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日漸成長的人生歷程中,勢必會遭遇來自社會生活的各種挫折和挑戰。有些挫折,作為父母或教師雖然可以提前預知,但卻是幼兒需要獨自面對和勇于挑戰的真實生活體驗。父母或教師應更多地給予幼兒獨自正確面對挫折的機會,創造正確面對現實困難的可能,理順幼兒的受挫情緒,鼓勵幼兒大膽地去嘗試、接受、反思、實踐,讓幼兒深刻地意識到成功是不容易的,是建立在自己用心思考、勇于探究、拼搏奮斗的基礎之上的,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這樣,當幼兒長大成人后,一旦遇到考試的失利、人生的選擇難題、被拒絕、工作的失敗等挫折時,他就不會產生厭學、厭世甚至輕生的人生悲劇。
【關鍵詞】挫折教育 方法 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9-0112-02
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創設或利用某種情境,提出某種難題,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來解決矛盾,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挫折感,是指當一個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產生沮喪、失意或緊張的情緒反應。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今天孩子們的生活條件愈加優越,這些“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們普遍存在任性、脆弱、自我、依賴性強、獨立性差等問題,實際上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體力,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應該適時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讓幼兒主動地去面對一定的挫折,嘗試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克服困難。
當今社會,城市家庭獨生子女較多,農村地區一般每個家庭有兩個孩子。作為家長往往更多地關注和照顧幼兒的衣、食、住、行,想盡一切辦法為幼兒創造豐厚的物質生活和學習條件,忽略了幼兒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勇于向困難挑戰的精神。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應結合幼兒年齡和心理發展特征的實際需要,培養幼兒銳意進取、意志力堅強、勇于和敢于正視一切困難的優秀品質,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一 真實感知挫折,分享成功喜悅,樹立必勝信心
讓幼兒正確認識和理解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挫折,是挫折教育的關鍵。家長或教師應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那些鮮活的案例來影響、教育幼兒,增強幼兒努力克服挫折和困難的自信心,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學會坦然面對挫折,勇敢正視困難,創造美好未來。在開展幼兒挫折教育時,不妨通過回放現實生活中的各類新聞事件,讓幼兒嘗試感知、體驗、討論、分析社會上的人和事兒,從而學會生活,學會思考,學會保護自己,學會正視各種困難、挫折和挑戰,初步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多給幼兒創造彼此分享個人挫折經歷的時間、場地、道具等,多給幼兒制造挑戰困難和挫折的機會,讓幼兒通過真實的具體實踐,分享成功的快樂體驗,逐漸培養幼兒勇于和敢于正視一切困難、挫折的良好品質,使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擁有人生必勝的堅強信念,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堅信自己永遠都是最優秀的成功典型。
二 營造挫折情境,創造受挫機會,增強抗挫能力
作為家長或教師應有意識地創設一些真實的情境來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讓幼兒獲得盡可能豐富而全面的鍛煉。為了提高幼兒對不同挫折的承受能力,可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游戲中,設置難度不等的障礙情境,如采取比賽、競賽、適當批評、延遲滿足、職業認識、踏青、遠足、采摘、參觀、體驗等活動和手段來磨煉幼兒的意志,讓幼兒學會自主克服或協商解決困難,逐步增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
作為家長或幼兒教師,還應該多帶幼兒外出參觀、游園、郊游、采摘、旅行等,創造更多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的機會,為幼兒創造真實感受生活和面對現實挫折、困難的機會,讓幼兒充分感知挫折,正確地理解挫折,積極努力地想盡一切辦法自然、大膽、主動地去獨自面對或應對,培養幼兒勇于正視挫折、敢于正視困難的精神,努力破除幼兒對家長或教師的過度依賴性,讓幼兒深刻體驗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用心思考、勇于探究、拼搏奮斗的基礎之上的,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是來之不易的。父母或教師要舍得,要能夠狠下心,讓幼兒自主去體驗、去經歷、去感知、去嘗試;要允許幼兒說錯話、做錯事、遭遇挫折和失敗的痛苦,努力培養和鍛煉幼兒勇于自己成長、自己獨自想辦法克服困難的意識和能力。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夠使幼兒時刻擁有必勝的信念,擁有足夠的能力去接受未來社會的嚴峻挑戰,也才能夠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成為未來社會的強者和主宰者。
三 樹立學習榜樣,增強幼兒自信,堅定必勝信念
家長或教師可以通過給幼兒講述岳飛、厲歸真、徐霞客、毛澤東、周恩來、希拉里、貝克漢姆、曼德拉、莫扎特等古今中外經典歷史名人的勵志故事或播放少兒勵志動畫片的方式,為幼兒從小樹立可供學習的各種榜樣創造機會和條件。幼兒通過學習這些經典的名人故事,了解他們人生發展的坎坷歷程,感知經歷挫折、困難和失敗后的悲傷與痛苦,獲得成功后的開心與歡樂,感知身處逆境時的發奮圖強,身處順境時的不驕不躁,樹立必勝的信念,始終追求自己的理想,一路走向成功和輝煌。
家長或教師也應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幼兒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勇于正視困難、敢于接受挑戰的精神。在榜樣的影響和帶動下,幼兒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擁有自信、勇敢面對、堅定必勝信念,擁抱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四 鼓勵同伴交往,彼此相互學習,共同成長進步
同伴交往可使幼兒發現與自己不一樣的思路、觀點和方法,有助于幼兒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克服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觀傾向。在同伴間交往的過程中,幼兒往往會經歷一些挫折,如觀點的不一致、探究方法的不同、屈從于被領導的地位等,這樣就必然教會幼兒注意觀察和思考“同伴間究竟應該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如何協商解決矛盾和問題?如何分享?”等,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保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人格魅力,這種磨煉有助于挑戰和提升幼兒的觀察力、思考力、決斷力、承受力和耐挫力等。另外,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戰勝挫折。
五 創造適度挫折,正確評價幼兒,鼓勵幼兒成功
當幼兒遭遇困難和失敗時,往往會產生畏縮、退卻、逃避等消極情緒,因此,教師應在平時多設計一些有適當難度的、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任務,讓幼兒輕松愉快地去完成,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些自信。一旦幼兒做不好教師交代的事情時,教師也應該給予幼兒適當的鼓勵,給他們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幼兒實在完不成時,教師也可以對幼兒給予適當批評以提高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師和家長不應該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人為地設置陷阱,使孩子在壓力面前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如果孩子經常遭受這樣的挫敗,就會產生自己無能的感覺,感到事事失敗而喪失自信心。
六 家園攜手,開展挫折教育,共育優秀幼兒
幼兒期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關鍵期,教師和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幼兒品嘗一些生活的艱辛、坎坷和磨難,讓幼兒學會在挫折中成長,逐步培養他們的吃苦意識、獨立意識、應對困難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等。
幼兒挫折教育的開展應該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只要是幼兒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飯粒灑得到處都是。讓孩子在做中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提升勇氣和自信,輕松克服困難挫折。幼兒在經歷挫折時常會產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抵觸心理,一方面教師和家長應注意幫助孩子獲得戰勝困難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強其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應該讓幼兒明白,有些挫折的產生,無法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來阻擋或回避,所以,也應該學會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積極勇敢地去承受和面對。
教師和家長應對幼兒有適度的期望和正確的評價。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預計不足或對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對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從孩子自身的特點出發制訂適度的目標,使孩子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困難,努力取得成功。
總之,教師在實施挫折教育時,應順應幼兒身體和心理的發展規律,在生活中潛移默化、順其自然地培養幼兒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兒能獨立完成的就一定要使其獨立完成,不能放縱和遷就幼兒。幼兒挫折教育就是要把握好度,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面對困難、正視挫折、保持心態平衡,想盡一切辦法戰勝挫折,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