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來,我主要致力于工筆花鳥畫的研究和創作,憑著一口井挖到底的精神,畫了一批作品,并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和福建省美術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工筆花卉技法》、《工筆牡丹分析》,作為畫譜專著由新華書店在全國發行,算是有了一點收獲和回報。由于工筆畫的精致,以及創作過程的繁復,隨著年齡的增長,近年來,我已有力不從心之慨,于是嘗試涉足寫意花鳥。懷著心儀和崇敬,我很早就曾造訪請教于天津美術學院孫其峰先生,在長期的交往敘談中,孫先生不止一次語重心長地教導我畫寫意花鳥畫一定要從梅蘭竹菊入手,打好堅實的基礎。他力主“少而精”,盡量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花鳥品種篩選出來,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再觸類旁通。如梅、杏、桃、臘梅、杜鵑、玉蘭等,都是以枝干為主的花樹,只要把梅畫好,其他桃、梨、杏等花樹的畫法稍攻即破。孫先生常說:國畫家要有幾手看家本領。畫的品種不必貪多,務必求精。秉著這一宗旨,我的寫意花鳥畫選擇從蘭入手。我找來歷代畫蘭高手的各種畫冊畫譜,逐個比較研究,默記臨摹,心往神追。
蘭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蘭花的品種甚多,四季皆有。花的形態一般分為二種:草蘭和蕙蘭。草蘭一葶一花,蕙蘭一葶數花。十多年前,我在大菜園居住時,曾是養蘭的“發燒友”,深諳“高盆淺種、陰陽合度、八面來風”的養蘭訣。家里最多時養蘭近百盆,十數個品種,每年換砵翻盆,夏天為避烈日,我和父親一起,逐盆移至客廳里,有時開風扇為蘭花送涼。因養的品種多為建蘭,自夏入秋陸續開花,從發芽到出莖著花,上班前,外出回家后,必先到蘭前觀賞嗅聞,自己種的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一樣,真的是樂趣無窮。
種蘭、賞蘭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孔子稱蘭有“王者之香”,屈原發美人香草之思。圣賢對蘭的愛重有如此者,所以詩人比興,時有歌詠,歌詠之不足,又以圖繪張之。一寸之萌,終于成為專門的畫科,而尤以水墨為重,且代有名家出現。至今仍有畫跡傳世者,如宋之文與可、楊無咎,元之趙孟頫、管道昇、柯九思,明之王孟端、文征明,清之石濤、鄭板橋、李方膺,近現代如吳昌碩、潘天壽、吳茀之等等。流派紛呈,秀出千林之表;意趣迥殊,芳溢九畹之隅,蔚為畫苑之大觀。然最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還是當代盧坤峰先生的蘭譜,摭檢諸家諸譜之長,更以真本為師、力參造化。因從寫生中來,所以洋溢著生活的氣息。我每每臨寫,愛不釋手。盧先生的蘭譜每幅圖稿都配以款題,有的闡釋畫法,有的敘述畫理,短長錯落,文采粲然。兼之畫風多樣,不拘一格,或剛健霸悍,或玲瓏娟秀,或渾厚華滋,或清靜婉約,或疏或密,或胖或瘦,屈伸俯仰、往來穿插,筆墨之精妙、經營之得體,情趣之散豁,無不登峰造極。現在我正亦步亦趨,依樣畫葫蘆,依照蘭譜:畫蘭先撇葉,運腕筆宜輕。兩筆分長短、叢生要縱橫。折垂當取勢,偃仰自生情。欲別形前后,須分墨淺深。添花仍補葉,攢籜更包根。淡墨花先出,柔枝莖更承。瓣宜分向背,勢更取輕盈等訣,每日做功課,什么時候能“由淺說而深求之”,由蘭譜進而蒙養生活,涵泳性靈,真正為蘭花傳神寫照,使自己的蘭花作品具水墨素潔雅致之美感,比自然界蘭花更美,更翩翩有神,更超凡脫俗,更幽香久遠。我當將此做為一種寄托,而使余生更得其樂。
藝術簡歷
江水沐(江楓),福建詔安人
1981年畢業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
1988年加入福建省美術家協會。
1990年赴廣州美術學院隨周彥生教授研習工筆花鳥畫一年。
1999年結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修完美術學專業全部研究生課程。
2000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現為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漳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擅長花鳥,工寫兼能。作品入選全國首屆電影宣傳畫創作展,全國第二屆花鳥畫展,中國美協第十三次新人新作展,全國第三、四、五屆工筆畫大展,全國第三、六、八、九、十、十二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等全國大型畫展并獲獎。多次在上海朵云軒、臺北甄藏國際藝術中心、新加坡第一文化中心等地舉辦個展、聯展。
出版有:
《中青年美術家叢書 . 江水沐畫集》 1992 福建美術出版社
《江水沐工筆花鳥畫集》 2001 福建美術出版社
《福建省人大書畫作品集粹 . 江水沐》 2002 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
《工筆花卉技法》 2006 天津楊柳青畫社
《當代工筆畫唯美新勢力 . 江水沐》 2006 福建美術出版社
《工筆牡丹分析》 2008 福建美術出版社
《當代寫意畫唯美新勢力 . 江水沐》 2010 福建美術出版社
《江水沐畫集》 2010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唯美寫意花鳥畫精選 . 江水沐》 2013 福建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