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個2014年,相比于阿里云快速將互聯網的云服務推向企業級市場,騰訊云的步子有點慢。盡管如此,目前騰訊云在開發者創業領域以及游戲領域的專長和服務還是有明顯的領先優勢。近日,騰訊云開始力推其金融云服務,這也將成為騰訊云發力的第三大優勢。
首先要說,騰訊現在不僅有持牌營業的互聯網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而且在中國人民銀行印發的《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的首批八家機構名單中,騰訊征信有限公司也名列其中。加上前幾日李克強總理參觀前海微眾銀行的光環,可以看到其獲得了強大的支持。2015年,騰訊定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施展拳腳,而這一切的基石就是騰訊的金融云。
互聯網銀行和傳統銀行在技術架構上有很大的差異,它從最開始就是根據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架構支撐的,依靠互聯網信息來提高用戶體驗,降低成本,增加客戶粘稠度,提供更多的在線產品。騰訊云主推輕重分開,彈性可用的策略,將信息處理變得簡潔、安全和迅速,以虛擬機漂移、云端存儲技術,達到資源整合并最大化使用,為企業提供一套可行的云端解決方案。2014年12月28日,前海微眾銀行官網正式上線,采用的就是騰訊金融云解決方案。借助云計算前海微眾銀行使單位賬戶管理成本降低了80%,目標是將每個賬戶的IT成本降至1元。
當然,還有一個更強大的優勢,那就是騰訊的數據及處理數據的技術。目前騰訊有8.2億QQ月活躍用戶、4.68億微信(含Wechat)月活躍用戶的支持,同時在SNS、門戶、娛樂等眾多領域都有最接地氣的用戶基礎。這正是建立用戶網絡信用體系的基礎,也是互聯網金融拓展用戶的新領地。也許很多用戶在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中無記錄或者記錄很少,但卻在騰訊的產品體系中留下足跡。本次騰訊征信通過參與央行的工作,可以通過海量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預測用戶的風險表現和信用價值,同時嚴格規避隱私,建立個人信用,并通過多渠道的觸達讓用戶建立起“信用即財富”的觀念。
可以算一組數據,騰訊銀行從QQ和微信倒入客戶的威力眾所周知,只要有10%的成功率,其潛在的客戶就可以達到5000萬(考慮到QQ和微信重復的客戶,用戶基數假設為5億)。騰訊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一下子就可以進入信用卡第一集團軍,重要的是這些客戶都是80后、90后,正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體。另外通過用戶的消費積分和其他生態圈業務綁定,例如Q幣、游戲幣、電話費、旅游、電商、餐飲等,其客戶的活躍和粘稠度將會大大增加,單體的客戶價值將會很大。
在建立用戶個人網絡信用體系后,大數據依舊是未來銀行競爭的一大武器。大數據可以幫助銀行尋找目標客戶,降低獲客成本;實現精準營銷,降低廣告支出,提高客戶體驗,增加客戶粘稠度;實施欺詐管理,降低壞賬率;支撐信用消費,增加客戶支出;了解用戶習慣,幫助設計產品等等。
而騰訊有社交數據、電商數據、游戲數據、餐飲消費數據、旅游度假數據、賓館預定數據、位置數據、物流數據等等,這些數據和對應的產品粘性正是其他平臺所不及的,這也其金融云服務和產品最大優勢。這些數據如果被好好利用,其對于騰訊銀行和騰訊平臺來講,可以說是一個大金庫。
可以預見,未來騰訊云和騰訊開放平臺通過對接大騰訊生態,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可以為金融客戶帶來全流程的一體化解決方案:用戶流量、用戶識別、服務分發、精準營銷、流量變現、以及生成新型產品模型等一系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