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面是意大利人餐桌上的靈魂,保羅·百博德(Paolo Barilla)每次從國外出差回家,總要美美地吃上一頓犒賞自己的胃。作為意大利面食生產商百味來(Barilla)集團副總裁和家族企業的后人,他更是從小就熟悉意面的味道。
不過,在讓同樣創造了悠久面食傳統的中國人愛上意面這種舶來品之前,必須先讓意大利面習慣中國的炒鍋。這是百味來兩年前做出的決定。百博德帶領團隊鉆進中國人的廚房考察,將目光鎖定最普通的炒鍋,研發適合中國人隨手烹飪的意大利面。
彼時,百味來85%的營收來自經濟增速放緩的歐洲,并已在烘培領域發力多年。它重新將業務重心轉移到意大利面食和面醬上,巴西、俄羅斯和中國則成為其大舉投資或亟待發掘的新興市場。
這是一石二鳥的計劃。在歐洲,以基礎食材繼續夯實“家庭必需品”市場;在新興市場,則從基礎烹飪著手尋求突破。
探路
一包面,一口鍋,5分鐘—這是百味來去年11月在中國推出的意面新品關鍵詞。盡管很多外國人只能叫出意面的大名兒“Pasta”,但其種類早已如萬花筒般豐富—斜管、螺旋、貝殼、蝴蝶、蝸牛、菠菜……單單形狀,意大利面就逾百種。百味來從中挑選了4種作為新品首發陣容:香濃芝士通心粉、辣椒番茄螺旋形意面、奶油蘑菇通心粉以及蔬菜螺旋形意面。表面上,這是派送1000個樣品供人品嘗反饋的結果。實際上,為了弄清中國人的口味,百博德帶領市場調研團隊長時間駐扎中國—到典型家庭吃面,跟掌勺人聊天,仔細查看廚房用具……
他們跟中國消費者溝通,最常問的是“為什么不做意大利面呢?”回答都很干脆:“不知道怎么做。”和中國面條相比,意大利面煮面時間長,中國人也不擅長烹制意面醬配料。于是,百味來推出的新品形式類似方便面,醬包和面封裝在一起?!拔覀儗祹煾笛芯康梅浅I钊??!币晃话傥秮礓N售主管說。而在百味來廚師部門負責人羅伯特·博樂修(Roberto Bassi)看來,意大利面的靈魂就在醬包里。“這里面包含30分鐘做出意面所需的全部調料,只不過我們使用技術和經驗將其濃縮起來。”他補充說。百味來盯住意大利原汁原味和中國口味的交集,將蘑菇、肉類外加炒鍋作為攻占中國人味蕾的第一步。
年輕人正引領著全球意大利面的趨勢:短時高效,美味健康—蛋白質含量豐富,脂肪含量少以及含鹽越低越好。百博德在紙上畫了一張坐標圖,縱坐標為做一頓飯的時間,橫坐標是年代—50年代,做一頓正餐平均需要3小時,2010年則縮短為30分鐘?!拔覀兊哪繕耸亲屓藗冇酶俚臅r間享用同樣的品質?!卑俨┑聦Α董h球企業家》說。
求變
1988年,百博德經由澳門到廣東,第一次踏足中國。2013年,他再次來到廣東,這座城市已煥然一新。他感慨其他國家很難看到這種變化,百味來也在調整適應中國這個獨特市場。
在長達15年的時間里,百味來一直通過進口商運營中國市場。盡管銷售額以年均30%左右速度飆升,但仍屬于自發增長,且無法深入了解市場行情。百味來2013年在上海成立中國分公司,希望將增長有體系地、優質地持續下去?!胺止居?0位曾留學意大利的中國員工,入職前都在意大利總部接受了專門培訓。”百博德補充道。
百味來的直銷方式是自己進口,然后跟本地較大的分銷公司合作。目前重點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也有布局。重心放在西式快餐較多的地區,然后逐步擴大范圍。
為了應對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分公司成立了獨立的產品營銷部門?!盁o論在產品的豐富程度還是管理的復雜度上,中國速食面市場都遠遠高過歐洲?!币晃话傥秮碇袊N售主管強調,“歐洲市場是靜態的,穩定飽和,而中國市場則在不斷變化?!?/p>
就目前中國市場而言,與中國面條相近的寬面(Pappardelle)和細面(Spaghetti)銷量最好,但百味來并不滿足于此。它試圖從其現有的150款意大利面中找到更多契合中國市場的可能。
自身傳統是百味來的邏輯起點,家庭理念就在其中。“吃面的幸福感并不僅僅來自意大利面本身,還有跟親朋好友的分享,這往往超越了一道面的價值。”百博德告訴《環球企業家》,他最喜歡的還是母親親手做的最為普通的番茄醬汁意大利面。
值得一提的是,百味來在2012年從聯合利華挖來克洛迪奧·科爾扎尼(Claudio Colzani)擔任全球執行總裁。在聯合利華工作了20年的科爾扎尼氣勢如虎:“我們希望利用八年時間拓展集團業務,使父輩135年來努力打造的百味來集團規模翻番?!北藭r其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到2017年集團營收額將達到60億至70億歐元,來自新興市場的收入將占公司總收入的15%至20%。
在中國市場,百味來已然摸到了一些門道。2014年“雙11”,其網店營收總額為400萬元,在意大利面類位列第一。
傳承
“為人們提供好的食品,這些食品亦是我們愿意提供給自己孩子的?!边@是百博德從父親彼得羅·百博德(Pietro Barilla)那兒繼承的一句話,也是自其參與集團經營后一直珍惜并遵循的信條。
自1877年發軔于意大利帕爾瑪(Parma)的一家面食及面包店,百味來集團已近140年歷史。如今家族企業由第四代成員吉多·百博德(Guido Barilla)、盧卡·百博德(Luca Barilla)和保羅·百博德(Paolo Barilla)三兄弟領導和管理。
百博德的爺爺里卡爾多·百博德(Riccardo Barilla)從13歲便開始工作。他曾有這樣一段回憶:“父親會讓我用手推車搬運成袋的面粉,然后用傳統磚爐將它們做成面包。幾年之后,我和父親開始在每天18小時的工作之后利用業余時間制作面包,并在母親和姐妹打工的小店進行販售?!?/p>
百博德的父親彼得羅·百博德曾在二戰中被派往蘇聯前線,而百味來的部分廠房亦毀于空襲。1950年,彼得羅前往美國學習市場營銷。1952年,百味來終止面包生產,將重心轉移至意大利面上。之后,其市場逐漸擴大。
自上世紀80、90年代,百味來開始國際化進程。先進軍離意大利較近的歐洲國家,又花費十多年立足北美市場。兩年前,其在巴西也開拓了業務。根據2013年數據,百味來共生產產品(包括意面、醬汁以及烘培食品)200萬噸,出口超過100個國家,凈銷售額逾35億歐元;其員工超過8000人,在全球擁有30家生產基地,研發投入為4千萬歐元。
百博德希望百味來在中國取得像在美國那樣的成功。1995年,百味來進入美國,當時美國已有較大的意大利面市場。于是,其對市場定位和銷售網絡做了深入調查,15年后,百味來在美國已占據30%的市場份額?,F在,他們把這種方法復制到中國。
細節至關重要?!斑@個行業不允許人犯錯誤,因為關系到千千萬萬人的健康。所以我們要把可能犯的錯誤通過體系管理消除,或者至少降低到最低限度?!薄鞍俨┑戮训卣f。
在意大利面的所有制作工序中,百博德最愛混合和擠壓面條的工序,“因為可以目睹產品誕生,帶著溫暖的香味。”他說。
在30歲加入百味來之前,百博德做了10年專業賽車手。“技術更新總是快過技巧更新,每15天就要進行相應調整,而且每年都需要把以前所做的事情重來一遍?!卑俨┑禄貞浀?,“賽車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作為企業管理者更多關注的是整個運作體系的發展?!眱烧咭灿泄餐ㄖ帯獔讨诩夹g創新和細心觀察,面對的都是永無止境的高峰?!澳阋詾橐呀浀竭_頂點,但接下來還有更高的山頭。”百博德說。
作為食品企業,這樣的“山頭”主要有產品營養問題、環保問題以及食品安全問題。2013年,百味來公布新興戰略計劃“Good for You, Good for the Planet”,旨在推廣健康快樂的飲食習慣,并減少環境影響?!白罱?年,生產過程中水的消耗降低了30%左右,同時跟產品相關的包裝材料98%都可以回收?!卑俨┑卵a充道,“生活環境及其他方面的挑戰層出不窮,但我們認為只要保持這個方向,并且持續努力,總是沒錯的?!?/p>
百博德戴著一塊普通黑色電子腕表。“30年前,我有一塊一模一樣的手表,后來丟了。兩年前在紐約看到這個,就買了下來。”他笑稱,這樣似乎可以讓自己年輕30歲。
即便早已告別了賽車生涯,運動仍是百博德生活的一部分。假期中,他喜歡騎著登山自行車穿梭于丘陵地帶,翻過一個又一個并不陡峭卻饒有韻致的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