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線上那一抹魚肚白,像一把鋒利的劍劃破黎明前的黑暗與寂靜,新的一天又踐約造訪這片被譽為閩粵邊城、“海濱鄒魯”的充滿魅力的神奇土地。
太陽還沒露臉呢,嫣紅的朝霞已驚艷了大海的雙頰,將那墨藍色的海水洇上一迭迭胭脂紅。遠遠望去,那一艘艘靜泊的漁船,一根根挺立的桅桿紋絲不動,如鑲在大自然框中的一幅幅木刻。海風依然輕柔,海鷗在舒緩地滑翔,偶爾“啊……啊……”驚鳴兩聲,打破這黎明的寧靜,詔安灣綿長的海岸線上那一個個遍地新樓如春筍般崛起的漁村,又開始了一天的喧鬧,雞鳴狗吠夾雜著人們匆匆的腳步聲,空氣中彌漫著似咸似甜的——那種有點曖昧的極富誘惑的味道,在悄悄地膨脹著種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欲望……
祥麟塔沐浴霞光的瀟灑身姿如同衛(wèi)護海疆身披鎧甲的壯士,以千年不變的忠貞為南來北往的舟船導航;
巋然傲立的望洋臺早已在歲月的淪桑巨變中淡忘了那些久遠的含淚泣血的故事與傳說,成了一處穿透歲月煙云、見證滄桑巨變的令人賞心悅目的千年遺存;
果老山上那一處處摩崖石刻仍在靜靜地守護著歲歲年年的崢嶸與風流,而懸鐘古城那爬滿舊城墻的青藤還在纏繞著無數漁家兒女的前世今生……
燦若桃花的朝霞飛揚散落之處,有鳥鳴啁啾,有魚躍碧波,有蜻蜓振動薄羽的滑翔,有瑩碧的露珠無聲跌落……
從碧波濤聲中的關帝廟、媽祖廟,到上湖活佛、七賢庵、報國寺、九候禪寺、五通宮、斗山巖寺、南山寺、東岳廟、威惠廟、武廟、西覺寺……這一座座遍布丹詔大地的寺廟歷經千百年戰(zhàn)火烽煙,歲月的風侵雨蝕,幾經損毀又幾經修葺依舊神采飛揚佇立于丹詔大地,每一個清晨香火繚繞,在晨曦中金碧輝煌,見證著丹詔大地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從每座寺廟里傳來悠悠鐘鼓和鳴,誦經之聲尤如天籟之音,一派盛世和諧之祥兆。
縱橫的國道、省道、縣道、村道奔馳著南來北往的車輛,像一根根血管里涌動著的鮮活的血液,滋潤著這一方熱土,彈奏起經濟建設的美妙音符,好一幅車馳人歡的七彩畫圖呵!
在漸漸清明的大地上,從梅嶺工業(yè)園、金都工業(yè)園……到加工區(qū)工業(yè)園、旅游區(qū)工業(yè)園,一個個工業(yè)園區(qū)以其雄峙的姿勢昭示著經濟的蓬勃生機,那一座座腳手架上勤勞的工人掀開了新一天勞作的序幕,而工地上昨夜那繁星般閃爍的燈光還都亮著呢,勞動者的身影已披著霞光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
當朝陽的柔光灑落大道邊的綠色軍營,哨樓上那位年輕的哨兵一臉稚氣,緊繃著圓臉卻仍似在笑呢,而黑漆漆的雙眼透著機警與肅穆,槍口上的剌刀在陽光下寒光閃閃;哨樓下的營房操場上清一色身著迷彩服的年輕士兵們正列隊操練,威武洪亮的口號響徹云霄……
沐浴著晨曦來到高聳的東大門牌坊前,“丹詔迎曦”四個大字令人心胸為之舒朗!
不遠處,從國家森林公園烏山腹地一路奔涌而下的母親河東溪潺潺繞過丹詔城,滔滔直下宮口港,新筑成的橡膠壩雄踞東溪出海口,攔溪蓄水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滋養(yǎng)灌溉兩岸千畝農田,造福一方百姓;兩岸翠綠擁裹著一溪瑩碧,波光滟瀲,美景如畫;溪邊石堤上穩(wěn)坐三兩釣者,屏氣靜息專候不知輕重的貪婪郎,翠竹綠樹之下,早起晨練的人們已三五成群擺開陣勢……
丹詔的清晨,彌漫著一陣陣淡淡的清香,從年頭久遠的中山路騎樓下西行,兩邊有著諸如“慶源號”綢莊、“白眉涼茶”老鋪之類的店鋪,鐫刻著古城不同凡響的人文品味。古城的街道上整潔清爽,不時可見清潔工人的黃馬褂在晃動,走近每一位忙碌著的環(huán)衛(wèi)工身旁,總能見到他們額頭鼻尖之上沁出的密密的汗珠;他們不論嚴寒酷暑頂著夜半寒星起,揮汗如雨清掃街巷,又披著一身早霞歸,留給人們一片清凈的天地。
凝思默想之間,身后傳來輕柔的音樂,只見一輛乳白色的小巧美觀的灑水車緩緩駛過來,車身兩翼的兩扇水簾子如蟬羽在暖暖的朝陽柔光下幻化成七彩音符……
踏著七彩音符那悠揚悅耳的韻律,走進擁擠逼仄的老城區(qū),早年曾經繁華的那些老街已經風光不再,石板路變成水泥路,沿街低矮的門面房也大都改頭換面,從前的木櫥窗早不見蹤影,換成锃亮明凈的鋁合金、不銹鋼玻璃門面,經營的內容也多追隨現代生活時尚,從前的舊行業(yè)如裁縫、小五金、冥紙香燭、修表刻印……都已難尋蹤影,倒是洗頭美容、美甲纖手、光碟影像……成一了道道風景。
天還未大亮呢,家家戶戶門窗緊閉,街上顯得格外安靜,偶有誰家的愛犬內急了憋不住,女主人一身皺巴巴的睡衣蓬亂個雞窩頭懶洋洋地倚在自家半開的門旁,無精打采地用小手扇著嘴巴打哈欠,任隨那條同樣無精打采的黃犬在墻角蹺起一條后腿便溺……人犬皆是一臉的幸福。
在不起眼的老街里,卻聳立著古城最顯赫的一組建筑——明代石牌坊群。這些被國家文物專家斷言為“全國并不多見”的牌坊見證著小城曾經的榮耀。如今,這一座座青灰色的牌坊就靜默在逼仄的民居之中,無言地守護著一份過往的光彩與殊榮,與歲月一道漸漸老去……
從“父子進士”牌坊一直往前走進去,才是真正走進這座小城的歷史深處。在那縱橫交錯的小街巷里,每一條路口、每一座宅院,都會有令人神往的故事。從小巷深處傳來悠揚的器樂聲,那是一群中老年人在演奏潮樂。小院里有兩位老者在泡工夫茶,瞧他們品茗時的那份愜意,方知清晨飯前一泡茶真是一種享受。再往前走,就見一座舊庭院敞開著木板門,院里一位大娘正在澆花,一院的芬香仿佛掩不住徑往外溢,一位白發(fā)老者在天井的畫桌上潑墨揮毫,那份閑適怡然真是叫人艷羨不已!
小城已然醒來,早有匆匆行人穿街過巷。在每條街巷的拐角處,或大街騎樓下,總會有經營著小本生意的攤點;在這遍布城區(qū)的攤點上,夜半亮起的燈火還未熄滅,忙碌的攤主們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攤位上早已煙汽蒸騰,香味四溢了;瞧,炸油條賣豆?jié){、蒸包子、賣米(米果)的、煎黃豆餅、賣花生湯的,更多的是稀粥攤、面食攤……真是各類早點小吃應有盡有,令人乍一搭眼便食欲大增!
早有晨練的孩童、老人呼朋喚友相邀而行,年輕男女則多肩挎羽毛球拍騎著摩托或電動車飛馳而去……
良峰山這塊曾經荒涼悲愴之地,過去是古城人忌言的荒冢地,如今早已開發(fā)成丹詔古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背靠良峰山主峰的縣委、縣政府大樓雄峙山麓,大樓正中高懸的國徽沐著朝陽閃爍著暖暖的光澤,政府廣場高高的旗桿上清晨的微風拂著鮮艷的國旗,飄出一串串美麗與瀟灑。聚集在廣場四周的人們以令人眼花繚亂的姿勢晨練,呈現一派其樂融融的祥和氣氛。
廣場前是寬敞的通衢大道,連通著古城的四面八方;崛起的電信、移動通信大樓隔街對望,廣電大樓、僑星大廈、一中校園、縣賓館、電力大樓、農行大樓等標志著古城繁榮興盛的建筑眾星拱月般散落于這塊黃金地段上,而依山而筑的良峰公園更有另一番景致。
步入良峰公園眼前豁然開朗,亭臺樓榭掩映在綠樹翠竹叢中,滿園的游人如織,或聚一群跳起扇子舞、腰鼓舞,或成群結伴練太極拳、練氣功、打羽毛球,真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穿過人流,步上臺階,眼前是聳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身四周亦是晨練的人們,繞過碑身見后山坡上一行烈士墓碑沐浴在霞光之中。古往今來,丹詔這座千年古城曾經演繹許多悲壯慘烈的英雄詩篇;早在清末就曾在這片熱土上發(fā)生過守城軍民浴血抗阻攻城的太平軍潰敗余部,用血肉寫下“乙丑屠城”的悲壯;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丹詔軍民在良峰山麓抗擊入侵的日軍,血染山崗,氣貫長虹;更有眾多英烈奮戰(zhàn)在這塊熱土上,為理想和信仰而拋頭顱灑熱血,忠魂永駐丹詔城……
硝煙早已散盡,鼓角不再錚鳴。在這塊到處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土地上,每一個清晨都是一個充滿奇跡的開始,勤勞智慧的丹詔人正以辛勞和汗水抒寫著新世紀嶄新的歷史與輝煌!
站在良峰山巔,但見身旁的電視發(fā)射塔直指云天,東邊的亭臺里音樂輕快,人們雙雙對對翩翩起舞,西邊的亭臺里一群中老年人專心地做著健身操。遠眺古城的視野為之開闊,梅峰新村、綠合花園、金驊城市花園、香港城、嘉盛豪園、良豐庭園、懷恩庭園……那一片片新區(qū)崛起在丹詔大地,點綴著這塊古老而又年輕的風華無限的土地,生活在這座美麗的古老邊城的人們那一種陽光般燦爛的溫馨愜意安寧舒適的日子令人迷醉!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qū)的進程中,60萬丹詔兒女凝心聚力,這塊熱土必定會以新的輝煌崛起于福建南大門;孕育著的勃勃生機,如那蓄勢待發(fā)的征帆,將托起這座依山臨海的古城明天更加燦爛迷人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