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條件的改善,使人有了更多的冀望,長壽、高壽、甚至青春常駐,這些古老的話題,又一次擺在了人們的面前。與以往不同的是,在以前,這些愿望顯得有些奢侈,是修道高人、達官貴族們的專利,而在今天,普通老百姓們也有條件去實現這些愿望了。
不管是繁華都市,還是寧靜小城,都可以見到一家家風格各異的養生館,似乎在告訴人們:養生時代已經到來。雖然處處可見養生館,但要找到一家真正讓人滿意的,并不容易。大街小巷的養生館,更多的是一些足浴、桑拿店,是一些供中青年人消遣的地方。正因如此,雖然不少人想投資這個行業,但具體做什么項目才是消費者真實所需,該做成怎樣的形態,定位該高端還是普通,都讓投資者有所疑惑。
奢雅派:為中高端人士定制的尊享服務
在現有的養生館中,有兩種常見的代表形態:一種是開在星級酒店或繁華街道的高端養生會所,在數量上,這種類型占少數,我們可以稱作“奢雅派”;一種是開在離住宅小區很近的街面,或直接在小區住宅里改裝而成的養生保健館,這種類型在數量上占多數,它們的環境沒那么高大上,但勝在便利、溫馨,我們可以稱之為“便民派”。
“奢雅派”養生會館要適應當下的社會,其關鍵并不在“奢”,而在“雅”。在過去,也許只要裝修奢華一點,就能得到高端人士的追捧,但當下,中高端人士面臨巨大的壓力,除了身體的養護,疲勞的緩解,大家也希望能得到心理的放松。“雅”,強調的是環境不一定多么堂皇,但一定要清爽雅致,而且要加入讓人享受閑適時光、緩解身心壓力的高雅內容。
以走高端路線的“尊悅會”修養會所為例,該會所位于皇冠假日酒店負一層,其裝修并不是富麗堂皇的感覺,而是融合了現代簡約、中式清雅的風格。與大多數養生會館不同的是,這里除了有常見的SPA養生、干蒸、濕蒸等身體調理項目,有恒溫游泳池、健身房、太極練習場等運動場所,更有茶道、香道、古琴、字畫等高雅活動。
這是一個很大的創新,也是對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精髓的發掘和繼承。說到養生,以前大家的印象是食療進補,現在則是中醫理療和西方保健項目,如推拿、艾灸、拔罐、SPA等,但大家往往忽視了中國養生文化最重要的一塊:精神調養。無論是《黃帝內經》,還是道家養生思想,事實上談得最多的,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寧靜,使精神內守。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品茗、聞香、聽琴、賞鑒等雅逸活動,正是讓人遠離浮躁,獲得恬靜的上佳選擇。
尊悅會致力傳承中醫養生文化,打造健康養生品牌,推廣人文空間,倡導現代美學生活。這是一個身心同修的地方,不僅有舒適的環境,清雅禪意的意境,更有體貼的服務和至尊的享受,在全面改善客戶體質、身體機能的同時,傳播積極健康的生活理念、人生態度及充實的社交生活。
會所內配備的恒溫游泳池,采用先進的水循環處理設備,24小時循環過濾,保證衛生安全的水質,并且游泳館內配備有干、濕蒸房、淋浴間,是休閑養生的理想選擇,讓人在工作之余,能夠享受悠閑的閑暇時光。
這樣高端雅致的設施,在一般的養生會館中,極難做到。而“奢雅派”養生會館,本就是為中高端人士定制的尊享服務。高雅的場所,尊貴的服務,規范的項目,自然能讓人心生喜悅,悅享養生。
便民派:便利實惠才是硬道理
如上所述,高端的養生會所,投入大,自然收費也不便宜,客戶群體主要針對中高端人群。相反,另一類養生館,就生長在普通的住宅小區里,或是臨近普通市民的地方。
這類養生館,往往面積不大,裝修也沒那么高大上,因為用住宅改裝而成,往往比較溫馨。最重要的是,它就開在小區里,主要的客戶群里,也來自周邊小區,幾步路就可到達,去的次數多了,往往與老板成了熟絡的朋友,沒有過多的商業氛圍。

在養生項目設置上,“便民派”養生館首要的是實用。譬如“益人生態瑜伽館”,位于成都金都花園小區內,是集瑜伽、納米汗蒸、修身美容為一體的綜合養生館。瑜伽,有助于舒展筋骨,具有療傷和防止受傷之功效,此外皮膚也是身體的最大排毒器官,瑜伽能讓人深層的韌帶腺體、器官得到按摩。而汗蒸不用水,不用氣,不用藥,安全舒適,蒸完后渾身通透,無論男女老少,春夏秋冬皆宜。
大家來這樣的養生館,目的往往也非常簡單。比如汗蒸,就是想出出汗,放松身體,美白皮膚;比如瑜伽,就是想瘦身,塑造體型。雖然瑜伽的功效遠遠不止于此,但關于冥想、靈修、身心靈等有點玄的詞,不會出現在普通老百姓的字典里。

瑜伽館老板姚堯,本身熱愛瑜伽,練瑜伽多年。在團購網站上,多數評論里都有幾個類似的表述:美女老板人很好,老師溫柔、漂亮、專業、有耐心。這些語言都很平實,但透露出這行要做到受人歡迎,態度親和是非常重要的細節。
探訪益人瑜伽館時,正好遇到一位中年女人到店里咨詢。老板為她耐心解答,盡管第一次見面,她卻很家常地削了一個水果遞給來客。據悉,如果辦年卡的話,在這里練一年瑜伽,只需不到兩千元,而且每天都有老師教習。除了實惠,就是非常便利。老板介紹說,有時候接到一些咨詢電話,我會先問她們住在哪里,如果離我們遠,我會主動勸她們找個離家近的養生館。
練一套瑜伽,再汗蒸出出汗,然后與朋友在店里喝一壺花茶,擺擺龍門陣,這是屬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自有樂趣在其中。
不過養生會館的從業人員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推出一些符合老年人養生的項目。照理說,養生需求最大的人群應該是老年人,但現在的養生館和消費者,多是中青年群體,針對老年市場的空間,還很廣闊。
中央《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要求:“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醫療保健、體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老年服務體系,切實提高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發展老年服務業,培育完善老年服務業市場,可以體現老齡事業市場化、社會化、多元化、福利化的特點,可以將社會利益驅動和經濟利益驅動整合起來,降低政府發展老齡事業的成本,從而更好地向老年人讓渡價值,促進老年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無論是“奢雅派”還是“便民派”,養生會館的蛻變與新生,只有定準位,有針對性地設置養生項目,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打造舒適的養生環境,才能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