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是一種信仰
——“Christopher Nolan: The Man Who Rebooted the Blockbuster”
“我不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這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對自己的評價。的確,從《記憶碎片》到《黑暗騎士》,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諾蘭執導的每一部影片都極具顛覆性和創造力,讓人不得不贊嘆其構思之精巧、想象之豐富。無論講述哪種故事,諾蘭都喜歡在影片中構筑一個龐大的敘事迷宮,讓觀眾沉醉其間,無法自拔,然后再想方設法打破觀眾的思維界限,不斷激發其想象潛能。從這一點來看,諾蘭無疑是導演中的先鋒派,但從制作工藝上看,諾蘭又是執著的古典派。他極少使用電腦特效,堅持使用膠片拍攝,卻仍能打造出氣勢恢宏、震撼眼球的視覺效果,給觀眾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視覺沖擊。其實,無論創新還是保守,諾蘭都是想盡可能拍出完美的電影。對于諾蘭而言,電影是一種信仰,唯有全力以赴,才對得起導演這個職業。 (王揚)
時光終會留下痕跡
——《A Nine Days’ Wonder——光陰的故事》
“時間是一把殺豬刀”,它不僅蒼老了我們的容顏,也讓我們的過往變得面目全非。“A Nine Days’ Wonder”唱的便是對時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這首歌讓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心生無限感傷,讓我回想起那光芒閃耀、自由自在的青春歲月。那時我有熟悉的伙伴陪伴,有大把的日子揮霍,可以在校園里天馬行空地做夢,可以盡情享受戀愛的熱烈與浪漫。如今歲月流逝,青春將一去不返,成家立業的責任擔在肩頭,心中忽然多了幾分沉重。然而正如歌中所唱,“many faces fade away, and life goes on”,不管世事如何變遷,生活都在繼續,唯有放下感傷,朝前看,才能從容迎接不同人生階段的挑戰。好在過去的時光會化作回憶,在我們的心中留下痕跡,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而人生的前方也會有新的亮光等待著我們,讓我們感到溫暖,看到希望。 (廖糧糧)

做勇敢的自己
——“ Tales of a Female Hitchhiker ”
提起“搭便車旅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危險”,女生搭便車就更讓人覺得不靠譜了。但文章“Tales of a Female Hitchhiker”的作者卻是一個特例。她說:“我一直想當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而如今,我開始主動尋找并戰勝令我感到恐懼的事情。”她選擇了搭便車,并靠這種充滿危險的方式獨自旅行三個月,將之作為一種冒險的方式和對自我的挑戰。當然,出于安全考慮,作者這種冒險旅行的方式并不適于每個人,但她在旅行中體現出的突破自我的精神著實令人贊嘆。或許,在內心深處,每個人都想做個不一樣的自己,想來一次天不怕地不怕的旅行。如果你一直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那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讓你做勇敢的自己。 (耳海燕)
鏡頭之外天地寬
——“A Defining Question in an iPhone Age: Live for the Moment or Record It? ”

不久前,我參加了朋友的婚禮。我在婚禮前一天到達,與她的家人一起做最后的準備,作為準新娘的她則手持一臺DV,記錄著我們的忙碌和說笑。現在回看那些視頻,當時喜慶的氛圍又撲面而來,讓人感覺快樂而溫暖。記錄是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如果沒有記錄,那些美好的瞬間一閃而過,在漫長的歲月中必然會漸漸模糊。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人們得以隨時隨地記錄生活,也有了更多分享的樂趣。然而,在生活這出戲中,我們還要出演各自的角色,若是只做幕后的攝影師,如何體驗生活中更為廣闊而真實的一面?尤其在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我們當然更要濃墨登場,而非離席記錄。于是,在朋友婚禮的前夜,她把DV交到了弟弟手上,鄭重地說:“老弟,明天你來掌鏡,把我拍美點哦。” (李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