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閱讀在各種英語考試中的比重很大,必須要重視閱讀教學。本文對閱讀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重視整體閱讀,注重課堂討論任務的分配;同時分享了聽課感悟、培訓心得:多背好詞佳句、改編有時代感的閱讀材料、提高閱讀技巧、加強教師引導。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實踐 好詞佳句 閱讀材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8-0095-02
一 重視整體閱讀,注重課堂討論任務的分配
近幾年的英語教學實踐讓我看到學生在閱讀題海中的酸苦辣甜。每到考試的時候,學生并不是在單選、作文、詞匯題方面失分,尤其是優秀生,他們往往是在閱讀題中大量失分,再加上今年中考閱讀題出現了新題型,根據問題寫出答案并限制詞數,這就對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閱讀難度。學生平時對課文、單詞、語法筆記背了不少,但是一到考試在閱讀上失分過多時,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便大打折扣,老師的教學熱情也迅速被澆滅。
經過反思,我們是不是要在教學中減少語法的講解?是不是要增加閱讀的教學環節?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也有完整的教學環節:當要上一堂閱讀課時,首先要掃清詞匯障礙。在正式上課之前,先讓學生背會新課文中的單詞,課前10分鐘聽寫。只要學生稍微用心,準確率基本達到100%。然后再進入課文導入,導入通常是討論一個問題、描述圖片、做對話、復習等等,很快就進入文章閱讀。閱讀的第一步,就是快速閱讀——主要任務是抓住文章大意、把段落標題和段落配對、圖片排序等。第二步就是整體細節閱讀——主要任務就是完成教材上的題目,通常是回答問題、判斷正誤、完成圖表等。有時候需要對題目進行刪選,有的時候需要自己改編題目。第三步是閱讀后需要進行總結、復述、表演、模仿寫作等活動。復述的時候可以給出關鍵詞,讓學生根據圖片進行復述。我教第一屆學生時,整體細節閱讀是分段閱讀,每個段落都單獨出題讓學生完成,后來發現學生不想做題了,漸漸失去耐心、興趣,所以閱讀題不能太多、太細,就算閱讀題形式多樣化,學生也不愿意去做。教第二屆學生的時候,我不再分段閱讀,而是整體閱讀,并讓學生先自己完成題目,再進行小組討論、核對答案,漸漸地我發現他們的討論流于形式,并沒有認真核對答案,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地討論,很多學生兩兩在一起討論,不熟悉的或是相處不好的學生并不會在一起討論。對于特別簡單的題目,也不用討論,因為他們都能做對,那種討論只會讓課堂鬧哄哄,學生變得浮躁,不能真正參與到課堂。后來我聽了專家講座,就明白了小組討論的時候要進行小組分工。我們班都是4人一組,A是發言人,B是監督員,C是記錄員,D是補充人員,然后輪流擔任不同角色。我的感受是對學生要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要不然他們就不知要做什么,他們需要引導。這樣就能保證學生真正地參與討論。我聽過我們學校一個老師的英語課,發現她的課上得非常好,她會在閱讀過程中告訴學生要注意:如果是讓你來寫類似的話題,我們怎么寫作。她設計的閱讀題答案的關鍵詞往往就是作文的關鍵詞、思路,對學生稍加點撥,就能知道作文怎么寫。
閱讀和作文不分家,閱讀的目標就是寫好作文。我教作文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多背課文、背不同主題的范文,課上讓學生模仿課文寫作文。作文題目給出以后,我會帶著學生分析作文的開頭、主體、結尾怎么寫。
二 聽課感悟與培訓心得
通過和同事交流、參與學校培訓得出了一些新的閱讀教學的感受。
1.擴大詞匯量
很多學生之所以閱讀題做不對,就是因為不認得文中的單詞、題目中的單詞。學生不認得閱讀題里經常出現的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best title,學校期末考試中出現的who lives farthest from their home to the school and the offices?其中farthest,學生不知道最高級只有一個,所以答案也只有一個。這些都成為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絆腳石。部分學生對課本單詞都不能牢牢記住,比如almost、hardly等。這說明他們沒有花時間記單詞。
記憶單詞的方法五花八門,可以通過閱讀英語雜志、英語報紙、背《新概念英語》、看《走遍美國》等方式來積累詞匯量。很多英語學習者沒有機會和外國人交流,也不可能和同學經常用英語交流,所以我們練習英語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把掌握的詞匯具體運用在寫作中,就能加深對單詞的記憶。
也許學生作業太多,連看課外書的時間都沒有,更不可能去看英語雜志、英語報紙,這樣一來詞匯量怎么擴大呢?其實我們的試卷、作業中的完形填空題和閱讀題里邊就有大量的新詞匯,這就是一個詞匯寶藏。有一個同事會把閱讀題中的好詞好句讓學生背誦并定期聽寫、反復聽寫,強化記憶。這位同事會引導學生們說:He was born into a farmer’s family.我們下次寫作文也可以這樣來用。他們班每次都會有一兩個學生用上了這些好詞好句,讓人眼前一亮,讓老師覺得付出是有回報。
2.閱讀教學材料要有時代感
我們是“設計師”,閱讀選材要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有真實性、實用性、趣味性;我們也是“建筑師”,要把材料改編成符合學生知識結構的材料,要有可讀性、可探索性。比如我們可以把CCTV-1、CCTV-9最近的新聞變成學習包,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幫助學生建立詞匯群,比枯燥地背單詞有效得多。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形成閱讀的良性循環:讀得多—理解得更好—喜歡閱讀—讀得快。
3.針對不同的閱讀題型,采用不同的做題技巧
首先,判斷正誤題。這種題型最花時間,因為4個選項都需要到文章中找出處。有很多學生就是根據選項找出處。有個題目4個選項里都出現了decide to do的搭配,然后學生就去文章中到處找這個結構,只要遇到一個,他就認為這是答案的出處,完全不知道要去判斷這個出處的正誤,也完全不知道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找出處,更不知道要判斷4個選項中的每個字眼是否正確。
其次,文章大意和找最佳標題。就要重點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這兩大題都注重答案的全面性,只要某個選項過于側重某一方面,那肯定是錯的。
再次,細節題。今年我們學校英語期末考試閱讀有道題When weren’t the students homesick?答案是When the night parties began. 學生就理不清里面與時間對應的事件。很多學生選了two hours later。就因為原文說two hours later,they began to be homesick. 可是他們沒有看到題中問的是什么時候不想家。如果是中文,他們就能做出正解,但因為是英文,他們不能理清事情的邏輯關系。
最后,限制詞數回答問題。一段文章3個題目,這是考查學生查找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和語法能力。有的學生找到的答案出處就是錯誤的,如果理解出了偏差,是不可能得分的。有的細節并不需要看懂,需要做到針對不同題型迅速知道在文章哪個位置能找到答案。找到正確出處后,接下來就是語法問題和詞數限制問題,要學會簡答、避免語法錯誤。例如,題目問What did…?那答題就要用動詞過去式;題目問When…?Where…?考慮到詞數限制的問題,簡答時要用上介詞in、on、at等。記得答案末尾一定要有標點符號,哪怕答案只有一個單詞,也要有標點符號,否則按中考評卷要求會扣0.5分。總的來說,做閱讀題要學會找答案,不可能把每句都看懂,但是整體理解不能出現偏差。
如果老師認真,學生也會認真。一個老師要求高,學生也會多學一些,學得更認真一些,花的精力更多一些。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