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肌動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研究,從他人的研究和筆者的切身體會來說明肌動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積極的作用,它能通過肌肉運動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化解壓力。
【關鍵詞】肌動學 心理健康教育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9-0048-03
教師要懂得如何教,首先就需要認識教育過程的要素,除了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外,還需要知道和掌握有關教育對象、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知識。教育的對象是學生,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一系列有規律的心理活動能調動他們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使教師的教學計劃能夠順利完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肌動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指可以通過肌肉運動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化解壓力,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 肌動學的相關介紹
肌動學是系統研究人的發育與進化的學科。絕大部分的肌動學分支都以應用肌動學(Applied Kinesiology,簡稱AK)和觸康健為基礎發展而來。著名的健腦操和觸康健是最先引入中國大陸的兩個分支。
健腦操源于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教育學家保羅·丹尼遜博士所創,是一套通過運動促進身心腦整合協調發展的獨特方法。以運動為本、引出自然學習,促進個人及團體學習效能提升、身心安康、自我實現的發展性課程。它能促進腦部和身體其他部分的有效溝通、組織和整合,從而提高人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認知能力、創造力、身心健康水平和化解壓力。自健腦操創立以來,無數的男女老少通過學習健腦操課程,在閱讀、書寫、語言、數字技巧、社交智慧、管理及領導力等各個方面得到快速而驚喜的提升。
隨著科技的進步,在最近10年,肌動學領域有了很多新的發現和巨大的變化,很多舊的模型被修訂,新的模型和技巧亦被研發出來。突出的代表有能量肌動學、脈輪肌動學、高級肌動學、發育肌動學等等。同時,這些新研發出來的技術和技巧很多都沒有包含在應用肌動學的傳統教學體系中,統稱為新肌動學。新肌動學是對經典肌動學的繼承和發展,很多觀點和技巧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觀點更系統全面,技巧更簡潔有力,非常值得探索和學習,在教育及商業應用上也會有更廣闊的空間。
二 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
心理健康一詞最早是由美國精神病學家斯惠特提出的。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高效而滿意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統一,是人格完善協調、社會適應良好。它強調了心理健康的個體內部與外部之間的相互協調統一的適應性,是一種心理狀態。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學校范圍內的、以心理素質培養和健全人格為目的的專門教育,即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原理以及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等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優化心理素質,使受教育者的心理過程得以正常發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成熟及人的全面發展。
2.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及其對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客觀需要;第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第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客觀要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1)開設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課程;(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6)小組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要求較高的綜合性的教育活動。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有專長、全面發展的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必然是身心兩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教育要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則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世界性的教育共識,世界各國都相繼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現代學校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中小學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泛開展,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提出了必然的要求。從生態系統的觀點和積極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特點不僅僅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而且能在全校形成一種健康的氛圍。
三 肌動學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
1.肌肉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沈陽體育學院的許玲在2011年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心理測量法、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通過使用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就健身氣功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實驗研究。該研究探討健身氣功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求證健身氣功對高中生心理調節的效果,為處在特殊時期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提供適宜的體育運動內容,為其更加科學、健康地鍛煉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結果表明:高中生參加健身氣功鍛煉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實驗班與對照班相比,健身氣功的鍛煉效果更具有顯著性,是高中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較為適合的鍛煉方法。
一些授課的醫生在1976年成立了應用肌動學的國際學院。學院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應用肌動學的研究和教學。緩解壓力是肌動學的核心。身體、心理、情緒、環境和過激行為引發的問題,肌動學都能在這些領域中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對100多個有關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和AK(Applied Kinesiology)的研究進行回顧,發現其包括了對MMT的患者癥狀與診斷中的臨床療效研究。分析表明應用肌動學對清除MMT患者的肌肉骨骼功能障礙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相關研究的理論基礎
形神合一論包括人體內環境身心的統一、協調、和諧,強調人的生命與人的身體和心理的發展緊密相連。肌肉運動要求肌肉的充分伸展,通過外在的形體活動和內在的放松,協調人的身心活動,達到提高人身心健康水平的目的。
四 實踐體會
教育心理學研究涉及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例如在一個基本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堂前(學習需要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課堂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生行為處理、如何有效教學)、課堂后(評價學習結果)以及學生心理(認知情況、情感態度等)等。
2013年11月21~24日,江蘇省教育學會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2013年學術年會在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召開。21日晚,我來到通州高級中學,走進了心理工作坊,認真聆聽來自南京五中的楊靜平老師給我們帶來的一堂生動有趣的教師肌動學的課程。在課堂上,楊老師先給大家介紹了有關教師肌動學的相關理論。她認為如果我們大家通過肌肉運動達到身心協調,那么精神也會變好、全身充滿活力,從而注意力集中、心情舒暢。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教師能夠運用肌動學的相關理論及實踐知識,當學生學習累了,適當地進行肌肉放松,那么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就能保持良好的精力,注意力得到提升,從而能夠在課上提高學習效率。
然后,楊老師讓我們頭放正,眼睛盡量朝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去看,并說說自己的感受。每個人在看一個方向時都或多或少有點不舒服。我在往左右兩邊看的時候感覺很不舒服,但是往下看的時候是放松的。
接下來,我們每人跟著楊老師做交叉爬行的訓練,即右手臂先朝上伸直,然后右手再放到左膝蓋上,左腿做高抬腿的動作;右手、左腿同時放下;接著,左手臂先朝上伸直,然后左手再放到右膝蓋上,右腿做高抬腿的動作;左手、右腿同時放下。就這樣,不停地交換,做幾十組交叉爬行。楊老師還給我們每人準備了瑜伽墊,我們可以在瑜伽墊上慢慢練習,充分放松。我們每人在練習了三四十分鐘后,我感覺我的肌肉已經充分得到運動了。大腿和手臂有點酸脹的感覺,身上已經在冒汗了。
最后,楊老師再讓我們頭放正,眼睛盡量朝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去看,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大部分人本來在看一個方向時都或多或少有點不舒服,經過肌肉運動后都表示很放松。我再往左右兩邊看的時候沒有覺得頭暈、不舒服了。大家紛紛向楊老師表示精神很好、活力充沛。
五 總結和展望
肌動學確實能給我們帶來放松,不僅是從一些研究中能看出,從我的切身體會也覺得它能幫助提高注意力、保持精力充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當我們發現學生目光呆滯、精神萎靡時,不妨停下教學,讓學生全體起立活動活動筋骨、讓學生通過肌肉運動達到身心協調,那么他們的精神也會變好、全身充滿活力,從而注意力集中、心情舒暢。接著再繼續上課。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就能保持良好的精力,注意力得到提升,從而能夠在課上提高學習效率。什么是學習?根據教育肌動學,學習是在剎那發生而且很快改變我們的奇妙的東西,它讓我們以一種新的方法去活動和思考。在教育肌動學中,無論我們已經重復了教學的工作多少次,如果遇到一個更好的方法,整個身心通過這種新方法能獲得輕松和快樂。肌動學作為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志軍.教育心理學[M].湖南:湘潭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婷、馬寅生.近5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綜述[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3):267~268
[3]張苗苗.如何有效應用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提高教學成效[J].成功(教育版),2011(2):195~196
[4]許玲.健身氣功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1
[5]李玲玲.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培訓體系的建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1
[6]王莉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江南大學,2012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