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理解中職學生,關心尊重他們,適時地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端正學習態度、變被動學習為自覺主動地學習。我們可以通過態度、表情和行為等方式把對他們的期望傳遞給他們,使之盡可能地感受到鼓舞和賞識,進而產生并保持學習興趣,以逐步提高機電專業課的學習成績和實踐效果。
【關鍵詞】中職 機電專業 賞識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9-0177-01
中職機電類專業課程繁多復雜、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實踐操作難度較大,而我們所面對的不少中職學生因經歷了太多的失敗而自慚形穢,自暴自棄,再加上家庭教育缺失或家庭教育簡單、粗暴,使他們逐漸產生了自卑、失去自信、極度厭學,甚至排斥教師等不良的行為。所以,不少教師感覺上課沒有成就感,逐漸對上課喪失興趣,教學效果也就一再下降。因此,我們教師更要理解中職學生、關心尊重他們,適時地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端正學習態度、變被動學習為自覺主動學習。
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盼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賞識,以體會到成就感。盡管中職學生學業成績很差,但我們教師同樣可以通過態度、表情和行為等方式把對他們的期望傳遞給他們,使之盡可能地感受到鼓舞和賞識,進而產生并保持學習興趣,以逐步提高機電專業課學習成績和實踐效果。
一 賞識教育及其作用
賞識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尊重、信任、寬容、激勵學生為原則,以尊重個性、鼓勵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對學生的進步與成功予以重視和贊揚,讓每個學生的優點得到張揚,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一種教育手段。
1.教師的賞識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作為教師,要善于運用賞識這一“武器”,適時地肯定并贊賞學生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進步,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進取心,讓他們體驗進步和成功的快樂,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進而逐步樹立自信心。
2.教師的賞識有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
教師對學生某個閃光點的賞識,實際上就是對學生的肯定,而教師的賞識和肯定甚至一句贊同、勉勵的話都能使學生潛在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師的賞識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對學生閃光點的賞識會引起同學間的互相賞識和學習,而這種積極向上的心理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健康的班級氛圍,從而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
二 如何在中職機電專業教學中實施賞識教育
1.真誠關愛,建立師生間的信任
教育的奧秘在于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成功時一個贊許的目光,失敗時一個鼓勵的眼神,有難題時及時的指導,有困惑時細心的開導,這些師愛都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彼此間的隔閡,使學生愿意親近教師、信任教師,對教師的教育也必然樂于接受。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地尊重學生,這樣就可以建立師生間的信任并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加倍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恰當賞識,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種積極、肯定又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而學生的自我評價主要源于教師的外部評價。因此,教師在學生取得成績時給予的肯定和贊賞會使他們獲得信心和成就感,而在學生犯錯誤時給予的體諒和指正會使他們減輕心理負擔,不至于喪失信心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第一,結合教學進行賞識教育。機電專業課教學中經常會概念、作圖、分析過程、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等不同的題型,我們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盡量給不同水平的同學回答問題的均等機會,并注意提的問題要與他們的實際能力相符,同時多表揚、鼓勵,以培養每個學生的自信和對學科的興趣。
第二,結合考核評價進行賞識教育。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關心和在意老師給自己作業和成績的評價,因為一個分數、一句評語都表現了老師對自己的態度。所以,我們的考核機制要靈活多樣化,不僅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不僅注重質量,更要注重態度;不僅注重考試,更要注重平時作業;不僅注重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實踐操作。在種種考核中,我們還要注意一定要用積極的評價語言、方式和手段去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
第三,結合課外活動進行賞識教育。自信心總是與自主性聯系在一起的,在班內、外組織的各種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活動,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自己的力量,從而樹立信心。
3.創設機會,促進學生的成就感
成功是培養、發展興趣的有效途徑,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成功體驗所產生的快樂情緒,更有助于增加其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我們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從中獲得某種成功,譬如背會一個定理、畫對一個機械圖、分析對一個電路等,這些點滴的成績都會使他們品味到努力的價值,從而形成成功和興趣間的良性循環,使被動學習轉化成了主動學習,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也就大大得到了提升。
總之,只要我們在機電專業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就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進而愿意主動地學習這門課程,而在這種樂學的狀態下,教與學才能更和諧地同步發展。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