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高三第三輪復習,考試會變得頻繁,試卷講評課堂效果呈現不容樂觀的現狀。學生呈現啟而不發、呼而不答、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屢考屢錯等現象;教師呈現流水校對、面面俱到、就題論題、只顧講評、重難點不突出等現象。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就師生如何有效配合,各自達到哪些要求才能在第三輪復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談一點粗淺認識。
【關鍵詞】第三輪復習 高三物理 復習形式 現狀分析 措施要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8-0091-02
一 第三輪復習的時間及形式
結合我校物理四輪復習計劃的要求,第三輪復習的時間是三月中旬到五月底,七周的時間。第三輪主要是進行檢驗復習,以提高知識的系統性、提高答題速度、優化整合理綜答題技巧、規范答題。第三輪復習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沖刺階段,這段時間復習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高考的成敗。因此,這輪復習是四輪復習法中最關鍵的一輪。考生不但有了所有課程的框架脈絡,而且對于高考試卷的結構、題型也有了較深層次的把握。在第三輪復習完成之后,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就等高考”了。
正是因為第三輪復習的重要性,就要求我們老師成為學生堅強的后盾。而復習形式是考試+學生做試卷+教師講評試卷。學生每周除了完成年級統一安排的一份周測卷,另外還要完成不少于三份模擬卷,這三份試卷是教研組從提前一周拿到的模擬試卷中認真篩選出來的。具體做法是:教研組提前一周分工,把一個系列的模擬卷做完,及時在教研會上把每套題中的偏、難、怪的題目刪掉,挑出好的、典型的、新的、符合考綱要求的必做題來讓學生檢測自己的復習情況。目的是老師下題海,讓學生上岸,寧可老師多做題,也不讓學生多做一道廢題。
二 復習過程中的現狀分析
在第三輪物理復習備考教學中,絕大部分時間要用于周測、做試卷、統一性的模擬考試,這樣做試卷、試卷講評幾乎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這樣過于頻繁的考試,試卷講評容易呈現不容樂觀的現狀,從學生角度看:呈現啟而不發、呼而不答、學生的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屢考屢錯等現象。從教師角度看:呈現流水校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就題論題、只顧評講、考綱把握不到位、重難點不突出等現象。一旦出現這樣的狀況,復習效果肯定不盡如人意。
三 解決措施及要求
1.對學生的要求
第一,回歸書本。學生跳入題海是不明智的,邊講邊練的同時應該回歸書本,把一輪中自己建立的“書”(錯題本)精心咀嚼一遍。一味地花大力氣“啃硬骨頭”是得不償失的。
第二,限時訓練。模考中發現學生的解題速度較慢,不是不會而是沒有時間。原因:規范辦學時間少、重視不夠課時少、投入不夠訓練少導致的。辦法:限時訓練,總結答題技巧。答題技巧有審題要慢,答題要快;運算要準,膽子要大;先易后難,敢于放棄;先熟后生,合理用時。
第三,規范答題。學生在答題過程中由于不規范,往往造成無謂的失分。明明心里有解題思路,卻不知道如何表達。有的沒有必要的文字說明,有的詞不達意,有的方程式不規范,有的計算結果沒有單位等等。對計算題的書寫規范可以歸納為以下五步:(1)畫:把相關的圖畫出來,在圖上標注出物理量的相應符號或數值。(2)說:解題過程中要有文字說明,要說清楚對象、狀態、過程、符號意義、參考面、假設、判斷、物理依據等等。常用“設……”“因……故……”“即……”“依……有……”“由……得……”“代入數據得……”等習慣用語。(3)列:列出規范的方程式。(4)算:代入數據,進行計算。(5)答:如有必要,須對計算結果的物理意義進行說明,并得出題意所需要的結論性答案。另外,每次考試后可將完整、簡練、嚴謹的解題過程清晰規范地展現給學生,供學生模仿、學習,起到良好的示范。
第四,調整心態。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備考及臨場發揮的影響不可忽略,許多有經驗的老師一直強調,高考成功=實力+心態。研究表明,在影響高考成績發生作用的諸多因素中,考場心態排在第一位,備考心態排在第二位,學習方法排在第三位,學習基礎排在第四位。可見,調整心態是學生高考成功的前提,而調整心態的首要任務是端正高考態度。在端正態度的前提下,考生要有意識地、不斷地進行自信心的培養和自我情緒的調節。
2.教師試卷講評的要求
第三輪復習中試卷講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試卷評講課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清楚地了解學生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的問題,在課前做好對試卷的分析,在試卷評講課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疑糾錯和查漏補缺,每一次考試、每一次試卷評講都是一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在抓住典型、擇其要點、精講精析的同時,延伸發散、總結規律、鞏固指導。最大限度地優化試卷講評課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
第一,結合考綱,整體分析試卷。《考試大綱》對高三物理復習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對于試卷講評課也不例外,高三物理復習備考要求始終貫徹抓綱意識,要求老師和學生吃透考綱、遵循考綱。從整體上對每次考試試卷的情況進行分析。一是分析試卷的考試范圍、覆蓋的知識點、考點的分布是否合理、有沒有超綱題出現;二是分析試卷的難度,按照考綱對各個知識點規定的Ⅰ級或Ⅱ級要求,評價試題是否難度適當;三是分析試卷中的亮點以及易錯點,并說明亮點為什么“亮”?好在哪兒?易錯點為什么錯?會怎么錯?
第二,結合學生的答題錯誤,分析失分原因。試卷講評課是在教師批閱試卷完成以后進行的,根據試卷的批閱情況統計試卷中存在的典型錯誤和共性問題,找出學生的失分點,因為失分點一定也是長分點,針對學生的失分點,指出學生在答題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分析造成失分的原因,并且提出防止解題失分的措施。在分析學生的答題錯誤時,要客觀地看問題,不能一味地歸因于學生,也要從試題本身來分析,分析試題的難度,看是否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還可以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如知識點的復習有沒有遺漏,重難點的處理到不到位,解題策略有沒有進行指導。
第三,結合解題思路,構建物理模型。從試卷試題上看,總會有“新題”或“生題”的出現,而“新題”或“生題”呈現的特點是:物理情景新穎、物理問題新穎等等,學生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沒有思路、沒有條理,答錯率明顯偏高。從物理情景新穎、物理問題新穎上看,以生活和生產為背景的物理習題多如牛毛,新題更是層出不窮,靠題海戰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在試卷講評課中,要重視解題思路的引導,解題思路的呈現其實就是物理模型建立的過程。面對“新題”或“生題”時,關鍵在于突破新情景,建立與新情景對應的物理模型,然后在已有的知識方法與物理模型之間架設橋梁,實現用老方法解“新題”,實現情景同化、思路順化、解題方法模式化、解題過程快捷化,從而提高解題的質量和效率。
第四,結合變式,拓展發散思維。從高考考點來看,內容基本是相對穩定的,而考題的命題立意、考查角度、題設條件、設問方式則年年推陳出新。很多試題源于課本卻又高于課本,但學生往往由于思維定式而造成失分,此時善于應變最為關鍵。
為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應對高考試題的變化,試卷評講時不能就題論題、孤立地講解,要抓住物理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發散式的講解。一般可從三個方面進行發散引導:(1)對物理解題思路發散——一題多解。(2)對物理情景發散—— 一題多聯。聯系相關或相通的其他問題,擴展思路,融會貫通,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培養舉一反三的輻射思維能力和舉三歸一的復合思維能力。(3)對物理問題發散——一題多變。可以對原題的提問方式進行改變,對原題的結論進行衍生,也可以倒置因果關系,還可以把幾個過程、幾個題目進行組合等等。
第五,創設激勵機制。每次考試的成敗得失,影響著學生后續學習的情緒,除了告訴學生要經得起考驗,獎勵激勵也應貫穿于整個講評課的始終。講評過程中,對學生的答卷技巧應大加贊賞。如卷面整潔、解題規范、思路清晰、解法有獨到之處、有創造性等。講評試卷時,多鼓勵學生的進步,以正面表揚為主,樹立典型,激發斗志。要用發展的眼光去講評,指出分數的落后是暫時的,隨著復習的深入、能力的提高,分數也會呈現階梯式的提高。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礙。
四 結束語
總之,高三第三輪復習直接決定了學生以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高考,將會獲得什么樣的成績。只有師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獲得最大的動力,才能在高考中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