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注重科學化和人性化,注意時時處處動腦筋,換位思考,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教育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沒有一條規律適合于所有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做到因材施教。
【關鍵詞】換位思考 因材施教 因勢利導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172-01
校園歷來是一方凈土,但是現代社會紛繁復雜的各種因素正在影響著它。我們作為職業學校,這種影響力更大,這就使得職業學校的教育者,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老師是越來越不好當了,班主任更是難上加難了。首先,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進入職業學校,只要不惹是生非,其他的都不重要了;甚至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進職業學校學習很丟人,導致學生產生自卑、敏感、叛逆心理。鑒于以上的種種原因,我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注重科學化和人性化,注意時時處處動腦筋,換位思考,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案例一:雖然開學時我一再強調:學生不允許帶手機到學校,可是家長為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不惜花錢給孩子配備手機,但是絕大部分的孩子用手機并不是跟家長聯系,主要是用來上網玩游戲,聊天。白天在班上時一般不敢用,晚上到宿舍以后都要玩到十一二點,這就導致睡眠不足,上課打瞌睡,成績下降。我在早讀課時發現學生甲老是打瞌睡,甲是我班上科任老師公認的“滑頭”。我問他晚上宿舍幾點休息,他支支吾吾地說十點半,我說不可能,十點半睡不可能在早讀課就打瞌睡,我問他晚上有沒有偷溜出去上網,他矢口否認,“那你帶手機了嗎?”我料定他會說“沒有”,“沒有。”果然“上套”了。“那你敢不敢把你口袋里的東西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呢?”他用右手下意識地捂向裝手機的褲口袋,沒有回答,剛才那囂張的樣子立馬消失了。
全體同學都在仰頭看著他,我沒有再繼續將他的軍。過了幾分鐘,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機交給了我,我看出了他心中的不情愿和無奈。接下來我讓他回座位準備上課,我想此事還沒有結束,他會來找我的。果然,下課以后他過來了:“老師,求您了,別把我的手機交給我媽。”“好的!但要看你的表現!”我微笑著,回答得很干脆,以便給他更大的能取回手機的希望。他沒想到我會回答得這么干脆,立馬轉憂為喜點頭承諾:“只要您不把手機交我媽,我肯定好好表現!”“難道把手機還給你,你表現就不好了?”我反問。“不會的老師,我保證天天不犯錯!”看著他急切的樣子,我想這“滑頭”今后的主動權都掌握在我手里了。
案例反思:教育是有規律,但沒有一條規律適合于所有的學生,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因材施教。在這個案例里,作為班主任的我,放棄了生硬說教的方法,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向全班同學暗示了紀律的存在;同時用平靜的話語誘導,讓犯錯的孩子自己主動意識錯誤,主動糾正錯誤,主動承諾不犯,這樣既有力度又不傷害孩子自尊心。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還會遇到一些性格特殊的學生,他們共同的特點是獨立意識強,不易傾聽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凡事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在面對老師的管理時,他們很易沖動,往往會發生正面的沖突。在這些學生身上,即使教育起了作用也很容易發生反復。這樣的學生會使班主任感到非常頭痛,處理不好也會在班級管理中產生很強的負面作用。
案例二:有天早上我剛上班,宿舍值班老師就來“告狀”:“你班乙太不像話了!”我心中一驚,乙是我們班上有名的“唱反調大王”,經常在老師或班干部安排工作時唱反調,但經過我苦口婆心的工作,最近已經大有進步,但不知又做了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會把老師氣成這樣。我連忙問:“出什么事了?”原來,下了晚自習后,乙回到宿舍發現無事可做,便把從家里帶過來的撲克牌拿出來玩,正好值班老師發現了,老師便把他的撲克牌沒收了,而且叫他第二天主動跟老師承認錯誤,不想乙覺得他只是自己在休息時間玩撲克牌的智力游戲,并沒有賭牌,值班老師有點小題大做了,所以沒等值班老師說完,就頂撞值班老師說:“我又沒賭博,我只是玩玩,用得著告訴班主任嗎?”說完撂下值班老師揚長而去。
我聽了這事后很生氣,乙以前所犯的錯誤還歷歷在目:乙在上專業課時,給老師取綽號,老師批評他不尊敬老師,他不服氣,就跟老師杠上了,害得老師病發。不過經過耐心細致地引導,他在態度方面大為好轉,各科老師都說他有進步。其實,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何況是成長中的孩子呢。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絕不能夠急于求成或喪失信心。果然,第二天,值班老師告訴我,乙已經真誠地向她道歉,并說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為此向老師誠懇地道歉。在班會課上,我沒有批評乙,而就此事加以放大,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知錯就改的好品質,并說老師認為他在學習上的潛力也很大,相信他也會在學習上令人刮目相看。那一刻,我看到了乙眼中閃亮的東西,那是被人信任后激動的淚花。
案例反思:如果說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是唱高調,那么沒有不能教育的學生則是實實在在的道理。孩子進入職高后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解決,殊不知他們的心智還不成熟,這就導致他們易沖動,愛犯錯誤。班級不可能不出問題,學生也不可能不犯錯誤,如果問題出在班風或學風方面,就必須特別重視。而對一般性的問題,要適當容錯,只要學生意識到并努力改正就行了。這就是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
參考文獻
[1]田甜、劉偉.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幾點建議[J].學周刊,2013(5)
[2]劉刈.初中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學習(上),2013(10)
[3]陳雪松.高中班主任工作之我見[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3(1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