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留學期間,曾經有半年的時間,我與一個名叫玉兒的彈鋼琴的姑娘同住一個屋檐下,成為室友。那段時間,我的房東要離開紐約去佛羅里達住半年,他們讓我幫著找一個姑娘來租房。玉兒便是第一個聯系我租房的姑娘。她是曼哈頓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的碩士。在我的想象中,彈鋼琴的姑娘是這樣的:眼神撲朔迷離,裝扮清雅脫俗,表情憂郁,態度高傲。在見面之前,我還真有點擔心,怕我們兩人相處不來。可是玉兒來看房子的那天,我看到的是一個眼神清澈、滿臉笑意、性情溫和的鄰家女孩。看房子時,她一直都是笑瞇瞇的。我把房子的缺點都告訴給她,比如暖氣總是會響并且聲音很大,墻上有很多裂縫,屋子里有時能見到蟑螂,甚至偶爾還會有老鼠光臨等。可是玉兒笑呵呵地說沒關系,她說自己以前住的學校宿舍就在高架橋旁邊,對噪音已經習慣了,而蟑螂和老鼠之類她也不害怕。就這樣,我們兩人一拍即合,不久她便搬了進來。
不畏艱難,拿到留學offer

剛開始相處時,我倆對彼此的生活和學習都感到很好奇,畢竟我們的圈子不同:她的朋友幾乎都是學藝術的,我的朋友差不多都是文科生。我們常常討論和音樂有關的話題,當然,多數時候都是我向她請教。從《不能說的秘密》到《海上鋼琴師》,從隔壁大叔穿墻而來的重低音RB到巴西音樂的鼓點,從日本動漫的片頭曲到西班牙動畫《火車火車過山洞》的配樂,玉兒都會為我解讀,教我如何欣賞。在她的指導下,我這個樂盲也逐漸留心起各種歌曲、電影和動畫片里配樂的音調起伏。當然,我們不僅聊音樂,也聊各自的成長,而玉兒的成長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玉兒從四歲就開始學鋼琴了,那時是父母讓她去學的。可能學的時候年齡小,她不覺得有壓力,不知不覺中,還培養出了對彈鋼琴的興趣。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課業負擔變得越來越重,而練習鋼琴難免會占用文化課的學習時間。因而玉兒為此動過放棄鋼琴的念頭,但最終因割舍不下而堅持了下來。
玉兒本科就是在國內讀的鋼琴專業。大學畢業以后,玉兒決定出國。可是她的英語不太好,這一點我是親眼看到過的。她跟房東說話的時候,房東總是一臉困惑、不知所云的樣子。玉兒跟我說:“你看我現在英語還是不夠好,對吧?但跟在國內時比起來,現在已經好了很多了。”她告訴我,她來美國之前托福成績都考不到80分,而80分是學校的最低分。那個時候,為了選申請的學校和聯系指導老師,玉兒每天都趴在電腦前瀏覽各個學校的網站,但整個屏幕都沒有幾個自己認識的詞。她卻毫不氣餒,在網上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查,以此了解各個學校的招生要求。寫申請信時,她還找了很多人幫忙修改。
到面試階段的時候,每個學校的要求都不一樣:有的學校讓申請者把自己彈的曲子刻成盤,給他們寄過去;有的學校要求申請者到美國現場彈曲子。我心里曾認定,玉兒是由父母陪同來美國考試的。然而事實卻出乎意料:她是自己一個人千里迢迢前來應考的。我想問,她英語不好又人生地不熟的,自己來美國參加面試難道不緊張嗎?我還沒好意思開口,玉兒卻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似的,一臉燦爛地搖搖頭說:“我當時也沒覺得緊張。”原來她來美國前就在網上訂好了酒店,買了美國電話卡,查好了從飛機場到酒店的路線以及從酒店到每所面試學校的路線。來面試前,她的鋼琴老師叮囑她一定要記住兩個詞—excuse me。但凡遇到不懂的、不會的就跟別人說excuse me, 請別人幫忙。她不會買地鐵卡,提不動箱子,找不著路,但后來這些問題全都靠excuse me 解決了。
玉兒一共參加了三個學校的面試,最后選定了曼哈頓音樂學院。申請者由于面試之前就已經知道要考查的曲子范圍,因此備考時需要拼命練習。來面試前,玉兒每天練琴八個小時以上,就這樣堅持了將近一年,加上她從小練就的扎實功底,因此面試時很順利。玉兒還驕傲地跟我說,她當場就通過了面試時頗有難度的聽辨考試呢。她還提到,面試時除了彈琴,老師也會和學生聊聊。玉兒由于英語差,基本沒聽懂老師在說什么,不過她最后還是聽懂了一個詞:“Congratulations!”
堅忍不拔,成就鋼琴學霸
玉兒常常稱我是“學霸”,她看我每天為了備課而看書、研究語法,常露出一臉崇拜的表情。她覺得我太辛苦了。玉兒倒是不怎么看書,但她常常看譜子,聽曲子,練鋼琴,其中的辛苦也是不言而喻的。
文科生的閱讀量要求比較大,而且還要清楚地把自己的論點寫出來,因此讀和寫的任務很重。而學鋼琴的學生要聽、要練習的曲子也很多,可以想象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鋼琴邊度過的。曼哈頓音樂學院有些課程的考試就是聽辨,老師會提前告訴學生要考試的曲子,但是要把那些曲子聽完一遍就要將近40個小時。聽一遍自然是不夠的,學生必須反復聽,記住曲子的旋律以及對應的曲目名稱和作曲家。考試時,老師就從中選出幾個小段,讓學生聽辨,要求寫出相應的曲目名稱和作曲家,有的時候還要分析曲式。在我這個樂盲看來,這真是相當有挑戰性的考試。
玉兒平時上課和練琴都很認真。她英語不好,上課常常聽不懂,就經常跑去問助教。玉兒每天練琴的時間并不短,但也有時候我會看到她躺在沙發上盯著自己的手發呆。我蹲到沙發邊上,把臉湊上去:“又欣賞自己的鋼琴手啊!”玉兒嗤地笑出來:“你說我的手怎么不長繭子呢?我同學的手上都長繭子了,而且天天彈琴,腹肌都彈出來了!一定是我練習不夠!”說完,玉兒噌地站起來,拎起外套去琴房了。
她選了巴西音樂的課,據說以往選這門課的中國學生的最高成績是C。玉兒決定挑戰這門課并不是不擔心自己的成績,而是她覺得既然來美國了,就不能只為成績而學習,要為提高音樂水平而學習。雖然像巴西音樂這種鼓點強的樂種是中國人的弱項,但是多接觸有益于自身音樂素養的整體提高。我很欣賞玉兒的學習態度。在學生普遍為了成績而上學的今天,像玉兒這樣真心為提高自身水平而學習的學生可能是少數了吧。當然,玉兒在期末考試前也會一邊聽曲子一邊抓狂地吼道:“我到底是為什么選這門課?”但我想她沒有為選了這門課而后悔。
玉兒的夢想就是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琴技。玉兒覺得很少有人懂她,包括她的父母。大家總是告訴她要現實點兒,她現在已經很少跟人提起“夢想”兩個字。玉兒當然明白大家說的現實,對于學鋼琴的人來說,職業選擇主要有兩條路:要么演出,要么教課。雖然演出是大多數學鋼琴的人的心愿,但是未必能如愿以償。玉兒做好了以后去教課的準備,可是這一點兒都不影響玉兒千方百計想提高自己琴技的愿望。在我看來,玉兒的夢想倒是很簡單實在:專注于雕琢自己的琴技,讓自己在一個領域里越來越專業。這不正是拓寬自己以后的就業道路的現實選擇嗎?
在作為室友的半年時間里,我感覺玉兒時時刻刻都在笑。即使偶爾學業上不順心,玉兒也會揮一揮衣袖,拂去郁悶的心情。后來,我們都搬走了,聯系也變得少了。我祝愿玉兒永遠都保持那時的樣子:臉上笑容洋溢,眼睛流光溢彩,干凈明媚得像初夏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