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觸屏時代對我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形成了較大的沖擊和挑戰,英語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及時發現觸屏時代教學的優勢和長處,以此來提高教學水平。本文首先介紹了觸屏時代英語學習的特征,并對觸屏時代的基本情況、學生的特點做了簡要的分析,接著論述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本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提出了觸屏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觸屏時代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角色轉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8-0071-02
為了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我們應當認識到觸屏時代在英語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盡快實現教育的移動化和社交化。另外,我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這與觸屏時代的要求極不適應,如何把觸屏時代的優勢體現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因此我們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時代發展的特征來改革大學英語教學。
一 觸屏時代英語學習的特征
1.觸屏時代的現狀分析
隨著電子科學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進入觸屏時代,移動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數據來看,在2004年我國手機網民的數量就已經達到5.27億,全民手機使用率為83.4%,并且學生是使用手機最多的一個群體,所占比例為25.1%。這說明手機已經成為人們使用范圍最廣、最普遍的一種網絡終端。除手機之外,智能平板也是學生上網學習的重要工具,將移動軟件和互聯網結合應用已經成為人們最新的上網方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各類英語學習終端也不斷涌現,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觸屏時代的優勢,改革教學模式。
2.觸屏時代下英語學習的特點
觸屏時代下英語學習呈現出高便攜性和高實用性的特點。首先,高便攜性移動終端能夠實現移動學習,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再受到時間和場所的約束,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移動終端進行學習,因此移動學習是觸屏媒體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除此之外數字媒體也是區分傳統英語學習和觸屏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標準,例如傳統的英語學習主要依靠書籍來獲取所需要的知識,雖然書籍也具備攜帶方便的特點,但并不能稱其為移動學習,根本原因就是書籍學習是通過紙質文書來獲取知識,自身不屬于數字媒體。其次,移動終端學習能夠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這是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這樣不僅可以及時彌補學生遺漏的知識點,提高知識的傳遞效能,而且還能節省教師的輔導時間和學生的學習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和傳統學習相比,移動學習更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二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低下
高校擴招導致生源質量難以保證,很多大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英語成績停滯不前。而英語課在大學又是一門公共課(對非外語專業而言),其考評結果比較簡單,因此多數學生抱著修夠學分的心態來上英語課,他們并不想深入研究和學習英語,甚至有些學生已經放棄英語,認為學習英語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從而導致他們在課堂學習中總會遇到很多阻力,學習起來非常費力,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厭煩課堂學習和書本學習。
2.網絡學習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很多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去設立課后自主學習網絡平臺,但是這些網絡平臺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很少有學生去使用這些網絡資源。學生表示,一方面由于時間、地點的限制,上網條件不夠便捷,因此他們很少有機會課后去使用網絡平臺;另一方面則是學校的計算機數量有限,同時學生也不喜歡長時間守著電腦一動不動地進行網上學習,相反,學生更喜歡通過智能移動終端來學習英語,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而且更加便捷高效,針對性和專業性也比較強。
3.英語教學模式比較落后
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為“填鴨式”教學,教師是課堂學習的中心,學生處于被動位置,因此也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教育事業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和推廣,因此大學課堂也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改善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狀況。但是多媒體教學只能滿足學生課堂學習的需要,具有時間和地點的明顯限制,無法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條件,因此我們應當盡快開發新的學習軟件,滿足學生課外學習的需求。
三 觸屏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1.英語教師的角色轉換
第一,實現從組織者到協調者的轉換。傳統課堂中,教師在課前要制作學習課件,然后在課堂上教授學生知識,課下修改學生作業,因此教師多為學習的組織者而非協調者。為此,教師可以借助觸屏軟件建立英語討論組或者交流群,確保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人數控制在5~6人,同時教師要安排一段固定時間用于階段性的英語總結和學習,由小組組長綜合組員的問題和意見,然后在討論組中提出,教師要針對討論的問題、提出的意見及學習資料進行合理的協調和處理。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移動軟件提前發布學習內容和學習計劃,鼓勵學生提出意見,同時還要明確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合理擴大或縮小部分學習內容,及時協調學習內容和學習規劃,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第二,實現從主導者到引導者的轉換。教師主導式課堂使得教師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成為學習的客體,因此我們要盡快轉換教師的角色,讓教師成為學習的引導者。通過使用智能終端,教師可以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首先教師應當熟悉各類英語學習軟件,例如單詞學習類的APP有滬江開心詞場、云詞、培根詞匯等;英語聽說類的APP有英語流利說、瘋狂聽英語等;英語閱讀類的APP有網易云閱讀、閱讀越爽等。其次,教師要明確各類學習軟件的優缺點,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接觸此類學習軟件,把一些使用較為廣泛、實用性較高的學習平臺推薦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多使用這些軟件,以此來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擴充學生的英語知識。
2.學生的角色轉換
第一,由學習的被動者轉換為主動者。智能終端下的英語學習可以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機會,能夠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的效率和質量。首先觸屏移動平臺的學習大多是出于學生本人的意愿,由于移動軟件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學習起來相對方便,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因此學習行為比較容易產生,從而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其次移動互聯網學習可以在線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及時參考別人發表的看法和評論,還可以產生互動,共同分享英語學習的過程和經驗,實現在線學習交流,從而使得英語學習具備了社交特征,因此學生就會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和思考,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第二,由學習的參與者轉換為組織者。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充當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很少有機會去組織英語學習,而觸屏時代的到來,多種智能學習軟件的開發為改變這一現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除了讓學生參與學習之外,還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學生可以通過各類交流軟件建立英語學習群組,學生和教師都可以在群里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就可以發布英語討論主題,每位成員都擁有參與和組織的權利,這樣不僅可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組織者。
四 結束語
觸屏時代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的方式,加快了教育事業的改革進程。然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還存在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資源利用不當、教學模式落后的問題,為此我們不僅要了解觸屏時代英語學習的特征,還要實現英語教師從組織者、主導者向協調者、引導者的角色轉換,實現學生從被動者、參與者向主動者、組織者的角色轉換,改善當前大學英語的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張來勇.淺析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教育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4)
[2]戚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遠程教育系統初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8)
[3]魏順平、傅騫.移動互聯技術在遠程教育教學交互中的應用[J].開發教育研究,2005(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