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全國277名中小學正職校長的調查顯示:校長在行政事務上花費了工作時間的45.98%,其后依次是教育教學管理與實踐、參加學習和培訓、社會事務、教師管理,整體的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校長每天工作時間過長,有68.1%的校長每天在校工作時間為9個小時以上。校長需要高度重視時間的分配與使用,將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要素和手段來加以研究和重新認識,切實提升履職的效能。
關鍵詞:校長;時間分配;效能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2-0030-06
一、基本情況
2013年6—12月,為了解校長時間分配的相關情況,筆者在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校長培訓中心等單位先后對3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正職校長展開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277份。調查是在課堂上集中答卷,保證了答卷時間的充分性;答卷是無記名的,保證了答卷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真實性;參加培訓的校長來源廣泛,保證了答卷內容的代表性。
本調查問卷主要采用了《中小學校長工作時間分配問題的研究》中的調查問卷[1],并對問卷進行了適當修改,以符合研究者的設計需要。數據處理采用了SPSS17.0(漢化版)軟件,同時輔以excel軟件。
二、假設與估算
假設:校長們每周工作時間普遍較長;校長的性別、任職年限、學校層級、學校規模不同,時間分配情況也有所不同。
在問卷中,有一些答案就是時間值,例如:“巡視校園每天約0.5小時”;有一些答案是次數,例如:“參加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會議(平均)每月2次”。前者可以直接進行時間的數據統計,而后者則略顯復雜一些。為了便于統計和分析,結合校長們的日常工作特點,以及筆者多年從事中小學校長工作的實踐經驗,本項研究對問卷中校長參與的一些活動進行了估值,然后根據活動的次數轉換為每周的單項工作時間(每周按五個工作日計算)。估值情況如下:接待來客來訪一般每次5分鐘到半小時,平均0.3小時;任課每課時計為0.75小時(此處忽略了中學、小學的課堂時長差異);參加學校各職能部門會議每次計為1小時;參加學生活動,每次計為1小時;聽課(含評課)活動,每次計為1小時;參加教研組活動、年級組活動,一般每次平均1.5小時;青年教師培養活動每次計為1.5小時;參加班主任專題活動、畢業班教師專題活動、老教師(含退休教師)活動,一般每次平均2小時;主動與教育主管部門、社會有關部門聯系每次計為2小時;參與社會活動一般每次4小時;參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與非教育行政部門的會議平均每次4小時;迎接檢查每次一般4-8小時,計為6小時;參加各類學習按6小時/天計算。
問卷中的校長工作時間分為五類:①教育教學管理與實踐。包括任課、備課及批改作業、聽課(含評課)、參加教研活動、參與學生教育等。②教師管理。包括參加班主任活動、老教師(含退休教師)活動、畢業班教師活動、年級組活動、青年教師培養等。③行政事務。包括每天巡視校園、處理公文、接聽電話、接待訪客、參加校內會議和上級會議、迎接上級檢查、主動聯系主管部門等。④社會事務。包括參加上級非教育部門會議、迎接非教育類檢查、主動聯系社會部門,以及參加社會活動等。⑤學習培訓。包括每天在校的閱讀(看書、讀報),以及到校外參加各類學習和培訓。按照問卷調查的實際情況以及數值估算情況,對問卷數據進行合理處理后,得到校長們每周的工作時間分配情況。需要說明的是,一些學校周末可能另外組織補課、學生自習,校長和教師們也必然會增加一些工作量。這些不在統計范圍之內,未予考慮。
三、校長每周的工作時間分配情況的統計與分析
1.教育教學管理與實踐的時間分配
校長參與教育教學管理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親自擔任課堂教學任務、備課和批改作業,可以通過聽課的方式,也可以參與教學研究活動、課題研究活動、學生教育活動,通過多種途徑來了解教育教學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往往要求校長必須承擔一定量的教育教學任務,而從實際情況來說,大部分校長往往不能很好地貫徹這一條,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校長們面臨著太多的瑣碎事務。誠如某位校長說的,“我每個星期上四節課,幾乎沒有哪一個星期能夠嚴格按照課表來完成教學任務的,總是要把課調過來、調過去,搭班的老師都很有意見。”因此,就出現了這樣兩種現象:第一種,校長的課堂教學任務表與某一位教師的課程表是重合的,意味著這位老師隨時準備替代校長去上課。也就是說,校長的課表是真的,上課也是真的,但是校長沒有百分之百地完成上課任務。第二種,校長也有一張課程表,但那僅僅是應付上級檢查的,校長根本就沒有打算真正走上講臺去上課。有一位校長說過,“與其不停地調課,不能真正完成教學任務,貽誤了學生,還不如多花一些時間去聽課,反而能夠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學實際情況。”這種說法,應該是代表了許多校長的真實想法。由于許多校長已經習慣于在上級考核時填報一個虛假的任課時數,因此,這份問卷中的校長任課時數、備課及批改作業的時間數據真實性值得懷疑。為了便于統計和分析,姑且相信此數據的真實性。
從表1可以看出,校長教育教學管理與實踐時間從高到低的分配排序依次是:備課、批改作業、任課時數、聽課、參加教研活動、學生教育,每周的總投入9.57小時。作為一把手校長,通常是遵循“教而優則仕”的路徑,從優秀教師成長為校長。他們并不缺乏教育教學經驗,只是作為校長,需要隨時了解和把握學校內的教育教學真實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校長平均每周花費在任課、備課及批改作業上的時間達6.40小時,是否太多?在實際工作中,聽課應該是校長們把握教育教學脈搏的重要渠道。從調查結果來看,每周聽課(含評課)一節課及以下的校長占總數的25.7%,51.5%的校長每周平均聽課兩節,22.8%的校長每周聽課三節及以上。如果占總數25.7%的校長在這方面也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如果所有的校長們能夠把任課、備課及批改作業的時間挪一些到聽課上來,也許對于教育教學的了解和領導效果會更好。
結合表1、表2可以看出:
①校長的性別與任課時數、備課及批改作業、聽課、參加教研活動、學生教育等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②校長的年齡與任課時數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年齡越長,任課時數越少;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③校長的學歷與任課時數、備課及批改作業分別呈非常顯著和顯著的負相關——學歷越高,任課時數越少,備課、批改作業時間越少;與聽課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學歷越高,聽課越多;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④校長任職年限與任課時數、備課及批改作業、聽課、參加教研活動、學生教育等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⑤學校層級與校長任課時數、備課及批改作業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從小學到高中,校長的任課時數、備課及批改作業時間依次明顯減少;與聽課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學到高中,校長聽課時間明顯增多;與參加教研活動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學到高中,校長參加教研活動時間逐步增多;與學生教育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⑥學校規模與校長任課時數、備課及批改作業呈非常顯著的負相關——從學生數在500人以下的小型學校到學生數在3000人以上的巨型學校,校長任課時數、備課及批改作業時間依次明顯減少;與聽課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型學校到巨型學校,校長聽課時間明顯增多;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總體來看,校長年齡、學校層級、學校規模這三項指標都與校長在教育教學管理與實踐上的時間投入呈顯著或非常顯著的負相關。即:年齡越長,投入時間越少;學校層級越高,投入時間越少;學校規模越大,投入時間越少。
2.教師管理的時間分配
在學校里,教師管理是校長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內容,為便于統計和計算,筆者選取了組織或參與班主任專題活動、參加老教師(含退休教師)活動、組織或參與畢業班教師專題活動、參加年級組活動、青年教師培養等五種類型的活動來分析校長對于教師管理的時間投入。
結合表3、表4可以看出:
①校長的性別與各類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②校長的年齡、學歷與參加畢業班教師活動有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年齡越長、學歷越高,參加畢業班教師活動的時間投入增加非常顯著;與參加年級組活動顯著正相關——年齡越長、學歷越高,參加年級組活動所投入的時間越多;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③校長的任職年限與參加畢業班教師活動有顯著的正相關——任職年限越長,參加畢業班教師活動的時間投入越多;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④學校層級與校長參加畢業班教師活動、老教師活動、年級組活動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學到高中,校長在這三類活動中所投入的時間增加非常顯著;與青年教師培養活動呈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學到高中的校長參加這類活動的時間逐步增多;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⑤學校規模與校長參加畢業班教師活動、青年教師培養活動呈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型學校到巨型學校,校長參加這兩類活動的時間逐步增多;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總體來看,校長學歷、年齡、學校層級、學校規模這三項指標都與校長在教師管理方面的時間投入呈顯著或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即:學歷、年齡越高,投入時間越多;學校層級越高,投入時間越多;學校規模越大,投入時間越多(巨型學校校長在此略低于普通規模學校校長的時間投入)。
3.行政事務的時間分配
校長作為一校之主,每天應對各種行政事務也必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到底有多少,通常情況之下大家不會去一點一滴地細細統計。為了便于計算和比較,筆者把校長們的主要行政事務羅列為巡視校園、處理公文、接聽電話、接待預約訪客、接待臨時訪客、校內會議、上級會議、迎接上級檢查、聯系主管部門等幾類。
結合表5、表6可以看出:
①校長的性別、任職年限與校長的各類行政事務上的時間投入沒有顯著的關聯。
②校長的年齡與校長聯系主管部門有非常顯著的負相關——年齡越長,聯系主管部門的時間投入減少非常顯著;與校長處理公文有顯著的負相關——年齡越長,處理公文的時間投入越少;與校長接待臨時訪客有顯著的正相關——年齡越長,接待臨時訪客的時間花費越多;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③校長的學歷與校長巡視校園、接待預約訪客有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學歷越高,巡視校園、接待預約訪客的時間花費越多;與校長接待臨時訪客有顯著的正相關——學歷越高,接待臨時訪客的時間花費越多;與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④學校層級與校長巡視校園、接待預約訪客、接待臨時訪客有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學到高中,校長在這三個方面的時間花費增加非常顯著;與校長處理公文、聯系主管部門有顯著的負相關——從小學到高中,校長在這兩方面的時間花費逐步減少;與校長的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⑤學校規模與校長巡視校園、接待預約訪客、接待臨時訪客有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型學校到巨型學校,校長參加這三類活動的時間增加非常顯著;與接聽電話有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型學校到巨型學校,校長接聽電話時間顯著增加;與校長的其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總體來看,學校層級、學校規模這兩項指標都與校長在學校行政事務方面的時間投入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即:學校層級越高,投入時間越多;學校規模越大,投入時間越多。這也與我們日常所了解的實際情況非常吻合。
4.社會事務的時間分配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校長需要代表學校應對各種“門差戶事”,需要參加各類非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召開的會議,接受一些非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檢查驗收,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有時還必須主動去聯系社會有關部門,為學校發展尋求支持和幫助。在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中,這些工作被列為校長的“調適外部環境”的職責。
結合表7、表8,可以發現:
①校長的年齡、任職年限與校長參加各類社會事務沒有顯著相關。
②校長的性別與迎接各類非教育類檢查有顯著的負相關——男性校長花費的時間要多于女性校長;與參加其它社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③校長的學歷與參加非教育部門的會議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學歷越高,參加此類會議的時間越少;與參加其它社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④學校層級與校長迎接非教育類檢查、參加社會活動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學到高中,校長在這兩項社會活動中所花費的時間增加非常顯著;與參加其它社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⑤學校規模與校長迎接非教育類檢查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進一步的數據分析發現,相對于小型學校與巨型學校,普通規模學校的校長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應對各種非教育部門組織的檢查驗收;與校長參加各類社會活動有著顯著的正相關——普通規模與巨型學校的校長,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參加各類社會活動;與參加其它社會活動沒有顯著相關。
總體來看,學校層級與校長在社會事務方面的時間投入呈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即:學校層級越高,校長投入社會事務的時間越多。
5.學習(專業化發展)的時間分配
沒有學習就沒有進步,校長應當是終身學習的楷模。在調查中,主要將參加校外的學習培訓、校內的看書讀報作為校長學習的主要方式加以統計和分析。
結合表9、表10,可以看出:
校長的性別、年齡、學歷、任職年限、學校規模,都與校長的學習行為沒有顯著的相關,只是學校層級與校長的閱讀時間有顯著正相關。
總體來看,校長的個人基本情況、學校基本情況與校長在學習培訓方面的時間投入沒有顯著相關。
6.校長每周工作時間
在問卷調查中,筆者請校長們對自己每天工作時間進行了估算,并以此來推算校長們每周的工作時間。校長自我估算的工作時間平均為每周(五天)44.41小時,而每周教育教學管理、教師管理、行政事務、社會事務、學習培訓等估算時間累積起來是41.60小時。兩個數據之間的差,可以理解為統計中的誤差,但是,筆者更愿意理解為校長每周工作中的其它性質的工作時間支出,這也與校長的日常工作實際相吻合。因為,校長們還要負責學校的發展規劃,還要負責學校的后勤管理和財務審批,而這些時間往往很難進行清晰地估算。
結合表11、表12可以看出:
①校長的性別、年齡、任職年限與他們每周工作時間沒有顯著的相關。
②學校層級與校長每周的工作時間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從小學到高中,校長每周工作時間呈現非常顯著的增長,高中校長的每周工作時間更是達到了48.37小時。
③校長學歷、學校規模與校長每周的工作時間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校長的學歷越高、學校規模越大,校長每周的工作時間也越長。
四、問題與警示
1.校長時間分配不夠合理
將調查中的校長時間使用分為五類,如表13,按照時間花費的比例順序依次是:行政事務、教育教學管理與實踐、學習和培訓、社會事務、教師管理,其中的行政事務占用了工作時間的45.98%,很顯然這不是校長應有的用時結構。這與華東師范大學顏惠珍的論文《中小學校長工作時間分配問題的研究》結論相同。
從表13中可以看出:
①校長每周45.98%的時間被用于行政事務,21.55%的時間被用于教育教學管理與實踐,兩者相比較,顯然用于行政事務的時間太多了。而深入分析后可以發現,行政事務中的一些時間(例如接待臨時訪客)可以大幅壓縮,從而達到節約時間的目的。
②校長用于看書讀報、外出學習培訓的時間占用比例達到了13.87%,顯然,校長的專業發展受到了校長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③從校長擔負的領導者、管理者、教師三種角色的角度來看,校長的管理者角色的介入過深,教師的角色使用時間不夠真實,而領導者角色的擔當較為模糊,從總體上讓人感覺到校長更多是在履行管理者的職能,且在較為被動地、缺乏計劃性地使用時間。
2.校長時間的分配與使用亟需引起高度重視
一位小學校長在問卷中寫道:“除了出差,24小時在校。”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有68.1%的校長每天在校工作時間為9個小時以上。照此推算,大多數校長每周在校工作時間都為45小時以上,而校長自估每周工作時間平均為44.41小時,可見,校長們的每天工作時間要超過他們自估的數據。這樣,就暴露出一對矛盾:一方面,校長每天的在校時間過長,另一方面,校長們的時間分配與使用顯然存在不合理現象。校長的時間分配與使用中呈現出來的時間投入現狀、時間的浪費問題、時間的效能問題、時間使用結構的合理性問題,亟需引起校長們的高度重視。
從表13中還可以看到,“其它支出”的耗時占6.33%,對于正職校長來說,占總量6.33%的時間用于處理問卷中沒有涉及到的瑣碎事務已經非常緊湊,如何還能夠再擠出時間來設計學校的發展規劃、文化建設,如何還能夠從容思考學校的整體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否可以理解為校長們往往缺少整體思考學校宏觀發展的時間?可見,校長們的工作時長、工作效能,都已經到了非重視不可的地步了。廣大校長在時間分配上不能再“跟著感覺走”,不能停留在拼時間、拼體力,而是要將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要素和手段來加以深入研究和重新認識,切實提升校長履職的效能。
參考文獻:
[1]顏惠珍.中小學校長工作時間分配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50-56.
責任編輯:楊孝如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choolmasters’ Time Allotment
SUN Jun, CHENG Jin-kuan amp; DENG Zhu
(Nanjing Jiangning District Enrollment Committee,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A survey of 277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masters throughout China by questionnaire shows that the time spent on administrative affairs by schoolmasters accounts for 45.98 percent of their working time, followed by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ractice,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and training, social affairs, and teacher administration, which is unreasonable in time allotment. Schoolmasters spend too much time on their work and 68.1 percent of schoolmasters spent over nine hours every day on their work in school. Findings seriously warn schoolmasters that they should not just follow their feelings but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their allotment and use of time for a higher efficiency.
Key words: schoolmaster; time allotment; performanc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