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結束的兩會讓人記住一個詞——“互聯網+”,其基本思想可以理解為,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結合,產生一種全新的業態。那么,互聯網+能源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兩個月前,“第五屆智慧能源國際峰會”在京召開,其中一個議題是“開啟能源互聯網新時代”,與會者認為,2015年是中國能源互聯網元年,能源互聯網已具雛形。從這些信息中不難看出,在政府提到“互聯網+”之前,互聯網+能源的新業態已經先行。
智慧能源這一概念已經提出很多年。在《智慧能源——我們這一萬年》一書中,作者認為智慧能源是一種全新的能源形式,包括符合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相關能源技術和能源制度體系。現在結合“互聯網+”來看,智慧能源應該是一套以能源工業為基礎,通過互聯網開放平臺實現對創能、儲能、送能、用能系統的監測控制、操作運營、能效管理的綜合服務系統。
智慧能源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提高能效,圍繞這個目標的技術創新貫穿能源創生到消費的全部環節。智慧能源的思路是基于能源產業鏈產生的各種數據,實現相應的服務(主要是節能減排)。這樣形成的產業創新包括新型合同能源管理服務、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智慧能源大數據運營服務等。
智慧能源的一系列創新服務需要借助互聯網來實現,這個互聯網就是能源互聯網。能源互聯網應用智慧能源標準,將電、水、氣等能源數據化,利用IPv6、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將能源產業互聯網化,動態管理能源生產、傳輸和消費,達到提高效率、節能減排等作用。利用ICT技術,對能源產業進行互聯網化,將能源賦予新的數據屬性,達到能源的經濟性、高效性及環保性。可以預見,能源互聯網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能源的完美結合,勢必將產生一個巨大的能量體,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
業內人士預計,在未來10年,能源互聯網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
目前,我國的智慧能源進程和能源互聯網的推進工作進展順利,以時間先后為序,2013年11月“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2015年2月“全國智慧能源公共服務云平臺”啟用,2015年3月IEEE1888被ISO/IEC納為能源互聯網產業國際標準……智慧能源產業正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的遠大目標邁進。
目前,基于IEEE1888標準的產業鏈已經形成。據IEEE1888發起人、天地互連董事長劉東介紹,在產業鏈上游,有Intel、Cisco、中國電信、中科軟等企業加入,為產業鏈提供支持IEEE1888標準的軟件、硬件和解決方案,打破了過去一些企業利用私有協議和垂直產業鏈對市場的壟斷;中下游,有哲達、積成電子、中能興科、華源泰盟、澄光通訊等一大批企業組成的智慧能源創新產業群和新型節能技術服務產業群,為最終用戶提供更高效低價、更公開透明的新型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下面著重講一下圍繞能源互聯網的組織、平臺、標準的主要職能。
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2013年11月成立的創新型技術協作組織,發起單位是“全國節能減排標準化技術聯盟”和“下一代互聯網產業創新聯盟”中以企業為主體的中堅力量。
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旨在以智慧能源標準為基礎,基于互聯網開放模式,提供智慧能源開放平臺,融合傳統垂直產業鏈,在產業鏈各環節提供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發揮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聯盟以需求為導向,以聯盟標準為紐帶,以互聯網開放平臺為基礎,以契約關系為保障,有效整合政、產、學、研、用各方資源,支持聯盟成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對智慧能源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及創新,掌握一系列核心技術;與IEEE等標準組織和國際知名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形成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IEEE國際標準和先進技術;組織聯盟成員研發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組織開展重大應用示范,推動智慧能源在我國乃至全球的廣泛應用;同時,通過協同合作,促進聯盟成員的共同進步,實現合作共贏。
據悉,為保障和推動“全國智慧能源公共服務云平臺”的創新發展,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還建立了以北京天地互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杭州哲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節能協會、濟南大陸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澄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六個單位為代表的全國第一批智慧能源產業創新領軍團隊。為在聯盟內部加強統籌協調和技術指導還成立了標準與產業政策研究、區域平臺建設技術指導、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智慧能源產業基金等七個專門委員會。
能源互聯網的雛形:
全國智慧能源公共服務云平臺
2015年2月10日,“全國智慧能源公共服務云平臺”(以下簡稱“云平臺”)在北京正式啟動。“云平臺”基于IPv6、SDN、OpenStack、HTML5等互聯網最新技術搭建,將對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狀況實行實時監控、可視化管理,開展數據分析,推行風險管理、健康診斷,促進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低碳化管理等。
“云平臺”實質上是基于IEEE1888的能源互聯網的雛形。對產品提供商而言,“云平臺”建立實時設備管理數據平臺,打造全新銷售服務模式;對用戶單位而言,通過“云平臺”可獲得高性價比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能源消耗的可追溯、可監控、可管理,從而降低成本、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對實施合同能源管理的技術服務公司而言,不但可以降低開發、建設和運營成本,還可以通過第三方的實時數據存儲、分析、可視化管理等服務,使節能數據更有公信力,減少糾紛,實現效益最大化;對政府及金融機構而言,云平臺能打破各自封閉的信息孤島,把握能源生產和消費整體動向,掌握真實透明數據,實行有效監管和調控。這些數據還可以支持節能技術改造、節能量監測、核算和評價,支持碳交易的開展等等。
能源互聯網的基礎:IEEE1888
提到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聯網,就不得不提IEEE1888。IEEE1888又稱為泛在綠色社區控制網絡標準,是全球首個能源互聯網國際標準,于2015年3月2日正式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通過。IEEE1888是能源互聯網領域的TCP/IP標準,它基于全IP的思路,將電、水、氣等能源數據化,將能源控制總線轉化為互聯網節點,將能源轉化為互聯網流量,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新技術,達到提高能效、節能減排等作用。在這個過程中,IEEE1888不僅滿足數以百億計的設備與網絡之間互聯互通的問題,同時還將規范這些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的格式,并保證數據安全,最終實現能源互聯網產業的全球部署。
IEEE1888開放平臺生態體系包括:基于IEEE1888標準的網關、終端、存儲、應用等產品;基于IEEE1888標準的系統集成與運維方案;IEEE1888測試規范和認證;IEEE 1888云服務等。具體來講,即圍繞IEEE 1888標準將形成包括終端產品、匯聚產品、多協議網關產品、存儲系統、智能分析平臺、可視化界面、認證與安全系統、網管和計費系統、系統集成、認證與測試、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的產業鏈。
IEEE 1888發展至今,已在中國、日本、越南、泰國、印度等地完成了多個成功的示范項目及商業化的解決方案,某些項目在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甚至產生了45%以上的節能量,并產生了很多新的商業機會及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