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邊的水牛、田間的老農、舊時的手工農具和云霧繚繞的山野,品真堂的伙伴穿行在這些農耕時代的場景中,搜尋那些我們記憶深處的原味食品,又用年輕人擅長的互聯網技術,將這些美好的東西推廣給更多的人。
品真堂物產是一家有機生活體驗館,不僅為顧客提供安全健康的食材,還倡導一種自然健康、舒緩精致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實體店位于成都羊西線上的高端社區——中海國際,從最初的虧損到顧客盈門,品真堂用三年的堅持換來了有機物產的逆襲。
然而,實體店的輻射面積畢竟有限,往往只局限于所在區域內的社區居民。如何才能將自己的健康有機生活理念傳播給更多人,如何拓展自己的商業渠道?品真堂的方式是,以線下的實體店為基礎,以互聯網思維進行體驗式直銷,同時打通線上的淘寶、微信、微店、微博等網絡媒介,構建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平臺,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消費模式,滿足市場需求。

十月底,品真堂組織員工到川西理縣畢棚溝旅游,回程路過桃坪羌寨時,他們的“職業病”又犯了。大家都知道,桃坪羌寨不僅以神秘古老的羌寨和碉樓聞名,而且羌寨蘋果也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高原原生態佳品。既然是健康食品,品真堂的小伙伴們當然不會放過,游完羌寨后,集體到更深的山里,去尋訪當地蘋果園。由于羌寨蘋果生長在半高原地帶,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蟲害較少,自然也不需要農藥,因此不但生態無害,口味更是脆甜。品真堂的網絡營銷負責人李敬,隨即將果園環境,蘋果樹,以及蘋果切面等細節,一一拍照,貼圖到“品真堂養生匯”微群中,進行現場直播。結果短短一個小時內,就不斷有人預訂了三百多斤羌寨蘋果。
這樣的效率,是傳統銷售模式難以企及的。“不過這次我們并沒有賺錢,收購價五塊,賣給我們的會員也是五塊,只是抱著有好東西與大家分享的心態。”這也許是品真堂與一般食品商家的最大差異。一般的商家,直接從批發市場進貨,至于這產品是怎么來的,產地在哪里,生長過程是否無害,加工過程是否安全,是難以追溯的。但品真堂不同,其自營的“山作原生銀耳”,在通江陳河有自己的基地,從生產到加工,全程管控,除此外的其他產品,能進到品真堂銷售的,一定是他們親自到過產品的生產地實地考察,以保證食材的品質。品真堂老板石先科介紹說:“我們的會員,也可以跟著我們一起去實地探訪,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和精力去,那我們就是顧客的眼睛,我們幫顧客去看,然而以圖文的方式,通過網絡媒介,像直播一樣介紹給顧客。這樣他們就會有一個直觀的判斷,這件東西到底值不值得買。”
好東西如何與人分享?傳播渠道最重要。微博、微信等互聯網新媒體的興起,讓商家找到了一條除傳統廣告外的另一條捷徑。

在微信上,品真堂有自己的“山作銀耳伙伴群”及“品真堂養生匯”,每天早上,群主李敬會發布當天的天氣情況,定時推送一些養生小知識,發起話題討論,發起拆禮包活動等,活躍微群氣氛,增強群員粘合度。這是個繁瑣的工作,不分上下班時間,要隨時關注群內動態。而不管是QQ群還是微信群,都有個大忌,就是越來越多的人發廣告,最后成了一個廣告群。“我們的群里也有一些合作商家,如果人家一發廣告就把人家踢了,那未免太不近人情了,那怎么辦呢?我特意定了一個群規,在中午十二點到一點之間可以發廣告,但發廣告前要先發一個紅包,這樣群員的心理就會平衡點。”李敬說。這樣一來,品真堂兩個微信群都一直維持著高熱度,大家把這里作為一個交流放松、傳播和學習養生知識、關注有機生活方式的平臺,相處融洽,彼此的認同度高,于是才能出現羌寨蘋果被一搶而光的情況。
蘋果運到店里后,群主會在群里通知會員,會員到店付款提取就行了。品真堂內除了生態有機的食材外,也有健康美味的早餐和有機小火鍋。但為了保證新鮮和品質,店里準備的量并不多,很多時候到店后,都已經賣光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會員可以在微群里進行預訂,讓店員準備好自己所需的食物,到店后就可以用餐了。這樣的線上線下配合,讓消費者在方便快捷的同時,享用到高品質的美味有機餐,因此深受顧客青睞。
除了微群,品真堂還擁有自己的“山作銀耳”服務號和“品真堂物產”訂閱號,與一般的公司微信號不同,這兩個號并不局限于發自己的產品相關信息,而是推廣有機生活方式,倡導健康綠色生活,秉持輕緩快樂的生活理念,凡符合自己風格的內容,都向讀者推薦。對新媒體的重視,直接體現在投入上,為了更好地進行網絡推廣,品真堂竟然還花重金請漫畫師創作了自有品牌“山作銀耳”的系列漫畫故事,請專業公司為銀耳基地拍攝了媲美大片的記錄片。對于一個尚處于起步階段的綠色食品公司而言,這樣的投入并不多見。
現在正在籌劃的品真堂物產微店,將會鏈接到他們的公眾號下拉菜單,采取分銷的形式,逐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李敬解釋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形式,分銷商在網上開一個分店,手機操作,進行信息發布即可。有人下單的話,我們總店會代他發貨,一旦成交,分銷商就能分到利潤。當然,也不是誰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分銷商,我們會對對方的資質進行審核。”
當然,現在的網絡電商,要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并不容易。現在大家都有一個習慣,買東西之前一定要先去了解產品,一般就是百度問度娘。“如果百度上搜索一點信息沒有,那買家就會覺得不可信,從而很難產生購買。所以我們為山作銀耳編輯了百度百科,也會在百度經驗、百度知道、百度貼吧等發布相關信息,介紹山作銀耳的產地,營養,食用方法等,慢慢去樹立山作銀耳的品牌。大家知道通江段木銀耳,但未必知道山作這個品牌,這就需要我們去不斷強化。”
問及山作這個品牌的含義,李敬回答,山作,即大山之杰作。像一棵樹,吸風飲露,感受四季輪回,直至開花結果綿延萬代。大山無語,卻成就這一切,見證這一切。

品真堂的老板和員工都是年輕人,一群年輕人,放下城市中水泥森林的喧囂,回歸慢節奏,重拾靈性生活的美好。溪邊的水牛、田間的老農、還有舊時的手工農具和即將失傳的手藝人,他們穿行在這些農耕時代的場景中,搜尋那些我們記憶深處的原味食品,又用年輕人擅長的互聯網技術,將這些美好的東西推廣給更多的人,在成就大眾健康生活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有機不僅是產品,有機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在從事有機事業,也是在踐行簡單快樂的生活。”李敬如是說。
沒錯,品真堂收集大山中默默生發萌芽的美好,還給現代都市里的人們一個關于隱逸山野、回歸田園的夢,詩意卻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