變化及血液流動性的改變可以通過微課形象而立體地展現出來,通過三維模擬細胞在血管中的流動形態來講解血液的流動性,在不同的黏度中血細胞的流動性質不一樣,通過微課的展現,不僅形象而且生動,學生遠離了枯燥的文字束縛,而且通過微課把直觀的影像印入腦海。短小精悍的微課更方便課后的閱讀復習,使學習效率達到最大化。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更新,微課具有微時代、微傳播的特征,符合大眾的心理需求,微課應用于中職臨床檢驗的學習上,也改變了傳統的講授學習法,讓學生更易于接受,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范福蘭、張屹、白清玉等.基于交互式微視頻教學資源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2(6)
[2]李景萱.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運用[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3):12
[3]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18
[4]李睿、李莉、張業霞等.“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1(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