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格局中,高校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職責,這一職責也通過高校的育人目標體系直接反映。加強和注重高校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使高校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進行充分認識和理解,并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貫徹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關鍵。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教師 師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9-0130-03
一 高校教師師德建設視角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闡釋
1.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
為師者,所以授業,授德重于授學。《左傳》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闡述了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是道德選擇的釀造者,是人才培養的決定者。作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一的輔導員隊伍,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工作中,在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完善過程中,肩負著重大的責任。
當前高校教師師德問題層出不窮。《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大學導引和護衛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與信仰,那么教師承擔和肩負的就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然而,當前高校仍然存在少數教師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服務意識不強,個別教師言行失范、不能為人師表等問題。學術造假、政治立場不堅定等高校教師失德行為時有發生,也從側面反映出教師在意識和價值觀領域的不堅定。
高校教師師德考核體系不健全,師德建設常態化有待落實。盡管高校教師的準入門檻較高,但是定量化考核標準更多地集中于學習經歷、研究成果、職業技能等,而關于教師的道德素質認定僅限于自我表述及簡化的心理測評,有效的監察考核體系尚未完善。此外,入職后的教師師德建設的常態化機制有待落實。2014年9月29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從創新師德教育、加強師德宣傳、健全師德考核、強化師德監督、注重師德激勵五方面考量,為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實現師德建設常態化提出舉措建議。
2.高校教師隊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狀
不難發現,自2012年11月十八大報告以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各高校官方網站紛紛開辟了關于“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題版塊,內容基本分為理論學習文件和學習活動報道兩個部分。
各高校基層職能部門組織教師深入了解、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合自身工作情況,深度挖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現路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組織教師參加系列講座。各高校、各部門積極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透徹分析教師本身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中。以黨政、團干部、思政課教師、輔導員以及班主任為參與主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中責任重大。各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班集體紛紛開展了相關的黨、團日活動,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養成教育效果顯著。
二 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指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說,“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青年大學生的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理性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條件;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創新與發展的知識動力,刻苦學習是敬業的實現方式;青年大學生強調信守承諾、誠懇待人,誠信是自我價值實現的根本;青年大學生要建立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友善是基礎。由此所見,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個體而言,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時代的要求。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高校教師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起著引領示范作用,應當成為道德品行的楷模榜樣。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狀況,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德育水平,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托,加強高校師德建設,是積極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核心和靈魂,是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基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在指導思想、情感認同、價值取向和道德素質四個層面提出了新的內容。高校應提高師德認識,堅持價值引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教師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進高校教師帶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師德教育,營造師德環境,開展師德活動。
2.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從堅守思想陣地的角度,高校教師言傳身教。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思維模式雖已基本形成,但大部分處于欠成熟、不穩定的狀態。在全球一體化大環境下,多樣的思想沖擊和碰撞隨時會使大學生的思想陣地淪陷。高校教師是在校大學生直接接觸的社會群體,也是大學生最信任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因此,一定程度上,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決定了高校能否堅守住思想陣地,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創造者、引領者,進而在全社會發揮影響、示范和帶動作用。
從堅定辦學方向的角度,高校教師要授業解惑。我國高校應當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弘揚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當今,關于崇尚、照搬、效仿西方國家教育模式的呼聲在大學生中越來越高,“出國熱”“留學潮”是其現實表現之一。在這種表象之下,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顯現出堅定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觀,將影響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認同感,也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精神的關鍵。
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實踐路徑
1.制度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師德建設的根本保障
一個好的制度應該是在滿足教師基本自然需要前提下,體現對人的尊重,激發起精神層面的追求;一個好的制度應該是激勵與約束并存的,提倡約束為綱、激勵為主。2014年9月29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就是高校師德制度建設的集中體現。
以南開大學為例,南開大學近年出臺了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修訂完善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職業道德考核細則,制定了教師素質提升和職業發展計劃,明確把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聘用、培訓的重要內容,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績效考核、職稱評聘和評優獎勵的首要依據,實行一票否決。同時,建立專項評優機制,每年組織評選“良師益友”“師德標兵”,大力表彰宣傳公能兼濟、敬業育人的先進教師典型,用鮮活生動的真人真事感召師生,在全校形成了踐行核心價值觀、弘揚高尚師德的濃厚氛圍。
2.師德文化的培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師德建設的力量源泉
以上海外國語大學為例,2012年建立了師德師風建設的專題網站,其中涉及師德規范、師德話題、吾愛吾師、主題活動、師德論壇、他山之石、師德風采、師德研究等諸多板塊,從理論研究、創新實踐等多角度,為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提供依據、營造氛圍、創造動力。除此之外,北京理工大學“我愛我師”年度評選活動、上海復旦大學“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評選活動的開展、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三育人師德標兵”評選等也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高校師德建設的典型表現。
3.以工會為核心的部門機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師德建設的組織保障
工會是職工合法利益的代表,負有不斷提高職工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責任,有義務為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努力。當前高校工會組織教職工日常活動時,應注重教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同時在活動內容上引導教師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工會的“教職工之家”的作用,在情感上要求教師進行師德建設。
4.以加強黨的建設引領高校師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徑
師德建設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內容,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教師中黨員的比例比較高,政治思想覺悟高,在高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直接關系到師德建設的狀況,也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校的建立。把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與師德建設結合起來,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學習型基層黨組織、積極開展創優爭先活動中突出師德建設的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開江、屠火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師德建設的實踐路徑[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1(4)
[2]曾瑋、曾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芻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8)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