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一部熱播電影《戀愛假期》,愛麗絲和阿曼達,一個住在英國倫敦鄉村,一個生活在洛杉磯,兩個感情上失意的女人在網上結識后,在圣誕節期間互換住所,收拾了沮喪的心情,并收獲了美麗的愛情。
電影中甜蜜的結尾,不知會讓多少人神往!當然,對如今“Couchsurfing(沙發客)”的日漸流行或多或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有人說:“人生至少要有兩次沖動——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愛情,可遇不可求;旅行,需要的只是一剎那間沖動后的奮不顧身,背上行囊,讓思緒馳騁在藍天白云之間,讓心靈回歸最原始的純凈,這,或許才是生活的真諦!
談及旅行,我們來做個測試,試想一下,你會選擇睡在陌生人家的沙發上嗎?你會選擇跳進陌生人的車子里嗎?你會邀請陌生人來自家住嗎?你是否會放心地將心愛的狗狗寄養在陌生人那里?你是否愿意跟陌生人共進晚餐?……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旅行方式時,都會覺得住在陌生人的家中或讓陌生人住在自己家里是件十分危險的事情,說明這些人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但盡管如此,世界上至少仍有上百萬的人毫不介意,反而很開放地分享自己的空間,說明這些人非常愿意相信別人。而你又屬于哪一種呢?
在互聯網大肆盛行的時代,無論是房、車、工具、甚至某個方面的技能都可以通過其平臺與他人共享。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進入緊密連接的全球市場。消費者通過上網進行消費或者交換,享用更加便利、舒適、快捷和實惠的商品與服務。這就是“共享經濟”的前身,其成功運作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用戶之間的信任。

那何為“共享經濟”呢?就是指通過互聯網等技術平臺,幫助人們以高效的方式分享彼此的財產、時間和技能等閑置資源。過去,人們可能更多只是在親友之間分享一本書或一個烤箱,借住或者拼車,但是隨著網絡和各種數字交易平臺的興盛,租賃和預訂變得更加容易操作,從而也節省了更多的成本。
互聯網催生了共享經濟時代的來臨
傳統互聯網幫助陌生人在線上建立虛擬連接,而現代互聯網則幫助人們完成線下的真實溝通,特別是隨著第三方應用平臺的不斷發展,交易與支付條件、評價體系日臻成熟,交易雙方能夠方便地建立起了解、信任和合約關系,加速了共享經濟的發展。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全新的商業時代,如今的消費者正在放棄傳統的、效率低下的企業,轉而投入分享型企業的懷抱,來獲取他們想要的產品和服務。如網上交換商品或個人技能的服務越來越多,這種通過共享和交換來為人服務的方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法國,從巴黎到阿爾卡雄的拼車費只用40歐元,比火車票便宜了三分之二;在羅馬租用當地居民的一間公寓只要50歐元一晚;在威尼斯海邊吃一頓當地居民特色料理只需花費10歐元……假日期間,法國人紛紛選擇在網上與人交換旅行,這一勢頭還在愈演愈烈。
其實,自2000年起,這種性價比超高的共享經濟就已慢慢進入了大家的視線,網民可以通過分享實物或自己的技能來賺取酬金。
總之,這種分享的范圍更是越來越廣泛,我們甚至可以租用別人家的花園搭帳篷,與鄰居合訂報紙或者在別人家空閑的倉庫里存放家具。
借助互聯網,消費者不但可以輕松地找到他們所需的商品,還可以將自己閑置的資源分享給他人,從而賺取一些收入。傳統的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界限正在不斷弱化。如今的消費者自己開始扮演著創造者、生產者、財務專家和旅店經營者等角色。人們開始逐漸放棄傳統的商品購買方式和服務,轉而在互聯網上尋找商品分享服務。以這種更加方便、高效,而且價格低廉的新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誠然,如今的消費者可能更關心如下問題:
我是否真的需要買一臺新的吹雪機,還是在需要的時候去租用一臺?
我是否真的需要購買一輛新車,并且為其繳納高昂的稅費、保險、停車費和保養費用?
當我需要用車的時候,我是不是應該租一輛就好了?
我家中有一間空房,我是否應該將其租賃出去,獲得一些收入,用賺來的錢去旅游?
共享經濟的到來,速度之快,力量之猛。許多經濟學家和監管者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去了解它所帶來的影響。不過,有一個結論還是很清晰的,那就是,在共享經濟領域里,許多公司所提供的業務服務,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其中,很多在五年前幾乎都被視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今已經習以為常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這股熱潮,用共享的思路解決消費者在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出現的需求。這不僅僅是在經濟層面上的突破,更是一種文化突破,這種突破,是通過一套具有復雜機制,算法,以及精細的獎懲系統實現的。這種人對人的平臺,鼓勵我們要相信我們的人類同胞。


信任中開啟
與互聯網關系最親密的新時代
當一個群體有著共同的理想或目標時,一種基本的信任往往會出現在這樣的群體當中。
“Couchsurfing(沙發客)”作為互聯網時代下共享經濟的鼻祖,成立十余年來,通過它,人們可以與旅游目的地的會員建立聯系,在雙方達成共識后,沙發主將為與其聯系的沙發客提供免費的住宿。
對于沙發客來說,因為這里聚集著一群有著相同目的和理想的成員,信任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他們愿意信任那些陌生人,把他們的財富,他們的個人經驗,甚至是他們的生命與之分享。人類正在進入與互聯網關系最親密的新時代。
然而,共享經濟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幾年前,Airbnb發生它創立以來首次惡性事故——“洗劫門”事件:一房東發現她舊金山的公寓被Airbnb上招來的房客洗劫一空。她在給Airbnb的信上寫道:“他們在我的柜子上鑿了個洞,劫走了里面的護照、現金、信用卡和我奶奶的珠寶首飾,不僅如此,他們又搜走了我的照相機、iPod、老式電腦和裝有我所有相片、日志等備份的外接硬盤。他們掠走了我的一切……”這或許是所有人對共享經濟的顧慮了,人和人之間如何能夠保障安全?人和人之間又該如何相互信任?
對于每一次成長起來的新興商業模式,法律和監管都落后于業務發展,這是必然的。如何建立起安全保障體系,是現在所有的共享經濟、P2P業務都要考慮的問題。但其實,關于個人交易的信用和安全保障,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這條路,電子商務eBay走過,淘寶也走過。就像現實社會的案件會不斷推動法律的修正完善一樣。我們在網絡世界里,面對遙遠的、無法當面接觸的交易對象時,能夠保障我們的是支付、評價、客服、溝通等一系列機制的完善。
如何重塑人與人的信任關系?
如果要與陌生人共享衣服、車子和房子,那該如何尋覓靠譜之人?
創造信任環境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我們熟知的機制,例如評價、推薦、舉報、指引等。還有一些很重要的手段譬如個人展示,值得借鑒的例子就是Couchsurfing的個人主頁。一個好的個人主頁意味著要有足夠的信息給他人參考,因為人們更愿意相信他們熟悉的人。一些用戶也談到在他們看到別人主頁上所描述的各式各樣的興趣愛好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安全感。而對于沙發主來說,在他們看到發出邀請的用戶的主頁處于比較空白的狀態時,他們也通常會選擇忽略。Couchsurfing的創始人之一Dan Hoffer在談及網站設計時曾說到:“個人頁面上所設置的問題是為了能更好地展示人們的真我,而當人們的內在品質得到展示時,這將會對建設信任做出貢獻。”
還有,在用戶搜索可以提供住宿的沙發主時,他們會傾向于向與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睡沙發的邀請。許多用戶在訪談中提到,當他們看到其他Couchsurfing的成員也有著同樣的喜好時,會產生一種共鳴,那些網絡上的陌生人也因此轉變成了擁有類似思想的人,而相同點的發現又更進一步地促進了成員之間信任的形成。
除此之外,人性化的服務與關注、接觸的整體品質、使用界面的友善性、客服對待客戶的方式等很多環節包括未來可能有的創新,都是促進信任建立的必要手段,而在其中的完善的評分系統以及服務平臺所提供的驗證服務也是尤其重要的。
當然,有時候信任的建立未必是通過創辦組織才能形成的,其中,社會風氣、風土民情、經濟環境、宗教信仰等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一個越開放、越有信任基礎的區域上開展共享經濟,方能得到更快的成功機會。
在國內共享更接接地氣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那么以房屋租賃Airbnb、拼車服務Uber等被認可的商業模式能否適應國內土壤?又該如何效仿和創新才能為其所用?
近年,分享型經濟理念以環保、高效等優點盛行于歐美,誕生了許多成功的創新模式。而在中國,也不乏追隨這一理念的新型模式。如:Airbnb的中國門徒基本以愛日租、小豬短租、螞蟻短租和途家等為例;Uber的中國門徒基本以滴滴快的、天天用車、哈哈拼車等為例。對這些身先士卒的企業而言,他們最大的難題就是要結合中國的現實去解決政策、法律、消費體驗的標準化和風險管理等問題,但是不可否認,共享經濟在中國前景巨大。
如今,美國新生代不再愿意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購買行為,而更希望享受服務和產品,受其影響,中國新生代的習慣和偏好也正日漸發生著變化,父母那一輩人總是想買房,就算不住也希望擁有,而新生代卻對那張房產證不屑一顧,不想年紀輕輕就背負起房奴的重任,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能享受到這房間的陽光以及其他配套服務。

當然還有,中國惹人注目的炫富形象比較不顯眼的另一面,就是一種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的優良傳統——節儉,古人有云:“成由勤儉敗由奢”。而這正是發展分享經濟所需要的文化背景。節儉的本能使中國老年人愿意在超市排很久很久,就為了能買到價格便宜幾毛錢的雞蛋;也正是這種本能,促使他們擁有私家車的下一輩開始仔細琢磨,如何能利用一個個人對個人汽車分享服務來出租他們自己的車子,以此來賺點外快。
令國人欣慰的是,在如今的年輕一族中,正在形成一種憎惡炫富消費的心理,越來越多的人鄙視華而不實的設計品牌和拼富行為。受過教育的年輕職業人士正在逐漸接受全球綠色運動的價值觀,愿意與陌生人分享私人物品已經不只是謹慎的節儉,而是在傳播一種有教養的理念。正如有分析人士所指出的:“決定把自己擁有的東西與別人共享,會使人體驗到一種崇高。”或許正是這種理念,催生了大批的網購平臺、海淘業務、獨立設計師品牌,以及高端運動領域、出境游等等,促使經濟結構悄然發生了轉變。
結語
在共享經濟趨勢下,擁有已經不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更多是在于你的人生體驗和經歷過多少。當資源變得越來越有限,人類已經不能承受過度的生產和消耗,而是更加關注現有資源的整合和再利用,為這個世界創造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當然,共享經濟的成長也會朝這種模式前進,雖然會有陣痛期,但隨著我們更熟悉這樣的新興消費服務模式,政府勢必會有更多措施與法規保護傳統業者,來促進共享經濟的茁壯成長。如果人與人之間多一點信任,少一點猜疑,那我們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絢爛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