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賽者在2015年10月10日前在網上提交參賽譯文,網址為http://www.dogwood.com.cn/intro.html;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通過“新東方英語”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菜單在線提交參賽譯文;還可以用稿紙謄寫工整,寄往北京市海淀區海淀東三街2號新東方南樓19層《新東方英語》編輯部“翻譯擂臺”收,郵編為100080,截止日期為10月10日(以郵戳為準)。我們將隔期刊登有關譯文的詳細評點,并評出若干名最佳譯手(獎品:《讓生命綻放美麗—改變世界的50位名人(上)》)和潛力譯手(獎品:《舌尖上的智慧——美國名校最佳畢業演說(第4輯)》)。快來一試身手吧!
新題目
On a recent morning in San Francisco, a tattooed Uber driver named Jay Salazar found himself at the wheel of his Toyota Corolla with Jeb Bush riding shotgun.
在往期的翻譯擂臺評點中,我們曾分析過演講辭中典故的翻譯,發現許多參賽者由于不了解英語國家的傳統文化,翻譯時又沒有進行必要的查證工作,因此譯文中出現了許多不該有的錯誤。其實相對而言,典故還是比較容易處理的,因為典故要么出自經典,要么已經成為英語中常用的表達法,譯者只要愿意動手去查,都比較容易查到。但有些內容就不一定這么好查了,至少在現成的詞典中不容易查到,與國情有關的表達就屬于這種情況。英美國家的國情包羅萬象,詞典中不可能對其方方面面都有所解釋。非英語專業出身的人士或沒有英語國家生活經歷的人士在遇到這些與國情相關的表達時,如果不請教別人或是在網絡上進行細致的查詢,就容易出現理解偏差,導致譯文錯誤。在那些針對本國聽眾的英語演講辭中,這樣的內容出現得往往比較多。原因很簡單,演講人面對其國內的聽眾時,談論最多的肯定是其國內的問題。即便討論的是國際問題,也有可能以國內的事例來做比喻。用學術一點的話來說,演講者對其聽眾的前理解和期待視野都很了解,雙方有共同的知識預設。來自另一種文化的譯者在翻譯這種演講辭的時候,其前理解和期待視野與原來的聽眾肯定有所不同,因此在理解那些與國情有關的內容時可能就會感到困難。譯者如果基本功過硬,所掌握的對象國知識比較豐富,就可能克服這些困難。反之,譯文就很可能出錯。這一問題在本次翻譯擂臺的參賽譯文中表現得很明顯,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
2015年8月號翻譯擂臺評點
題目
You have made the sacrifices. You have taken home lower wages year after year. You have paid higher taxes. You have seen your energy bills rise. You have seen your NHS decline. You know this country doesn’t work for you.
翻譯要點
原文選自英國前工黨領袖愛德華·米利班德(Edward Miliband, 1969~)在2014年工黨大會上的演講,內容是英國近年來經濟不景氣,人們的收入下降,繳的稅越來越多,而且醫療保障滑坡。演講意在煽動人們對當時保守黨政府的不滿情緒。文中的NHS是典型的國情知識內容,這個縮略語的全稱是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國于1948年設立的全民公費醫療體系,漢語一般譯為“英國國民衛生服務體系”。Energy bills這個詞組與此類似,也是與國情相關的表達,在英語國家,這個詞組指的是家庭電費和燃氣費的賬單,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一筆開支。許多參賽者不了解這兩個表達法,譯文因此出錯。
首先,對于NHS的翻譯,參賽譯文主要存在三類問題。
問題一 參賽者直接保留原文的縮寫形式,沒有進行任何解釋說明,讀者無法理解。
例:你已經做出了犧牲。你拿到的工資一年比一年低。你所繳納的稅款越來越高。你看到你的能源賬單在增加。你看到你的NHS在下降。你知道這個國家不適合你。
評析:NHS被原封不動地搬到了譯文中,譯者對其含義沒有作任何解釋。由于NHS這個縮寫在漢語中并不流行,普通讀者理解的可能性很小。這樣處理對譯者來說是省力了,卻給讀者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對于英語縮略語的翻譯方法,我們在以往的點評中分析過。通常來說,我們首先要確定該縮略語的全稱,然后將全稱翻譯成漢語,必要時可以在漢語中再進行縮略。比如NATO這個縮略語,我們首先確定其全稱是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將其譯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然后再縮略為“北約”。有些縮略語可以直接音譯為漢語,如OPEC可以翻譯為“歐佩克”。如果英語縮略語已經為許多中國人所熟知,也可以直接采用縮略語,比如NBA,但這種譯法的使用范圍極為有限,比如在電視節目中就不可以直接使用英語縮略語。考慮到一般漢語讀者對英國福利體系不會很了解,對NHS是何物估計也不會清楚,像上面的譯文這樣直接使用英語縮略語肯定不合適。
問題二 參賽者將NHS理解為醫療保險,譯文意思不對。
例:你已經犧牲了很多。年復一年,你帶回家的工資越來越少;付的稅卻越來越高。你眼睜睜看著你的能源賬單在加厚;健康保險費卻在縮水。你知道,這個國家并不再是為民服務。
評析:譯文中使用了“健康”一詞,說明譯者做了一番查詢工作,了解了NHS這個縮寫的全稱,知道H代表的是health,但NHS的運作機制并不涉及保險。在英國,符合條件的居民生病以后會先由社區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進行診斷,如有需要再轉到相應的醫院接受治療。對普通居民而言,整個過程中并沒有保險公司介入。因此,譯文中只要出現“保險”一詞,意思肯定就是錯的。另外,該譯文也沒有把N所代表的national (國民)這層意思翻譯出來。
問題三 參賽者查到了NHS的全稱,但不知道這是一種醫療保障制度,譯文意思不準確。
例:你們的犧牲已經不少了:領回家的工資一年比一年少,卻要上繳一年比一年高的各種賦稅。你們目睹能源賬單支出的上漲,又經歷國家醫療服務水平的衰退,終于明白我們的國家無法再為民眾服務了。
評析:從“國家醫療服務”這幾個字來看,譯者應該知道NHS是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縮寫,但譯者只是將這個全稱逐字翻譯了過來,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福利制度。也就是說,譯者沒有注意到這幾個詞是大寫,是一個專有表達,而是將其當成了普通詞匯來翻譯,因此譯文意思不準確。國民衛生服務體系衰落后,社區醫院和公立醫院的醫療水平有可能會下降,但該體系之外的醫院,特別是私立醫院,其醫療水平卻未必會下降。換句話說,整個國家的醫療服務水平未必會衰退。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譯文數量比較多,說明部分參賽者做了必要的查詢工作,查到了該縮略語的全稱,可惜查詢工作做得不徹底,沒有繼續閱讀相關的介紹性文章,對其所指仍然不清楚,從而造成不應有的錯誤。
對于energy bills的翻譯,參賽譯文中出現的錯誤主要有以下三類。
問題一 參賽者猜到energy bills是一種居民生活支出,但不知道其具體內容,特別是沒有考慮到其中應該包含燃氣費,導致譯文有誤。
例:你拿的薪水越來越低,要納的稅卻越來越高;你的水電費越來越高,為你出的醫療費卻越來越低。你為這個國家做出了貢獻,這個國家卻沒能盡力為你。
評析:該譯者將energy bills譯成了“水電費”,估計是根據國內的情況猜譯的,因為國內說到居家的開銷時的確習慣說“水電費”。不過,這種想當然的猜譯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脫離了原文,沒有充分考慮energy這個詞,因為家庭用水肯定不能算作energy;其次是與英語國家的國情不符,在包括主要英語國家在內的西方國家,居民的水費支出一般都不高,因此在演講中提及水費并不能起到煽動民眾情緒的效果。除此之外,許多參賽者將energy bills譯成了“電費”,把燃氣費給遺漏了。還有的參賽者將其譯作“水電煤”,因為包含了“水”,同樣不對。
問題二 參賽者不知道energy bills是居家生活的支出,而是根據energy一詞胡亂猜譯,導致譯文有誤。
例:你們做了很多貢獻,但你們的收入卻一年比一年低,還得交更多的稅。你們都看到了,燃油費一直在漲價,享有的醫療服務也是越來越差。你們很清楚,這個國家根本就沒有為你們服務。
評析:該譯者將energy bills譯成了“燃油費”,意思與原文不符。燃油當然是能源,屬于energy的一種,但不能代表所有的能源。另外,這樣翻譯也是一種根據國內情況比附的做法。國內確實有“燃油費”這一說,但其意思和energy bills完全不同。國內的燃油費指的是成品油消費稅產生的附加費,或是專指燃油附加費,包括出租車燃油附加費和航空燃油附加費。居民如果不坐出租車和飛機等交通工具,基本就不會受這種收費的影響。也就是說,燃油費影響的范圍遠不如電費和煤氣費影響的范圍大,因此對于聽眾的煽動效果也要差得多。
問題三 參賽者對energy bills進行模糊處理,譯文意思含混。
例:你犧牲了很多,年復一年的領著低薪回家,交著高額的稅,你看見你的生活成本上升,醫保金下降,你知道這個國家不是為你著想的。
評析:譯文沒有明說到底什么是energy bills,而是將其模糊處理為“生活成本”。這樣翻譯意思跟原文相差得不太遠,電費和煤氣費確實屬于生活成本,而且是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成本。結合整個譯文來看,“生活成本”也可以起到煽動聽眾情緒的作用:工資越來越低,繳稅越來越多,生活成本還不斷上升,民眾的日子的確越來越不好過。但這樣翻譯意思過于含混,比原文的范圍大太多,不如原文中具體的生活開支更能打動人。“生活成本”對應的英文表達是living cost,原文舍棄這個說法不用,而是用energy bills,原因在于后者是所有人日常生活都避免不了的,是人們基本的生存所需。這種費用的上漲會影響到所有人,因此用在這里更具有煽動性。
除了上述兩個與國情相關的翻譯問題外,參賽譯文還存在以下兩類問題。
問題一 參賽者錯誤理解常用詞,特別是work一詞。
例:你們已做出不少犧牲……你們現在知道了這個國家并不是為了你們而運作的。
評析:該譯者把work理解成了“運作”,是這個詞的常用義,但在這里卻說不通。雖然西方國家號稱政府要為民眾服務,理論上政府的運作必須以民眾的利益為中心,但原文用的是country,而不是government。在西方的政治觀念里,這兩個詞是不可以劃等號的。前者是不變的,是所有人都應該熱愛的,后者則是可以經常更換的,不一定人人都擁護。原文的演講就是要煽動民眾在選舉中把當時的政府換掉。同理,把work理解為“工作”也不對,因為為民眾工作的是政府,而不是國家。其實,work還有一個義項,那就是have the desired result or effect。用作這個意思的時候,work前面通常是plan或method之類的詞,但就意思來看,用在這里也很合適,即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民眾以為這個國家不適合他們居住。演講人隨后就會指出,工黨致力于改善這一現狀。
問題二 參賽者誤用成語,賦予了譯文不必要的中國特色。
例:你做出了犧牲。你拿回家的工資一年比一年少,而你付的苛捐雜稅卻一年比一年多。你看到你繳納的電費在飛速上漲,而你的醫療服務費卻急轉直下。你明白這個國家對你不起作用。
評析:原文的taxes被翻譯成了“苛捐雜稅”,譯文很流暢,但中國特色太過明顯。“苛捐雜稅”一般用來形容中國歷史上某些時期政府對人民的盤剝,很少用來描述國外的情況。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的《成語大詞典》就把這個成語解釋為“指舊社會反動統治階級強行征收的苛刻、繁多的捐稅”。而且,這么譯的話,似乎演講人把政府征收的所有稅都看成是“苛捐雜稅”,都是不應該征收的。但從原文來看,演講人未必反對征稅,而是反對稅收越來越高。還有的參賽者把made the sacrifices翻譯為“舍身成仁”,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獲獎譯文:你們付出了很多:你們拿回家的薪水一年比一年少。你們交的稅更多了。可是,你們發現自己的能源花銷在上漲,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在走下坡路。你們明白,這個國家沒法為你們付出了。(王宇婷)
評析:兩處與國情相關的內容都翻譯得基本正確。“能源花銷”雖然略顯含混,但問題不算太大,和原文意思比較接近。“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譯法也尚可,NHS中的N所代表的national最好翻譯為“國民”,但這個詞也有“國家”的意思,因此翻譯為“國家”也可以接受。把sacrifices翻譯為“付出”沒有問題,“犧牲”也就是“付出”的意思,但語氣不如“犧牲”強烈。“拿回家的薪水”譯得很好,原文中的“take home ... wages”指的是稅后工資,簡單地翻譯為“工資”或“收入”都不準確。把you翻譯為“你們”也是非常合適的,原文是演講辭,面對聽眾,you當然不可能是單數。但“為你們付出”意思不對,把work理解成了“工作”之類的意思。把這個譯文稍加修改,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參考譯文。
參考譯文:你們已經做出了犧牲。你們拿回家的薪水一年比一年少,交的稅一年比一年多。你們看到電費和煤氣價格一路上漲,你們也見到國民衛生服務體系走下坡路。你們以為這個國家不適合你們。(韓子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參賽譯文質量普遍不高,說明參賽譯者對于英語國家的國情了解得還比較少。學習一國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完全了解一國的文化,成為“美國通”“英國通”。如果不關注文化,只學習語言表達,外語學習的效果就不會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