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槍支是執法界最眾所周知的突破之一,這種加裝在手槍中的新技術如果可以真正部署到全球各國警察手中的話,或許一些難以偵破的案件就不再需要擔心無法了解到真相了。
可以說,物聯網不僅能提升執法人員的辦案能力,還能加強責任感和公共安全,已成為一種切實可靠的解決方案。
下面這幾個案例可以表明物聯網產品和服務給執法界帶來的影響。
Yardarm Technologies
最近一家名為Yardarm Technologies的初創企業頗受關注。其智能槍支概念配備了方向感應器、陀螺儀、無線GSM和藍牙低功耗技術,每當槍支開火,它都會監測并記錄數據。
Yardarm是一家加州武器技術研發創業公司,從面向消費者市場的“智能”槍支做起,幾經戰略轉型,升級成為現在這套面向軍隊、警察、安保以及私營軍事公司的智能槍支“云”管理系統 。
警員使用武器時,這項技術能同時確保警員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傳感器和定位裝置可以跟蹤槍支的方位以及確切的開火時間,有助于在警員使用武器時消除部分神秘性,還能自動發送警報,通知調度員及其他警員具體何時提供支援、哪里需要支援。
而所收集的數據經加密后會發送到Yardarm的云(RTCC),然后由警方的定制軟件加以處理,警方可以針對自己的具體要求來設計該軟件。通過RTCC,監控者可以查看手槍的所在位置、手槍內是否有彈匣、手槍是否和警員分開,以及通過內置的傳感模塊提供的大致的射擊方向。加利福尼亞州圣克魯斯和得克薩斯州卡羅爾頓的警察部門已經在開始測試這項技術。Yardam計劃在2015年年初正式推出該技術。
其實,該技術誕生的也是有背景事件的。2014年8月,美國密蘇里州弗格森一名18歲男子在警察執法過程中遭到槍擊導致身亡。由于警察自己以及周邊單位沒能夠提供槍擊發生時拍攝的視頻,民眾對于警察執法權利產生了非常強的不信任,最終導致大量民眾聚集在弗格森進行抗議,一些民眾在白宮網站上發起請愿,要求強制執法者在執法時配搭相機,從而能夠在出現類似事件的時候提供足夠的證據。
給每一位警官都配上GoPro或類似的可穿戴式執法記錄儀并非難事,事實上美國警察的巡邏車中都已經配備了執法記錄儀。而Yardarm的解決方案則為執法者提供了另一種思路。這樣一來,警察、軍隊等有大規模槍支管理需求、并且可能會遇到類似爭議的組織,就可以利用RTCC來統一對槍支進行管理了,能夠隨時監控槍支狀態,還能避免隨身攜帶GoPro等附加設備的麻煩。
實時監控槍擊
ShotSpotter系統由一家名為SST的公司研發而成,它依賴安裝在整個城市、小鎮或大學校園的眾多聯網麥克風,可識別槍支在公共場所何時開火,幫助警方找出開火的槍支可能在哪里。該公司表示,這些麥克風可以覆蓋多達10平方英里的范圍,旨在測量“本質上是爆炸聲的音量大小”。麥克風將聽到槍響時記錄的數據發送到警察部門的計算機上,然后計算機計算槍聲傳到麥克風所用的時間,從而估算出槍支方位。
對警方來說,這項技術意味著調查人員不會只接到來自目擊者的槍擊報告,有望幫助警員更迅速地鎖定作案中的槍手的位置。該技術有望推動長遠變化,在地圖上標出槍擊事件在哪些地區頻發。目前,這一項技術已經部署在美國的幾個主要城市,包括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和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奧克蘭市長Jean Quan表示,“奧克蘭市在2013年美國各大城市兇殺案中降幅最明顯,這一部分要歸功于該市部署了ShotSpotter。”
可穿戴設備
目前,一些警察部門已開始測試谷歌眼鏡,看其是否有助于執法工作。近日有消息稱,迪拜警方已向廣大警員發放谷歌眼鏡,與警方自己定制開發的面部識別軟件配合使用。
有些人認為谷歌眼鏡太貴(每付1500美元),可能不適合執法領域,為此摩托羅拉已開發出了機械戰警式的HC1頭戴式電腦。該設備配備降噪麥克風和耳塞系統,讓那些處于密集人流或其他嘈雜環境中工作的人可以清晰地溝通。如果用戶需要獲得身邊區域的全部視野,可調整微型顯示屏,顯示屏還能響應語音命令,啟動文檔或應用程序。
佩帶在身體上的攝像頭似乎即將成為全美警員的必備裝置,有些攝像頭可以將視頻直接發送到云端數據庫。密蘇里州弗格森鎮的一線警員已開始佩戴攝像頭。而一項向白宮請愿的活動呼吁出臺《Michael Brown法》,要求各個級別的警員必須佩戴攝像頭,目前已有15.7萬多人簽名。
此外,一些公司還開發出了面向警犬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Blueforce Development和嵌入式動物遙測傳感器公司DSI共同開發出一款系統,該系統結合了植入警犬體內的芯片和連接到K9警犬所穿標準背心上監測體溫的接收器。如果K9警犬留在警車內,體溫升得過高,設備會發送通知到警員的智能手機上。賓夕法尼亞K9援助基金會也表示,一些類似系統可以自動打開車窗,啟動風扇為警犬降溫,萬一警員無法及時回到警車,這就派得上用場。(編譯/沈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