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蒯連會的視覺圖像世界,讓閱讀者清晰地看到藝術新一代對當代社會和藝術人生的真誠思考和激情表達。
熟悉蒯連會的人都知道,她有著令同輩人艷羨的從藝經歷,這也為她的藝術之路提供了充足的知識儲備,使其可以隨心隨性游刃有余地穿行在藝術、生活、工作、交游間。但無論是藝術的追尋,生活的苦悶,或者說工作的枯燥,都沒能阻擋或改變蒯連會。她依然是這樣的堅定,這樣的從容,這樣的快樂,但在堅定、從容、快樂的背后,也讓閱讀者看到了一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蒯連會,看到了一個在藝術之路上孜孜以求,不斷探索,不斷變幻視覺表達方式的蒯連會,看到了一個以自我的真誠與激情去不斷完善自我的蒯連會。
其實走近蒯連會的視覺圖像世界,也就是走近了蒯連會這個人,閱讀蒯連會的圖像,你才會真正了解她的精神世界。
蒯連會的視覺表達充斥著一種語義的混雜性和圖像的多變性,這也導致對其作品的閱讀有種難度,但從她近期的視覺表達亦可知曉她的視覺思考。她沒有沿著一種既定程式作線性思考,盡管這種線性表達可能更為有效,她選擇的其實是一種既艱難又復雜,且難以言說的藝術之境。她經常是多種風格、多種系列同時進行,而對結果她似乎并不在意,單一敘事模式被這種多元敘事沖擊著,變奏碰撞出不同一般想象的藝術之火花。由此閱讀者看到了一個善于求變勤于求變的蒯連會。當“業余模特”、“春水東流”、“尋常系列”撲面而來時,閱讀者自然會循著蒯連會的圖像軌跡去探尋她的那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思考。
這是一種后革命時代對于我們日常生活邏輯進行追問和反省的一種思考,亦內化著蒯連會的一種精神結構,這種精神結構透過蒯連會一氣呵成式的激情揮灑,其實僅就彌漫在她的視覺表達間的色彩、線條、塊面、留白而言,或者從媒材的不斷改變而言,她時而油彩,時而丙烯,時而水墨,一種偶然性、碎片化時時侵襲著你,感染著你,若非很強的把控能力,是很難掌握并呈獻給閱讀者的。其間有控制、有節奏,但又能恰如其分、張弛有度,從而讓閱讀者看到一個不再以真實性為目標,而是展示一種自我的真實與真誠。她在自覺與不自覺間,畫出了自己心中的訴求,準確地傳達出對于這個時代的自我思考。在其貌似純形式的表達和無敘事間,在其抽象的敘事表象下,一種抗拒著日常生活的麻醉的勇氣油然而生,撲面而來。雖然蒯連會對于點、線、面、色的駕輕就熟,就是透過這些極簡的視覺語符,她得以不斷表現自我、再造自我、深化自我,從而把自我的感性、感情、個人生存、個人經驗、個人價值充分展現給閱讀者,雖然她清醒地認識到對藝術的認知、價值的判斷和現實的虛妄有時是那樣的荒誕,但現實的虛妄又使得她不得不在凡庸和日常的生活中和這個虛妄的現實、生存的窘境去做無限的游戲,游戲的結局只能是回歸心靈,回歸那個自我營構的精神家園。在這個自我營構的精神世界中,她才可以無拘無束,真情流動,這是蒯連會的個體美學和人生主張。這是一個有著脫離現實世界的野心,試圖用視覺的癲狂和才情來表現一個真實的世界,那就是用無意識來消解意識形態的紛擾,用個人經驗來消弭集體主義經驗,而彌漫其間的深度體驗則是一種對規則的蔑視,對權力的反抗,對體制的逃離,和地自由的生活方式的追尋。
雖然蒯連會生活在這凡庸而又日常的社會里,但她用自我的視覺思考,去抗拒日常生活的麻醉和“清規戒律”,彰顯出去和那個渾然被秩序安排好了的命運抗爭的勇氣和自信。她帶著自我的一種堅韌和努力向著心中的那個真實世界走來。盡管這個真實世界就如她的“春水東流”般稍縱即逝或無法把握,甚或有些虛空,但恰恰是這種充滿著無法把握的不確定性,才會帶給我們更多精彩的可能。因為“人生的意義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謎團”。蒯連會的視覺講述就是這樣在無限地跌宕……
《大話西游》的主題曲《一生所愛》唱得好:
“在世間,難逃避命運;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由此,透過蒯連會不厭其煩的視覺講述,不知疲倦的視覺耕耘,及其內化于心的視覺精神訴求,看到了藝術新一代正向我們走來。這才是當代藝術走向未來的力量所在。
2015年9月7日16:30于
東湖三官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