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基礎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歷史教學的改革也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而課程資源是一大亮點,其中鄉土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能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能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但鄉土資源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造成對資源的忽視和浪費。中學歷史教師必須樹立明確的課程資源意識,充分并合理利用鄉土資源,讓常州人更驕傲、更自豪。
【關鍵詞】課程資源 鄉土資源 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9-0090-02
一 背景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強調課程資源的地位和作用是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傳統教學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即教教科書,教師自嘲為“教書匠”。教科書就是金科玉律,不得有任何的違背。新課程則強調“用教材教”,而且這里的“教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唯一、權威的教科書,而是教學的材料。它要求教師廣泛開發課程資源為教學服務。這是重要的觀念轉變。我們要樹立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積極、有效地開發利用鄉土資源,為促進學生形成強烈的家鄉意識、健康的個性和多樣化發展服務。
二 鄉土資源的概述
所謂鄉土資源是指學生所在地區的各種課程資源的總和。長期以來,歷史教學過程中鄉土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通過《江蘇歷史》和《常州歷史》兩本教材來實現。但是實際操作中,這一塊基本被忽略,或者偶爾被當作課堂中穿插的“題外話”一語帶過,或者作為學生課后閱讀的資源來自主學習,并未被當作歷史課程的資源加以開發利用來支持歷史課程的實施,因此歷史教學過程中產生鄉土資源利用的空白,這是非常遺憾的。
鄉土資源被忽略有以下原因:
1.教師鄉土歷史知識的貧乏
當下,大部分科班出身的歷史教師在求學過程中主要學習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近現代史、國別史等,極少有人會關注或者專門研究自己家鄉的歷史。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少去使用鄉土資源,只是單純的“以本為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對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假如連常州人對常州歷史都不了解、不熟悉,那如何傳承常州文化和常州精神呢。
2.地方對鄉土歷史的忽略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理所當然,中國的絕大部分地方都是歷史悠久的,如西安、洛陽、南京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或鄉村都能展示自己的歷史,原因就是地方上對鄉土歷史不夠重視,沒有很好地保護鄉土歷史資源,如文獻、文物、遺址等,再加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村鎮的拆遷和合并直接導致鄉土資源的匱乏,教師就更加無從用起、無從談起。
3.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限制
雖然中國推行素質教育已經多年,但是在部分地區,素質教育依然只是一個口號。歷史教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味單純地追求進度,完成考試大綱上要求的教學內容即算完成歷史教學的所有任務。鄉土歷史教學反而被認為會延誤教學進度,可有可無,沒有實際價值。
鄉土資源實際上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歷史教學資源。新課程改革之下教學目標日益多元化,分為三個部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現今,針對前兩塊目標,廣大教師已逐漸轉換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最后一塊目標仍然常常被遺忘。歷史,是一門極適合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學科。通過歷史史實的學習,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常常能被喚起。愛國,前提是愛家鄉。如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呢?這就要求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
三 鄉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合理利用鄉土資源:
1.地方要重視鄉土資源的開發、整理和保護
鄉土資源包括文字類的和非文字類的資源,其中歷史教科書是歷史鄉土資源的核心資源,除此以外,鄉土教材、通俗歷史讀物、中學生歷史刊物、歷史檔案、歷史文獻資料、歷史人物的回憶錄甚至包括當地著名歷史人物描寫家鄉的散文、小說等都屬于文字的歷史鄉土資源。以常州市新北區為例,近兩年各個社區和鄉村都在積極開展村名溯源活動,重寫家譜的活動,延伸到新北區的歷史理事會,各個學校、各個年級都在開展或者準備開展村名溯源和重寫家譜的活動,學生積極性很高,普及面很廣,再加上有機會獲獎,學生和家長都投入到這些活動中,了解家鄉、了解歷史,為作為常州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因此,地方政府與教育部門要注重保護鄉土歷史,搜集整理文字的歷史鄉土資源。
另外,一些以實物或活動的形式運用于歷史教育中的鄉土資源屬于非文字的歷史鄉土資源,如歷史遺址、歷史文物、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這些更要積極保護和建設。以我們學校為例,利用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積極和常州市博物館取得聯系并成為友好單位,邀請常州市博物館的講解員到我校來講學,甚至帶來仿制品給學生進行講解,生動而形象,使學生喜歡學習、了解常州歷史,為常州歷史的普及貢獻自己的力量。
2.學校要積極主動地走近各類歷史鄉土資源
有了資源,就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合理運用。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情況和學生的需要,開設相關的校本課程。以我們學校為例,在學校領導的幫助下,在歷史老師和語文老師的合作下,開設了校本課程常州人文歷史。歷史教師結合所在年級的特點,確定適合的課題,制訂相關的活動目標和計劃,自編教材,自寫教案。經過兩年的實踐,在區校本課程的評比中,常州人文歷史獲得“精品校本課程”的稱號。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相關教學內容,建立以電子網絡為平臺的歷史鄉土資源。如多媒體歷史課件、歷史資料數據庫及當地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的網站,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影視作品等。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索挖掘鄉土歷史資料
在減負的口號之下,學生可自主安排的時間大大增加,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課余時間是教師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工作。作為歷史老師,課后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務,讓學生自己挖掘、搜集有關的鄉土的歷史資料,并將所搜集的資料與所學課本知識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把所搜集的鄉土歷史知識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下去理解和掌握,防止歷史知識之間出現斷層。比如新北區歷史理事會開展了“紅五月”手抄報活動,很多學生找了常州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把它用彩色畫筆形象地展示出來,同學們看到革命先烈用剛毅的眼神和視死如歸的情懷完成了自己的革命事業,深受感動,這比一般的說教和講述更能感染人、激勵人。
4.教師要時刻樹立課程資源意識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鄉土歷史知識,充分利用鄉土歷史資源。在2014年常州中考前的4月份,按慣例要對初三進行專題復習。在接到區教研室的任務后,我毅然選擇了以常州歷史為主線,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如何探索救國救民、如何實現“中國夢”的歷史穿插起來,上了一堂“中國夢”的復習課。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包括五四時期的、北伐時期的、抗戰時期的、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改造時期的、改革開放時期的,有圖片、有史料,所以一上課,同學們都聚精會神,仔細觀看和學習,生怕錯過英雄們的光輝瞬間。經過本堂課的學習,同學們收獲很多,覺得身為常州人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常州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前輩都不是遙不可及的,他們都在我們身邊,都與我們的家鄉息息相關,是我們家鄉的驕傲,更是民族的驕傲。
總之,鄉土歷史教學意義重大,應當引起歷史教師和社會的廣泛重視。鄉土歷史在中學生身邊發生、發展、演繹,都是中學生從小耳濡目染的,從情感上說極易接受,且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對這些歷史內容有一定的好奇和好感,他們一般愿意了解和學習這些歷史。一片瓦礫,都記載著一個歷史故事。學生參與其中,親自去體驗祖祖輩輩生活的這片熱土的厚重歷史,去體味歷史與現實以及個人的緊密關系,進而去勾畫未來的美好遠景。學生在考察中對自己的故鄉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故鄉的愛戀之情就會油然而生。豐富的鄉土資源充實了歷史課程的內容,既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又從不同層面和角度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和理解歷史的素材。我們歷史老師在講授中國歷史時,完全可以結合鄉土歷史,使內容更加豐富,讓學生可知、可感。鄉土歷史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知鄉愛國的精神,更能培養孩子的崇高道德情操。因此,鄉土歷史資源的開發要根據學校特點、教師特點、學生特點,盡可能貼近歷史課程教學、服務歷史課程教學,努力形成自己的資源優勢與特色。
參考文獻
[1]梁仁華.課程改革與人文教育[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2(5)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