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SAP渠道合作伙伴上海麥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麥匯”)與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進口鮮”)正式簽署合作。雙方將依托云租用模式部署SAP Business One Cloud on HANA解決方案,為進口鮮提供更安全、靈活、低成本的云端服務,將其打造成為引領專業水產領域的信息化創新樣板。這是SAP在中國大陸地區首個真正基于公有云交付的云ERP案例,其示范意義不言而喻。

第一個吃螃蟹者
Business One是SAP旗下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的、完整的ERP產品,其靈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非常適于中小企業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平臺。順應云ERP潮流,SAP的Business One提供了靈活的部署模式,既允許企業自建也允許企業采用云服務的訂閱模式來部署。其中,基于HANA的Business One云(Business One Cloud on HANA)利用云模式,將服務完托付于云服務商,能將客戶后期IT運維成本降低30%。這種彈性化的采購模式能更好地支持企業迅速擴張,在歐美市場很受歡迎。
據SAP高級副總裁、Business One總經理 Luis Murguia介紹,Business One每個季度會新增1200家左右的客戶,其中至少15%的客戶選擇的是云服務模式。
“中小企業在信息化上往往受限于自己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更青睞實施迅速、部署靈活、簡單易用的解決方案,同時期望ERP能支持其未來的快速成長,這些特點決定了中小企業更容易接受云服務的ERP?!?Luis Murguia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云ERP在國外的快速普及不同,在中國云ERP的前進步伐稍微緩慢一些,謹慎的中國用戶對此一直顧慮重重。作為本次合作的技術支持方,上海麥匯對用戶的這種顧慮深有體會。上海麥匯是SAP Business One在華南地區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從2009年成立伊始就一直圍繞SAP的Business One開展其業務,服務了眾多SAP Business One的客戶,尤其是在食品、農業和化工行業。這些客戶無一例外采用的都是傳統的預置軟件模式,直到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的出現,并成為首家采用Business One公有云服務模式的客戶。
“近一兩年來隨著云服務的普及,不少企業在ERP選型階段也會考慮云ERP,有些甚至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不過最后都由于各種原因放棄了,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鄙虾{渽R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富平告訴記者,他預計隨著云ERP第一家客戶的順利落地,隨后很快就會有不少跟進者,云ERP在中國市場也會迎來快速成長期。
據記者了解,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初創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今年3月份才正式營業,不過成長迅速,目前已經擁有25家線下的聯盟店,年底的目標是100家聯盟店。作為當下時髦的O2O創業大軍中的一員,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將海鮮線上、線下、零售、批發交易整合,致力于打造完整的全渠道營銷。面對水產領域O2O市場激烈的競爭,以及食品存儲與耗損、冷鏈物流、庫存等方面的挑戰,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亟需依托大數據等相關的IT技術來對市場及消費者需求做出實時反饋,以提升競爭能力。
“作為初創企業,我們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部署IT系統,也沒有時間慢慢上線。而另一方面,我們的業務擴張很快,IT系統必須能提供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云ERP就成為我們的首選。盡管這樣做看起來有些風險,但是國外眾多的成功案例表明云ERP可以信賴。同時,我們也信賴SAP這個品牌。” 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總裁姚伯達告訴計算機世界記者。
借助Business One Cloud on HANA,上海麥匯將為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部署一體化的電商行業方案,建立起一個全渠道的業務模式,包括線上線下的銷售管理、財務管理、倉儲管理和冷鏈物流管理等。這些核心運營能力的提升及IT技術架構,都基于SAP HANA為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管理者及加盟商提供及時的數據分析及預測信息,從而有效優化資源配置,以支撐上海進鮮實業有限公司未來業務的迅速擴張及銷售利潤的快速增長。
云ERP崛起
近年來伴隨云計算的普及,云ERP在國外正在逐漸流行開來,市場成長非常迅速,而傳統的軟件套件式ERP市場出現停滯甚至萎縮。相關研究機構和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未來ERP市場云服務將是主流,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市場,這一點更為明顯。
Gartner預計,到2018年ERP系統的30%將會轉移到云端,傳統ERP面臨升級改造。而更長遠的未來,將有望看到更多的企業管理和運營轉入云端,甚至有些企業會將全部的ERP功能遷移到云端。
為了應對新的市場形勢,ERP軟件廠商早就已經行動起來了,包括SAP、甲骨文、Infor等都在云ERP領域有自己的具體行動。SAP不僅推出了自己的基于HANA云的Business One,其最新推出的面向大中型企業的新一代ERP——S/4 HANA典型部署方式就是基于云的訂閱模式;甲骨文從去年開始就把云ERP與客戶體驗云、HCM、財務云一起作為公司最主要的公有云服務銷售;而Infor也推出了運行在亞馬遜Web服務(AWS)平臺上的通用云ERP套件。
ERP廠商在云ERP方面的這些動作在其財報上得到了部分體現,SAP在云服務業務方面連續多個季度保持2位以上數的高速增長;Infor 2015年財報顯示其 SaaS收入增長超過60%,SaaS訂單增長超過300%,有4500萬用戶在使用Infor基于云的應用;甲骨文最近一個季度的財報也顯示,甲骨文SaaS和PaaS收入達4.16億美元,增長29%。
在中國市場,也擁有眾多云ERP的廠商,特別是在電商領域,比如E電寶。不久前宣布的用友與阿里的合作中,電商ERP也作為重點合作內容被提出。不過,相對而言,面向傳統行業的國產云ERP服務商還不多見,傳統ERP廠商顯得步伐沉重。
云ERP諸多優勢
顯然,云ERP的流行并不是簡單地理解為緊跟云計算的潮流。云ERP除了數據遷移和部署方式的不同,它提供了很多傳統ERP所無法提供的優勢。這些優勢集中體現在降低成本(尤其是節省前期投資)、快速部署、彈性可擴展性等上。
眾所周知,云計算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削減成本,基礎設施的成本和大部分的應用支持及維護服務都由服務供應商承擔。得益于此,云ERP無需高昂的前期投資,簡單部署就可以使用。除此之外,云ERP的部署只需要更少的開發和測試資源,可以加快部署進度。
云ERP的另一顯著優勢在于資源的快速高可擴展性以及高可配置性,允許用戶輕松地與其他系統集成,包括現有的本地系統。比如,在面臨峰值業務負載的時候,可以靈活調度所需資源;在峰值之后可以快速回收資源,不會產生更多的成本。這一點對高速成長中的中小企業尤為關鍵。
另外,在技術更新上云ERP也有明顯優勢。與傳統ERP的更新依賴于廠商新版本的更替(通常一年一次甚至更長)不同,云ERP沒有明顯的版本概念,采用的是小版本的快速迭代,用戶能更早地享受新技術或者新功能。
不過,目前云ERP市場總體上還處于培育階段,與傳統ERP相比,云ERP功能還是局限于外圍的,比如財務、銷售以及供應鏈管理等,而核心的倉儲、生產管理等功能目前還很少有云ERP提供。另外,數據安全也一直是用戶選擇云ERP時的一個擔心。從這些角度而言,云ERP要真正成為主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