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公路的建設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經濟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矛盾共同體,公路的建設對其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困擾。本文從法理學角度出發,對生態農村公路進行了界定和價值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公路 養護 生態 法理學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9-0092-03
一 生態農村公路的法理學界定
農村公路的建設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經濟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矛盾共同體,公路的建設對其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困擾。如果我們在修建農村公路之后,給當地的農民帶來新的生態破壞,或者是修建好公路之后,再來修復環境,經濟效率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建設生態農村公路,把建設和生態環境相結合是至關重要的。
對生態農村公路界定的哲學思想來源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生態農村公路的指導思想是可持續發展思想,是貫穿于生態農村公路建設全過程的思想。農村公路建設要想做到可持續發展,在建設初期就需要從全局出發,把握農村公路建設的生態目標。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需要我們秉持著既滿足自身的利益又不會影響后人發展的利益的思想理念。生態倫理講求的是代際公平、代內公平、物種公平。我們在滿足當下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更應該著眼未來,既能滿足當下公路交通運輸系統內部和綜合運輸體系的協調發展,又使公路與經濟、環境和社會各系統長期動態協調發展。最后能保障農村公路的生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滿足我國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展需要。
我國農村公路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與十八大報告中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相吻合的,農村公路生態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可持續關系相當重要。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在修建農村公路的過程中,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強對農村公路養護的力度,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使農村公路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融合在一起。
二 生態農村公路建設的價值分析
生態農村公路的建設能產生很大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
1.經濟價值分析
在“十二五”規劃中,交通運輸部給出的公路建設總里程目標是450萬公里,而涉及的農村公里數就多達390萬公里,可見修建農村公路的重要性。結合生態建設的需要,農村公路的修建應該擺脫傳統的粗獷式建設,轉向生態農村公路建設,強調農村公路的生態性,才能說明農村的公路建設是健康的,建設生態農村公路才能夠提高農村區域的競爭力,才能使該區域的經濟穩步發展起來,從而真正改變農民的生活,增加農村產業發展的機會。例如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的擺忙鄉,地處高寒地區,海拔高,地勢險峻,最高海拔1768米,平均海拔1400米,這里常年大霧彌漫,氣候涼爽,此外,擺忙鄉出產的毛尖茶外形緊細卷曲、白毫顯露、勻整,色澤綠潤,葉底嫩勻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湯色綠中透黃,滋味鮮濃回甘,為都勻毛尖中的上品,2010年入選上海世博會十大名茶。擺忙鄉是一個集茶葉生產和旅游為一體的特色鄉鎮,但由于早期受制于道路交通,該地鮮有發展。近幾年,都勻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茶山游旅游線路,以生態文明發展為指導思想,修建了一條單線長25公里的生態農村公路,該路段的路面全程均為混凝土,線路所經之地全是茶園、茶場、茶莊,讓游客最大限度地感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毛尖茶故鄉旖旎秀美的風光和濃濃的茶葉文化。該鄉生態公路修建至今茶葉經濟收入4200萬元,惠及茶農7500人。可見,生態農村公路的建設能提高農村區域的競爭力,能使區域的經濟穩步發展起來,從而真正改變農民的生活,增加農村產業發展的機會。
2.社會價值
生態農村公路的建設所帶來的社會價值,遠遠高于其交通價值。一方面,農村公路不僅是為農民提供出行的便利,也為農村孩子的就學、就醫,甚至是就業等多個層面都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實現了增加農民收入的奮斗目標,比如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有一個鎮叫毛尖鎮,該鎮總面積212.3平方公里,位于都勻市以西33公里,都勻市甘塘鎮位于其東,貴定縣猴場堡鎮位于其西,都勻市平浪鎮位于其南,毛尖鎮內貫穿了一條25公里的922縣道,毛尖鎮山腳處有一條高速公路和一條高速鐵路穿過,其中都勻北閘道口(廈蓉高速公路)距毛尖鎮僅22公里,貴廣高速鐵路貴定站距毛尖鎮24公里。毛尖鎮的優勢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它位于都勻市螺絲殼山頂處,以高山丘陵地貌為主,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海拔在980~1720米之間,平均海拔1480米。毛尖鎮南面還緊靠國家級自然風景區斗篷山山脈,東面是都勻石門坎水庫的水源地,整個鎮恰似一個碩大無比的螺絲。該鎮盛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毛尖茶,從前由于該鎮位于都勻市螺絲殼山頂處,道路蜿蜒崎嶇,到處都是懸崖峭壁,很多人都望而卻步,毛尖鎮的旅游和茶葉銷路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如今,貫穿毛尖鎮25公里的922縣道給這個鎮帶來了生機,同時農村公路的修建把道路修到了毛尖鎮農民的家門口,該鎮農民抓緊發展機遇,開發了一條茶山生態旅游線路,線路所經之地全是茶園、茶場、茶莊,到毛尖鎮參觀游覽的中外游客呈成倍增長的態勢,都勻毛尖不僅在國內開辟了市場,也遠銷國外,真正實現了生態農村公路,發揮了它的社會價值。
3.生態價值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價值就是建立生態價值觀,這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立生態價值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論基礎。對于農村公路的建設要追求生態建設,在這個問題的理解上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首先,思想上要樹立生態價值觀,也就是說,修建農村公路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農村公路的生態價值是它所體現出來的自然系統功能。其次,農村公路的生態價值會影響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比如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太平鎮云舍村,該村坐落在梵凈山太平河風景名勝區內被譽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從云舍村寨到江口縣縣城的路程近7公里,到梵凈山南山門路程近23公里,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里,全村439戶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楊氏后裔,是江口鄉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著自己民族的風情習俗,因而被稱為“中國土家第一村”。該村是貴州鄉村旅游的最佳去處,但由于早期沒有農村公路,該村的旅游一直不發達,人跡罕至,現今銅仁市委市政府從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出發,下大力氣修建生態農村公路,在公路的設計和修建時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發動村民的主觀能動性,修建了一條符合生態保護要求的農村公路,既使云舍村的原始生態不被破壞,又方便了云舍村的村民。在訪談中,一位村民這樣描述道:“前年我家辦婚事正趕上凝凍天氣,婚車無法進到村子里去,最后那婚車是讓拖拉機拖進來的。你看現在這路修得多好啊,這里的環境、風景還是那樣,但卻更方便了,現在再也不用擔心凝凍天氣車子不能進村了。交通方便以后,游客也越來越多了,越來越熱鬧,我們的收入也翻了番。”這個例子再一次印證修建農村公路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農村公路的生態價值是它所體現出來的一種自然系統功能,農村公路的生態價值會影響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生態農村公路給當地人帶來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三 生態農村公路養護對策的價值分析
對農村公路養護提出的對策是五花八門的,由于農路公路的法律風險防范意識還比較低,因此有必要從法律的層面對這些對策的價值進行分析。
1.抓源頭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農村公路處于開放式的狀態,造成路面損壞的原因有很多,如超限運輸的汽車、自然災害等。路面一旦被破壞,事后的修復工作是比較困難而且投入很大的,很多鄉政府或是其他有關部門由于資金的短缺導致生態農村公路修復不及時也是常有的事。在這些導致農村公路被破壞的原因當中,比較嚴重的是超限汽車的運輸問題。筆者認為源頭管理十分重要,交通部門和公安部門應聯合執法,對超限的車輛進行嚴格的把控。從源頭上消滅超限的問題,減輕農村公路路面的損壞程度,這樣做的經濟價值是很可觀的。
2.加大處罰力度的必要性
我國目前的法律規定對于超限、超載運輸的處罰沒有嚴格的標準,超限運輸行為一直不能得到有效制止。如果加大處罰力度大,以身試法的人就會少很多,因此,對運輸主體的處罰應該多樣化并呈遞增式,應該根據非法從事超限運輸的重量、次數規定罰款的額度,甚至吊銷資質證、責令停業整頓等,加大法律威懾力,減少超限、超載的發生。
四 總結
我們不應該僅僅把農村公路的理念停留在修建上,如何使生態農村公路發揮它的經濟價值,應該成為我們思考的重要問題。我們認為對生態農村公路的養護是讓經濟效果和生態環境融洽結合的一個可持續性問題,加強對生態農村公路養護問題的重視,也是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賀宏斌、郝占輝、宋昊澄.高速公路廣告設置的經濟法理研究[J].交通企業管理,2008(1)
[2]吳凌云.養護的生態視野[J].中國公路,2009(2)
[3]王愛鳳、唐吉士.公路建養的生態和諧價值觀[J].管理觀察,2010(8)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