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深秋的陽光依舊和熙溫暖,天空飄著絲絲縷縷的白云,顯得那么閑雅飄逸,惠風和暢,天朗氣清,今天真是個好日子,我們文學社一行十一人驅車前往鳳山生態園游覽參觀。
鳳山生態園位于詔安縣城規劃區東部,比鄰沈海高速公路詔安東出口處,東接金都工業集中區,南鄰梅嶺半島,北有雙屏山生態園區,西接詔安東大門,距縣城中心區大約八公里,是我縣新開發的休閑旅游勝地。從縣城出發不到十分鐘就到達洪山嶺,往右拐就進入了鳳山生態園區。沿盤山公路拾級而上,一路綠樹芳草,翠林修竹,鳥語花香,天光云影,空氣中彌漫著香草美人的芬芬。北國此時早已是寒風凜冽,落木飄零,山野平原也應該顯得肅穆簡約了吧,而南國卻還處處飄溢著濃濃的秋韻,真的讓人感到心曠神怡。繞過半山腰再往下就是正在興建的金光明寺,金光明寺的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已經封頂,兩旁的鐘樓鼓樓也即將竣工,可以想見等到工程全部完成后那將是一幅多么壯觀的景象啊,這也將是我縣人民又一處觀光朝圣的好去處。
我們聽工作人員介紹說山頂有一處明代留下的烽火臺,不由激起了我們的好奇心,我們用過齋飯后迫不及待地驅車向山頂進發。盤山公路已經基本修好,聽工作人員介紹將來山道兩旁將種上三角梅,綠樹紅花,交相輝映,那將是一幅多么絢麗多姿的風景畫啊。很快我們到達了山頂,山頂有一個面積不大的土丘,土丘上長著幾株木麻黃,土丘呈黃赫色,乍看沒什么特別的,仔細一觀察,土丘四周有許多孔隙,正前方有一個較大的洞,據縣里專家考證,這就是明朝留下的烽火臺。登上烽火臺極目遠眺,滿目蒼翠,丹詔大地盡收眼底,處處高樓林立,高速公路如一條巨龍盤旋在青山綠水間,一架架風車正迎風向你招手。原野的秋禾已開始收割,大地顯得敞亮多了,淡遠的天空中有越冬的白鷺盤桓飛翔。遠方就是浩瀚蒼茫的大海,天高云淡,水光接天,波濤洶涌如萬馬奔騰般地拍打著礁石,卷起漫天的雪花,似乎還有汽笛的轟鳴聲。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由地浮想聯翩,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烽火臺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呢?傳說烽火臺是在秦始皇時發明的,當年秦始皇修的長城,上邊只有幾個瞭望臺,是供哨兵用的,根本沒有烽火臺,傳遞軍情是靠敲梆子報警的。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匈奴大將單兀率領幾萬精兵悄悄摸上長城,等到哨兵發現敵情,趕快敲起梆子報警,可是雨嘩嘩地下,又是電閃雷鳴的,哪能聽得到梆子聲呀!匈奴人趁機攻入了長城。后來秦始皇派大將袁牧打敗了匈奴。袁牧總結了長城失守的教訓:敲梆報警,速度慢且一遇風雨天梆聲淹沒其中,萬里長城形同虛設。秦始皇把這個難題交給了袁牧,袁牧冥思苦想不得其法,偶爾在一個細雨綿綿的傍晚,袁牧登上長城,暮色蒼茫,遠方的村莊正在升火做飯,一縷縷炊煙直上青云,袁牧靈機一動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就開始在長城修烽火臺。自從修上烽火臺,長城更顯得雄偉壯觀了,那些胡人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長城的烽火臺為國家的安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遙想歷史,明代我國東南沿海飽受倭寇侵擾之苦,我軍民奮起抗爭,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烽火臺如一位忠誠的勇士守衛著我們的家園?;乜茨_下的烽火臺,當年這里也是烽火狼煙,這里也曾經金戈鐵馬,也曾經氣吞萬里如虎,又怎容我輩閑人在此品茗吟嘆,發思古之悠情呢!
歲月之馬噠噠而過,蒼茫的歷史已經遠去,烽火狼煙也已經消散,歷史上在國防建設中曾經發揮巨大作用的烽火臺也淹沒在蒼松翠柏間。我不由地想:我們現在還需要烽火臺嗎,我們的烽火臺又在哪里呢?歷史上周幽王曾經為一己之欲,烽火戲諸侯,置國家利益于不顧,視民心如同兒戲,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可悲下場。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居安思危,珍惜和平啊。從山腳下傳來了金光明寺悠揚的鐘聲,這可是人們在祈禱和平安定的心聲啊。
哦,我明白了,我們現在仍然需要烽火臺,我們應該在每個人的心里筑起一座堅不可摧的烽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