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將主要討論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品牌打造過程中其競爭力提升的內部機制,并為改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牌競爭力給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校園文化 品牌競爭力 內容取向 動力機制 提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9-0149-02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隨著社會近些年來對人才需求的逐漸增大,高職教育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希望能夠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大力發展校園文化建設,爭取打造屬于高職院校自身的特色與凝聚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牌化就是將品牌意識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提升學校綜合素質的合力。它對推動高職院校實現長期持續和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一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品牌競爭力之間的關系
1.高職校園文化與品牌之間的識別結構與比較關系
高職校園文化在打造品牌、提升競爭力時要考慮到品牌識別問題,品牌識別涉及結構的分層與學術界對于校園文化結構的認可兩大問題。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高職校園文化結構與高職品牌結構之間存在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如圖所示,高職院校的品牌構成識別存在三個基本層面:理念、行為和視覺形象。這三種形象由內及外正好對應了校園文化的精神層、制度層和物質層,所以可以理解為二者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的依存關系。從精神角度講,這種依存關系是由高職院校自身的校園文化內涵和外延,以及打造品牌競爭力的意識所決定的。在這其中,理念識別層所反映的是高職校園的精神文化,行為識別層反映的是高職校園的規章制度,而視覺識別層則能夠體現校園中所有人對物質文化的主觀及客觀評價和態度。
2.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取向分析
高職院校想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打造品牌,就要做到兼容并包。具體來說,高職校園文化應該包含學生文化、課堂文化、管理文化、環境文化、活動文化和生活文化,我們可以將它們整合為三種主要文化內容取向,即: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
高職校園精神文化還包括了諸多理念,它們都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石,比如教育理念、辦學理念和價值理念。有學者就認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首要關鍵就是精神文化建設,它能夠幫助學校夯實文明發展基礎,也能有效規范校園內所有師生的行為,所以精神文化建設也應該隸屬于識別系統的建設范疇。當然,精神文化建設的基礎自然是制度文化,優秀且完善的制度文化可以約束精神文明行為,將心中的理念轉化為現實,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物質文化代表了高職院校育人的氛圍,它需要前面兩種文化的扶持。物質文化是聽覺識別與視覺識別系統的代表,它涵蓋了校園內部的設計、校園環境的布置以及校園教學工作的開展,作為精神文化與制度文化的重要載體,良好的物質文化能夠展現校園的硬實力,讓人耳目一新,從而使精神受到感染。所以說,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三種主要內容取向之間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3.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動力機制分析
高職校園文化建立品牌并提升競爭力的又一關鍵就是擁有良好的動力機制。現有的動力機制要求高職院校要打開改革開放的思維理念,大量開展文化實踐與創新,摒棄原有的諸如傳統式教學理念弊端、管理理念僵化與校園文化過多受到外界影響而存在的負面效應。另外,校園文化建設一定要一直保持開放的態度,這樣才能促進動力機制的活性,使得一些先進理念能完美地融于校園傳統文化中,形成創新重構與傳統秉持并重的校園文化格局。
所以縱觀以上三點,可知目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也要遵循社會發展的潮流和原則,認清結構層次、選擇正確內容取向,并堅持所決策的動力機制大膽實施改革創新,突破傳統,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打造高職校園文化的專屬品牌,并在同行中擁有更高的競爭力。
二 基于不同層面提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品牌競爭力的策略
基于物質文化層面的高職院校品牌競爭力提升,高職院校要明確自己的辦學理念,根據自己固有的校園文化表現而準確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具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學校風格的技術人才,所以高職也應該在功能分區上做到合理規劃。就以杭州生物工程技術學院為例,他們在自己的各個校區都設有為學生提供實習的工廠、技術訓練中心,這些實習場所的設置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課余也能參與到專業實踐當中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術。同時學校也會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在不同區域體驗不同的實踐項目,這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優化組合。在校園內,學校也進行了區域性的功能劃分,主要根據學校各專業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功能分區組合。比如專業信息發布區內,學生可以隨時關注各個社會行業所發布的行業與專業信息,以及一些行業人、優秀校友為學生提供的科研成果研究和學習資料等。這些設計不但為在校學生提供了有用的社會信息,也激勵了在校生的學習斗志,營造了高職院校內良好的學術文化環境。
1.基于制度文化層面的高職院校品牌競爭力提升
高職院校是為社會直接供應專業人才的地方,所以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影響下,高職在打造校園文化品牌的同時也在認真貫徹“學術自由,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這是高職校園文化制度創新的重要環節。
首先,應該強調學術自由。上文也有提到,自由良好的學術文化氛圍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增強信心,高職院校應該追求堅持像普通高校一樣的學術自由理念,將科研與教學管理制度實體化,并將其作為教師教育行為的主體,進而調動教師在教學中對科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同時,要鼓勵高職教師擁有自己的學術自由,敢于并愿意投入到學術研究中,主動發表高水平的論文報告,真正將科研任務從社會搬到高職院校中,并敢于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日常的高職教學活動中。這種做法能夠激發和挖掘學生的科研潛能,培養他們對學術的鉆研熱情。在這種校園制度文化的激勵下,也能做到對學術科研的薪火相傳。
其次,要時刻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科研制度的拓展和發揮要尊重師生的學習權益,鼓勵師生通過自己的想法開展科研活動并有所創新。而且,學校也應該建立較為成熟的獎勵制度,對擁有科研成果的師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在學生生活方面,要完善諸如宿舍管理、教學資源使用、考勤管理等各項制度,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也要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也是從制度文化層面來提升高職院校的文化品牌競爭力,使得高職院校的未來發展更加合理規范。
2.基于精神文化層面的高職院校品牌競爭力提升
高職校園文化所展現的重要一面就是高職生的風貌,而高職生的風貌則取決于他們的價值觀導向。高職院校在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時,應該注重對高職生精神文化層面的引導和培養,這也有利于建立校園專屬的校園精神。我國高職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可能較為松散,自律意識不強,而且正值青春期,也許存在一些叛逆的負面性格影響,所以高職院校應為高職生控制這種青春期的躁動情緒,為他們提供科學的心理指引,例如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課堂心理課程輔導、舉行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引領他們在社會實踐學習中懂得理解社會、理解自我。以上這些應該在高職院校開展的價值觀引導教學工作,能夠為高職生在青春期的價值取向提供一條清晰的路徑,讓他們在多元文化擁簇下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做出利于自我也利于他人的合理選擇。
本文從物質、精神和制度三個層面分析了高職院校在打造校園文化品牌競爭力并尋求提升時應該選擇的合理路徑,希望高職院校在教育建設、文化建設方面能夠多多思考,結合實際,正確識別品牌結構與校園文化結構中所存在的復雜因素,理清思路,創建一個適合于自身長遠發展,并有利于社會的校園文化品牌,為社會、為教育事業造福。
參考文獻
[1]王中慧.信息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以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2]林舒婷.發展校園文化提升高職院校品牌競爭力的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