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內外正在熱議和大力推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背景下,徐州市“學講”式教學計劃的提出,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課堂翻轉的形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學習途徑,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內外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英語 “學講”式教學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9-0082-02
一 “學講”式教學理念的提出
長久以來,英語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的狀況。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和制約著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提高和發展,使學生成為英語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而不是主動探究者。在新一輪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徐州市提出了“學講”式的教學理念:學進去、講出來。這種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和小結反思。本文就“學講”方式下,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做初步的交流和探討。
二 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
合作學習始于20世紀70年代,它“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學、認知心理學等理論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以標準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增強學習能力、改善班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的”。
三 合作學習策略在“學講”式教學小組討論中的具體操作
1.改變座位安排方式
在實施“學講”式教學計劃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體現小組合作的可操作性,需要首先改變學生的課堂座位安排方式。由原來學生成排面對教師和黑板的傳統座位安排方式,變為四到六人面對面圍坐或圓形圍坐。這種安排方式,改變的不僅僅是座位,更有效地縮短了組員之間的距離,組員在討論和交流的時候,不需要側身或轉身就可以面對面地交流,與教師的交流也由被動面對變得主動自由,教師也可以從講臺上解放出來,走到小組中間,參與小組討論和指導,從心理上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體現出了課堂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根本原則。
2.合理有效分組
合作學習中的分組一定要遵循的原則之一就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教師在分組之前不光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和能力,還要按照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和性別差異等進行均衡分組。在小組人數上,一般要控制在四到六人,成績上好、中、差搭配,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和不善于開口說的學生搭配。性格上活潑好動的與內向沉穩的學生分在同一組,這樣不僅有助于小組的角色分工,也可以讓每一個小組中都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利用優勢互補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能夠促進組員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也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互補,滿足學生學習心理的需要。這樣體現出了組內異質的原則,每個小組的分配都采用這樣的均衡結構,從而帶動產生了全班各小組的組間同質,有利于小組間的公平競爭。
3.巧妙編號,輪流發言
為保證各小組力量均衡及合作學習的質量,分組時要考慮到組內成員的編號和排位。我所在的學校在推廣“學講”式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了編號的技巧,一般情況下,每一組選出一名英語成績較好、責任心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協調小組成員間的關系,檢查和評價本組成員合作學習的情況,以保證小組活動卓有成效,同時向教師反饋本組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關心幫助組內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爭取組內同學共同進步。組長的編號往往定為本組的最后一個號碼,比如組內成員有6名,那么組長就是6號,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的編號則定為1號、2號。在組內座次的排位上,通常組長在小組的中間位置,兩側安排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便于組內的相互關注和幫扶。但是,為了避免發言的總是小組成員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可以輪流擔任發言人,讓每位組員都有機會向全班同學交流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或任務完成情況,這樣能夠促進所有組員都全身心地投入討論中,還能帶動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中熱烈討論。久而久之,所有的學生都能完全投入小組合作學習之中,真正讓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4.合理設計小組活動
語言學習離不開語境的創設,要在課堂上合理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組織并設計好口語活動,結合教材和日常生活的相關話題,創設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如生活起居、節日聚會、參觀拜訪、打電話、購物、看病、參加體育活動等。在小組內創設情景,給組內成員分配不同角色來展開操練,同時要根據組內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安排不同難度的角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獲益,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定要讓組內全員參與,充分體現出小組的協助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還可以設計不同形式的小組活動。比如:在學習問路、購物、打電話等交際用語時,可以采用創設情境分角色扮演、小組展示等完成;難度偏大的文章閱讀理解,可以先由組內討論羅列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能組內合作解決的盡量自行解決,不能解決的記錄下來提交,由老師來幫助解答;對于整個單元的復習課,則可以采取小組匯報的方式,由組內成員合作完成整個單元的知識點流程圖,再推選發言人進行匯報展示;等等。只要切合課堂需要,有利于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綜合能力的合作學習形式,都可以嘗試。學生要想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課前勢必去積極準備,這樣又能鼓勵學生把生活引入課堂,再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中,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
5.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把自身融入其中,不要游離于小組之外,要俯下身子聽學生在講什么、看學生在做什么,教師不是旁觀者,而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管理者、監督員和參與者。教師在這一環節的身體力行和親自示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通過示范和引導使小組成員意識到在參與小組活動的時候,需要做到的除了積極發言、主動合作之外,還要學會傾聽、思考、整理、總結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建議。這所有的過程,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從而帶動整個小組的合作學習。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將小組內討論所形成的共識及主要分歧做小結疏理,幫助各小組掃清學習障礙,引導學生順利完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
6.及時評價和有效激勵
對小組的發展來說,及時、客觀、恰當的評價非常重要。我們給了小組均衡發展和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評價時也要依據“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評價機制。對小組合作效果進行及時反饋,要鼓勵和培養組員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要注意“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的評價原則,多肯定和鼓勵,同時也要立足于發展的原則,使學生主動思考自己小組與其他小組還存在著哪些方面的優點或缺點。老師的及時評價能成為學生合作的動力。除此之外還要進行有效的激勵,可以通過運用一些生動活潑的、學生喜歡的形式,為學生展示評價的結果。比如:評比欄、明星榜、展示園等,偶爾還可以適當地進行物質獎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 結束語
“學講”式教學計劃改變了我們的傳統英語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又為“學講”式教學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它不但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也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自主合作地學習、探究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快樂地競爭。教學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這種組織形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重視個人成績的做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平等參與的機會,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組內成員的交流與合作,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組內都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同時,小組活動和任務設計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任務的類型、主題和性質等諸因素做充分的考慮,在課堂上要善于發現問題并進行協調,不但培養了教師作為小組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的能力,更能體現出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鼓勵者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