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的背景下,“五環”教學模式針對當前中小學課堂存在的低效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基于此,本文對物理實驗“五環”教學建構高效課堂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效課堂 物理實驗 “五環”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8-0089-02
“五環”教學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精確目標、精練講授、精準練習、精心指導、精簡反饋”。同時,這五個環節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共同構建高效課堂。其中,為了有效提高高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的效率,便可以采用“五環”教學模式,有效提升高中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
一 一環——精確目標
所謂精確目標,就是明確規定學生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其中主要包括知識結構目標和情感目標的細致化、分層化,讓學生能夠在明確的學習目標指導下,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因此,為了構建物理實驗高效課堂,就需要精確目標。如果缺乏精確的目標,就無法構建高效課堂。只有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才能夠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集中精力,從而更好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中,在精確目標時應轉變過去教師如何教的“教學目標”,著重強調學生學什么的“學習任務”,這樣有利于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更清晰、更具體、更具有選擇性。例如:在學習力的合成時,首先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掌握什么是分力、合力、力的合成、共力點,并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合力的分析方法——平行四邊形法則。
二 二環——精練講授
所謂精練講授,就是要求老師抓住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合理把握教學時間,確保教材中的重難點成為整堂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并且讓學生在課堂中具備獨立思考、質疑釋疑、自主閱讀、獲得老師與同學幫助的權利。精講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條件。
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學設計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什么是分力、合力、力的合成、共力點,并能夠通過實驗探究合力的分析方法——平行四邊形法則。首先老師可以與學生共同研究位移合成,通過進行同一直線上的位移合成與不同直線上的位移合成探究,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結論;然后再提出“力和位移一樣有大小有方向”,類比聯想“力的合成會不會和位移的合成有相同的規律呢”,這樣能夠為把后續位移合成的規律推廣到所有的矢量奠定堅實的實驗基礎,讓教學局部的驗證性實驗真正成為物理實驗課探究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在確定好實驗方案之后,再要求學生進行相互合作,合理設計實驗表格,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探究物理規律的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切實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收集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并能夠總結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通過上述講解,有利于學生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加深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從而構建高效的物理實驗課堂。
三 三環——精準練習
所謂精準練習,主要是指合理選擇與課堂知識點相關的內容,或者是較為重要的考點作為主要練習的內容,并且制訂以精確的學習目標、精準的練習內容和反饋為重要部分的五環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教學藝術,從根本上講就是“精”和“選”的藝術。老師通過選擇具有較強針對性、科學性的習題進行練習,讓學生能夠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教學知識點,避免題海戰術,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為了能夠做到這點,就需要老師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五環學案”在實行的過程中要求滿足分層性與雙重性的原則。其中,分層性就是將練習題分為幾個層次,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不同層次的習題進行練習。而雙重性則主要是指導學生利用空余時間進行同類題或者變式題進行訓練,確保習題練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地減少高中學生的課外學習負擔。
例如:在學習摩擦力的方向時,對“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的判斷條件,部分學生難以理解這句話。什么是“相對運動”?通過開展一個小實驗則能夠解決:要求學生用手壓著書本在桌面上前推書本。這樣當學生的手與書本接觸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感知到手與書本的相對運動。
針對物理成績較好的部分學生,要求學生進行習題練習:狗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總重為5000N的雪橇在冰面上勻速向西前進,速度為1m/s,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__。若在雪橇上再裝些貨物,則摩擦力將___________。若雪橇以2m/s的速度勻速前進,在這個過程中摩擦力將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通過針對性的練習,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關于摩擦力的方向的相關知識點。
四 四環——精心指導
所謂精心指導,主要是指老師傾心進行課堂指導,也就是以老師指導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當遇到困難時,能夠向同學和老師求助。其中精心指導主要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老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力求在教學課堂中實現“全體指導、全員指導和全方位指導”;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前指定的重點指導對象或臨場出現的問題,采用個體指導和小組指導相結合的模式,讓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及時接受指導,從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樹立起信心。
例如:在力的合成的實驗探究時,老師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以“生活中兩人提水、用兩條細繩吊著日光燈、多只狗拉著雪橇前進、抗洪救災中解放軍搬沙袋打夯”為實驗方案,以小組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思考,要求每個小組代表闡述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各個小組的成員在思考的過程中,老師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讓學生充分結合生活情景設計出多種實驗方案。比如:利用橡皮條、細繩套、鉤碼、滑輪模擬生活情景;利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懸掛鉤碼模擬生活情景等。同時,老師為了鍛煉學生對器材的選擇能力,還可以在實驗場所擺放與此次實驗相關的干擾器材,讓學生從中選出合理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其中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在以學生思考為主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讓學生能夠設計出具有較強可行性、易操作、效果好的實驗方案。
在實驗過程中,當學生發現鉤碼的數量并不是連續變化的,繩子上拉力的大小也不是連續變化的,這在確定定量關系時則會存在精度不夠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指導學生改用彈簧測力計直接進行力的大小的測量。這樣有利于學生全面認識高中物理定量的變化,培養學生正確的物理觀念,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實現高中物理實驗高效課堂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 五環——精簡反饋
所謂精簡反饋,主要包括書面小結、課堂練習和口頭歸納等,讓教材知識點能夠更加程序化、公式化、規律化和表格化,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并找到解決課堂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技能。精簡反饋是課堂教學中老師重要性的體現,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主要體現在“簡”藝術方面。精簡反饋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特征,也是“五環”教學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然而,在課堂教學中追求煩瑣、高難度、偏題和追求高數量的教學方法,并不屬于課堂精簡反饋的重要范疇。
例如:在學習靜電現象時,老師可以先利用感應起電機放電模擬閃電現象;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感應起電機帶上靜電,觀察同學頭發豎起的神奇情景。在簡單的實驗之后,老師再進行總結和歸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靜電現象。
六 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開展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認知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的背景下,需要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其中“五環”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是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課程的具體特點所設計的靈活的教學模式,精確目標、精練講授、精準練習、精心指導、精簡反饋,這五個環節相互聯系、相輔相成,課堂教學更清晰、更具體、更具有選擇性,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個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及時接受指導,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樹立起信心,從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學生的物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戰.淺談物理實驗在構建高效課堂中的地位與作用[J].教師,2011(27):90
[2]方厚洪.如何構建初中物理實驗高效課堂[J].學園,2013(31):125~126
[3]陸紅.重視物理演示實驗 構建物理高效課堂[J].教師,2011(28):106
[4]吳曉丹.淺談物理教學中的高效課堂教學——物理實驗對物理高效課堂的作用[J].電腦迷,2014(19):7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