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TMT行業的觀察者和研究者,我對這個領域的不少話題都挺關注、挺感興趣,人工智能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人工智能和其他話題不同的一點是,我對這個話題除了關注、興趣之外,還有不少糾結。糾結什么?——未來人工智能會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嗎?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一些比較初級的應用,已經為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比如本期《人工智能:重塑未來生活的基礎力量》研究報告中所提到的垃圾電子郵件過濾系統、自動泊車系統、手機語音助手等等,這些都屬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疇。如果您還不大理解“弱人工智能”這個概念是什么意思,您可以在本期研究報告中得到答案。是的,“弱人工智能”確實讓生活更美好了,那么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日益發達,當它大大超過人腦的智慧水平,不僅人腦智慧能干的事情它都能干,人腦不能干的事情,甚至是人腦無法想象的事情它都能干時,人工智能還能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嗎?或者說,那時人類還有生活嗎?在我個人看來,人工智能可以方便人類的生活,但不能剝奪人類的生活。人類需要明確未來人工智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一部科技發展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人類不斷把自己要干的事情“外包”給機器的歷史。如果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類幾乎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外包”給機器了,人類的生活還剩下些什么?比如當機器可以幫你做飯、泡茶、澆花、購物時,您的生活中便少了這些內容。凱文·凱利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在不斷重新定義人類,他老人家的這句話真是太有智慧了。我很喜歡“科技以人為本”這句話,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這個概念本身也在變化。
看到這兒,您可能認為我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比較悲觀。其實不是這樣,否則我也不會對人工智能感興趣。如果你真正關注一項技術的長遠發展,就不能只往好的地方想,而確實要看到其潛在的不足甚至是危害。只有考慮到最壞的情況,才能通過后續的不斷努力,去避免壞情況的發生,讓這項技術的正面效應最大化,這項技術才能發展得更長遠。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所以業界不乏高歌它的大佬,也不乏視其為魔鬼的大佬。但是不管怎樣,人工智能未來必然會成為一股重塑人類生活的基礎力量。重要的是,重塑之后要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