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吉布鷹升的文字純屬偶然。201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策劃出版的一套20冊的“青春校園名家美文”書系,我的《疼痛的河流》和吉布鷹升的《隱匿山間》入選其中,因我和吉布鷹升是少數民族作家,所以對他的就更多了一份留意,后來得知,吉布鷹升除了《隱匿山間》外,還剛出版另一部散文集《彝人族語》,書名和封面的獨特設計都彰顯著少數民族的個性,而且品味不一般,忍不住網購了一本一睹為快。展開閱讀之際,即一發不可收,愛不釋手了。
《彝人族語》講述的都是大涼山,大涼山的人、事、景和風俗,是他對故鄉大涼山充滿著感恩的溫情書寫。全書分六個篇章:“阿嫫的奶汁比苦蕎還香”、“白雪覆蓋了高山下的事”、“牧人的秘密隱匿山間”、“陪一枚涼山月走向遠方”、“黑夜之后鷹留下了懺悔”、“坐在火塘邊念你真幸福”,六個篇章可以不分先后,隨便展開書頁,無論哪個篇章,閱讀的愉悅都會油然而生,或一件小事、或一種心情、或一道風景、仰或一只小鳥,毫不掩飾的展示作者對大涼山深深的愛的背后隱含的現實表達,也許,這才是作者寫作的真正出發點,《苦蕎飄香的時節》、《索瑪花不寂寞》、《涼山月》、《坐在火塘邊》、《阿達阿嫫在天涯》、《靜靜的村莊飄著白的雪》、《諾蘇人家》、《隱匿山間》等等,他的大涼山是唯美的,就像超越俗世之外的童話:“去年的4月4日,我登上昭覺后山的一座山崗時,看到好幾朵小索瑪花開在了那里,粉紅的、細小的花朵,綴在綠青的枝葉上,使人驚喜。很多鳥兒仿佛從遙遠的異地如約而至,又好像是突然某天從大地上鉆出似的。……那天,我來到一座山崗。碧藍的天沒有一絲云,不過四山籠罩了灰蒙蒙的晴嵐。陽光有了初春的味道,有時暖暖的,有時溫和的,有時照到身上的某個部位是刺熱的。”(《索瑪花不寂寞》)這么細膩的感受,只有童貞般的心靈,才可以捕捉得到;他的文字里也有淡淡的憂傷,早些年,大涼山處處草木蔥蘢,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這里是鳥獸的天堂,曾幾何時,這份和諧卻遭到了破壞,人類對自然無休止的掠奪給他們自身招來了悲劇:一位牧人很想有一對鷹爪杯,有一天他發現一對蒼鷹夫妻在一座懸崖上養育了雛鷹,趁蒼鷹外出覓食之際,他偷襲鷹巢抓走雛鷹,才剛離開不遠就遭到趕回家的蒼鷹夫妻的猛力襲擊,差點喪命于鷹啄之下,幸虧幾個獵人在另一個山頭看見趕來相救,扣響獵槍嚇走蒼鷹他才得絕處逢生撿回一命,但他不思悔改,把雛鷹帶回家請來漆匠把雛鷹的雙爪做成了鷹爪杯,而他的憂愁也自此開始,他發覺自己的行為不僅激怒了蒼鷹也惹怒了神靈,一個月后,牧人的兒子暴病身亡。在彝族人心目中,鷹是他們信仰里的神物,一個人違背信仰殘害神物怎么會不受報應啊?他相信他的不幸是他自己造成的(《鷹爪杯》)。整篇文字,作者沒有一句主觀的批評之語,而我卻從這些樸實的表達里,看見了一名書生不動聲色的譴責。
喜歡作者那種不急不緩的敘述風格,在細膩的描繪背后所蘊含的哲學思考,不媚世,不呱噪,給人帶來一種久違的自在安寧的沉靜。當代散文寫作,要達到這樣一種境界,不是想到就能做到,作者需要丟掉很多東西,舍棄眼前塵世的浮華,用安詳的目光靜靜地觀察,深深地思索,最后如蠶兒,吐出綿延不絕的絲,讓讀者去品味。
我沒有見過吉布鷹升本人,我猜想他應該是個感情細膩之人,是一位有著悲憫情懷的大涼山的兒子,他把情感融入那里的山水水水,故鄉親人,讀著他的文字,讓我想起了梭羅和他的《瓦爾登湖》,當然,吉布鷹升不是梭羅,他的家在大涼山。忽然想到他在自序里有說過:回想一下,為什么寫作?我在守望家園,守望涼山,就像梭羅隱居瓦爾登湖,過著簡樸自在的生活,精神思想與瓦爾登湖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我的筆下流淌的文字讓我找到了自我精神的回歸。
我想,在遙遠的大涼山,吉布鷹升用帶著溫情的文字靜靜地書寫涼山,輕輕的感覺涼山,默默的守望涼山,他是快樂和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