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十二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的力度,提升金融服務海洋經濟發展質量,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開展對轄區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狀況調查,對深入了解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現狀,切實提高金融支持海洋經濟工作水平有著重大意義。本文以海南省東方市為視角,介紹東方市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現狀,揭示存在的問題,提出推動金融支持縣域海洋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5)07-0083-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7.18
2013年,海南省政府下達了《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力度,提升金融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質量,促進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的轉型升級[1]。從東方市金融支持海洋經濟情況來看,由于海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金融支持海洋經濟面臨許多困難。
一、海南省東方市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東方市位于海南省的西南部,海域優勢非常明顯,海岸線長度128.4公里,八所港是我國最西邊的深水大港口,海洋資源十分豐富,已建成一個海南西部最大的漁港和天然氣碼頭。
(一)漁業經濟持續發展
近年來,海南省東方市漁業經濟發展實現穩中有進,進中有好的良好態勢,漁業經濟較快增長,水產品總量穩步增加,水產品市場運行平穩,漁民收入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2014年末海洋漁業經濟總產值5.42億元,同比增長1.08%。水產品產量3.92萬噸,同比增長3%;漁業人口8912人,漁民人均純收入10100元,同比增長17.5%。第二,2014年末漁船總數607艘,其中,大中型漁船92艘,小漁船515艘。
(二)海洋工業發展迅猛
海南省東方市臨港工業園區的發展勢頭良好,吸引了中海油化工、甲醇、華能等一批臨海石化、電力、風力發電等大項目搶灘東方,構建了海南西南部臨海工業的強大格局。2013年末東方市海洋工業年總產值63.48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9.49%。其中,海洋化工業總產值61.67億元,海洋電力業總產值1.81億元,化工業成為東方工業新亮點,全年海洋化工產品產量203.16萬噸。海洋電力年發電量20994萬千瓦時,海洋電力現有裝機容量15.42千瓦時。
(三)海洋資源十分豐富
一是港口資源。海南省東方市自然港灣較多,小港、漁港資源豐富,八所港是海南省西部深水良港。二是灘涂資源。灘涂資源較為豐富,全市灘涂總面積約6900公頃。灘涂資源不僅是海水養殖業發展的主要載體,也是城市建設土地儲備和臨海工業建設用地的重要來源。三是海洋能源。東方市沿海蘊藏著較豐富的資源,如天然氣、海洋電力業、海洋鹽業、海濱砂礦,特別是沿海風力發電業發展較快。
二、海南省東方市海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海水養殖產業結構單一
東方市擁有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的天然地域優勢, 但2014年末全市海水養殖面積只有544公頃,年總產量0.69萬噸,產值2.01億元,不僅養殖面積小,且單產水平低,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東方市海水養殖產業結構單一,海水養殖依然以個體養殖居多,規模化養殖的大企業很少,加上蝦塘污染、種質退化、價格走低、對病害和反傾銷等環境脅迫的防御能力下降等問題,制約了東方市海水養殖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海洋捕撈業困境重重
海洋捕撈業在東方有悠久歷史,現全市有機動漁船近607艘,直接以漁業為生的人口8912人,2014年末生產總量達2.78萬噸,完成產值2.67億元。近年來,隨著漁業資源的不合理采掘與利用,漁業資源逐漸枯竭, 傳統作業區不斷縮小,加上生產成本不斷攀升,捕撈漁船和設備陳舊等因素影響,海洋捕撈業陷入了困境,從而使漁區經濟發展受挫,漁船生產效益下降,漁民收入增速趨緩。
(三)水產品加工能力不高
雖然東方市水產加工業呈現一種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但現代化大型水產加工企業不多,對比東方市豐富的水產品資源優勢,水產加工能力依然很低。在海產品開發方面,主要進行的還只是一些初級的食品加工,如干制品、保鮮品等,總體檔次不高,加工手段單一落后。
(四)八所港的發展空間受限
東方市八所港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稱,是我國最西邊的深水大港口,具備建設大港的自然條件,2013年末港口貨物吞吐量921萬噸,海洋交通運輸業總產值2.4億元,與國內大港相比,相去甚遠,可見八所港的自然條件雖具有明顯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卻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三、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信貸支持涉海漁業明顯不足
截至2014年末,海南省東方市直接用于支持海洋漁業經濟發展的貸款余額為1.12億元,僅占全市貸款總額的2.2%,占比較低。金融機構近年來側重把信貸資金投向盈利較快的房地產行業,導致金融支持海洋漁業經濟發展遲緩。
(二)信貸支持受制于抵押物不足
經調查,抵押擔保物不足是影響金融支持海洋漁業經濟的主要因素,目前銀行規定的擔保物為漁船證、房產證和土地證三類,抵押擔保物形式較為單一,63%的漁民未持有漁船證和房產證,70%的加工業主旗下工廠也多為租賃形式,未持有土地證,漁民和加工業主抵押擔保物不足。一方面,涉海產業持續發展,有效需求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因為抵押物不足無法提供信貸支持,從而形成結構性矛盾。
(三)民間借貸成為融資首選方式
通過對民間借貸情況調查了解,當地漁民多通過親戚朋友、生意伙伴、民間集資、民間借貸或地下錢莊獲得生產或流動資金,主要用于遠洋捕撈作業。借款期限多為三個月到一年,借款額度為3-20萬元不等,按月利率3~5%支付高額利息。由于民間融資手續方便、快捷、靈活,故已成為漁民支付出海抓魚、人工費、加柴油、加冰塊、加淡水等費用的主要借貸手段和首選方式。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政府的重視、引導、扶持是行業發展的有力基石,雖然東方市政府出臺了涉海產業的相關指導意見,但在政策的實施、措施的落實等方面尚未明確工作責任和工作目標,使得相關部門的工作難以有效推動開展。此外,特區政策不特殊,鼓勵和獎勵性優惠政策有限,“三農”貼息和“油補”工作進展緩慢,漁民貼息貸款及“油補”工作落實難,距離中央提出的“造大船,闖深海”設想相去甚遠。政府在優惠政策和財政貼息方面的扶持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金融機構發放涉海產業貸款的積極性,進而限制了漁業企業、特別是中小漁業企業的融資力度。
四、加大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調整發展思路,增強創新意識
為打造東方海洋強市目標,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調整工作思路,增強銳意創新意識,要把發展海洋經濟放在與發展陸地經濟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在積極鞏固東方市海洋經濟原有發展成果和不斷創新發展能力的基礎上,注重把陸地經濟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及成功經驗移植到海洋經濟中來,加強宏觀政策引導扶持,并做到政策上優惠,服務上細心,指導上到家。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全民性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全市從上到下自覺增強海洋國土觀念和海洋經濟意識,掀起大力開發海洋資源和發展海洋經濟的熱潮,使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優勢[2]。
(二)制定發展規劃,實施優惠政策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海洋經濟規劃,積極推動海洋區域產業發展。綜合規劃和協調好各類海洋資源開發的適度規模和合理布局,形成多層次的開發梯隊,促進濱海港口城市、臨海工業區和第三產業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政府還應在有利于海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以此推動東方市海洋經濟按照規劃發展。同時,各金融機構也要研究制定海洋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規劃,穩步推進銀行業服務捕撈行業經營機制的創新,開發海洋信貸產品,優化業務流程,努力實現金融服務海洋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
(三)加大政策引導,爭取補貼政策
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導,抓好具體措施的實施,利用海洋漁業對國家的特殊貢獻,爭取國家更多的補貼優惠政策,如可向國家申請增加對東方市的漁業燃油補助和南沙專項燃油補貼,將西沙和中沙作業漁船列入燃油補貼范圍,降低漁船出海成本,減輕漁民負擔。同時,向國家申請在不淘汰舊船的基礎上增加東方市造大船指標,對新造大船給予一定比例的造船補貼,以此增強東方市遠海捕撈船隊的規模。此外,政府應牽頭組建海水產品加工公司,通過降低涉海行業準入門檻,股份入股方式將民間資金引入到海產品加工行業。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補貼激勵下,形成積極推動海洋經濟和金融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四)加大信貸扶持,創新信貸產品
1.支持海洋捕撈,轉變作業方式。海洋捕撈是東方市主導涉海產業,金融機構要配合政府部門扶持漁民成立捕撈生產合作社,組織漁民采取公司加漁民耕海模式,提高漁民組織化程度,提高經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和承貸能力。引導漁船調整作業方式,實現遠海捕撈上“三大轉變”:從淺海作業轉向深海作業,從傳統的海特產作業轉向捕撈經濟魚類作業,從落后的魚產品加工轉向鮮活加工增值轉變。
2.支持漁船改造,突破抵押瓶頸。由于受到造船成本高和出海成本大的影響,深海作業受到了制約。為了響應中央提出“造大船,闖深海”的號召,東方市政府應鼓勵和支持漁船升級改造。各金融機構應創新抵押貸款模式,突破抵押物不足的瓶頸,開展海域使用權、船運證、漁船產權證、捕撈證和在建漁船等抵押貸款,支持漁民將傳統木質漁船升級改造為大型先進的鋼質漁船,切實改變落后的捕撈作業方式,促進捕撈效益的提高。金融機構要做好支持水產品加工廠升級改造,加大對大企業海水產品深度加工的扶持,拉長產業鏈,提高產能效益,提高海水產品產值。
3.調整信貸投向,優化審批流程。各金融機構要緊緊圍繞海南建設海洋強省的指導方針,努力調整信貸結構,合理把握信貸支持海洋經濟的重點。積極與地方政府、海洋漁業管理部門、漁業協會、各類養殖業協會等加強信息溝通,深入了解海洋漁業金融需求的規模、特點、承貸能力,探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的有效模式。優化涉海審批流程,放寬信貸審批條件,助推海洋經濟加快發展。加大對海洋基礎設施、海洋生態環保、海洋生物科技、海洋漁業等海洋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通過銀團貸款、專項貸款、聯合貸款、同業合作以及總行直貸、系統銀團或直接申請單列信貸規模等方式,提升授信審批效率,為漁民和中小企業提供授權授信額度,從貸款總量上加大金融支持。
4.創新信貸產品,改進服務方式。各金融機構要根據海洋產業資金需求特點,靈活、合理地確定貸款期限、利率和償還方式。積極開展面向漁民的信貸產品咨詢和相關政策宣傳,采取靈活的貸款和還款方式,支持涉海高新技術企業利用股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開展質押融資,大力支持自主知識產權研發項目,圍繞海洋生態、清潔能源產業,推廣低碳金融創新業務,因地制宜創新信貸產品,擴大貸款抵(質)押物范圍,積極探索適合海洋產業發展的多種信貸支持方式,加大對以使用權為質押的海塘灘涂養殖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不斷改進服務方式,促進銀行和保險服務相結合,開發適合海洋經濟發展需求的保險產品,充分發揮保險行業風險保障作用,進一步完善漁業政策性保險,提高漁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注重提高漁船、漁民特殊風險保險服務。大力發展航運保險、船舶保險和海洋環保責任險等險種,為海洋交通運輸業、船舶和海洋油氣業發展提供保障。
(責任編輯:張恩娟)
參考文獻:
[1]海南省政府辦公廳.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瓊府辦〔2013〕22號)[R]. 2013.
[2]吳海燕,白福臣.湛江海洋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漁業經濟,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