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在教育中”“基于教學”“為了學校”的“博客空間”為在線教育平臺,建構智慧的、精神的、課程的、科研的、評價的在線教育范式。以江蘇如東縣實驗中學教育文化為示例,明確核心價值觀是教育文化首要特質,行動與課程為教育文化的成長形態,傳承、變革與創新是教育文化形成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博客空間;教育文化;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5)02-0060-04
博客空間不是簡單的網絡日志,也不是一個僅為個人發表看法的網絡平臺,而是具有即時性、互動性、典型性的在線教育媒介。在博客空間示例下建構教育文化,具有兩層意義:一是建構具有先進性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具有典型性的教育實踐范式,并將優質教育資源呈現于博客空間這樣的公用網絡平臺之上,將優質的教育文化轉化為社會學習共同體的開放性、公益性資源,為教育現代化的實現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做出有益嘗試;二是建構具有教育文化特質的博客空間,在博客空間中展示學校文化特色和教育活動,尤其是開發教育文化微課程,依托博客空間的即時互動等特性,充分發揮博客空間的在線學習、評價與管理功能,在博客空間平臺上建構開放性學習范式,嘗試慕課學習形態,讓學校教育文化示例于博客空間,進而在博客空間的互動反饋中優化教育文化。據此而確立的博客空間示例下教育文化特質研究,既具有現實的行為價值,又具有前瞻性的深遠意義;既具有個體學校的實踐價值,又具有教育文化的普適價值。簡言其研究目的:一是建一所具有教育文化特質的實驗學校,二是建一個教育博客網站,并將二者整合為具有普適價值和推廣意義的在線教育范式。
一、“在教育中”“基于教學”“為了學校”的博客文化
博客是網絡媒介,在微信、推特等社區網絡流行的大數據時代,博客似乎已經落伍,但將一個學校網站上的博客媒介做出“博客空間”這樣的在線教育網絡平臺,需要對博客空間做出文化定位,而這樣的文化定位是讓博客空間獨具教育文化特質的前提,所以博客空間不是一般意義的博客,而是“在教育中”“基于教學”“為了學校”的博客空間。江蘇省如東縣實驗中學“博客空間”,是充分依據“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理念,突顯“以文化人”的教育文化功能,挖掘區域教育文化潛質,建立基于教育文化先進特性的實驗學校和具有典型范式的多元虛擬教育共同體,充分展示教育的實踐、理念、資源、評價、科研、課程、精神、智慧的在線教育社區。因此,博客空間的建設是基于“在教育中”“基于教學”“為了學校”的文化特性,并結合卓越學校理念的開發和推普,構建具有典型性的虛擬教育空間,研究教育文化的價值引領,著重在德性文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課堂文化、學習共同體文化、網絡社區文化等方面進行典型性實踐研究,在教育文化現象、文化形式、文化載體、文化自覺以及文化引領等方面形成實踐性個案示例,以此影響教師、學生、家庭、社會,將優質教育資源回饋于社會。
二、智慧的、精神的、課程的、科研的、評價的空間
教育文化不是單一的學校文化,也不是一元性的校園文化,而是包含教育文化現象、文化形態、文化載體、文化自覺和文化引領的文化外顯和內隱的行為模式。博客空間示例下的教育文化特質研究,正是基于此建構了智慧的、精神的、課程的、科研的、評價的在線教育范式。
從文化現象層面建設虛擬教育文化共同體。其目的是:研究典型性的教育文化個案,并在大數據時代建構一個多維度、多視角的教育博客空間;研究具有普及性、示范性的教育博客空間建設,推廣并普及“博客空間”在線教育。虛擬教育文化共同體是實體教育文化共同體的理想化和網絡化,如東縣實驗中學利用網絡將上海育鷹學校、浙江麗水實驗學校等三所學校建構為“東方麗鷹”卓越教育文化聯盟,將特色學校和區域教育文化有機融合,依托博客空間的信息互通與互動,做到資源共享,將教育文化做到最優化。江浙滬“東方麗鷹”卓越教育文化聯盟的目標指向為:一是卓越學校建設,主要以如東縣實驗中學的教育文化呈現為主體,兼顧聯盟學校、聯誼學校,博采眾長,優化教育文化資源。二是卓越學校聯盟建設,主要依托“博客空間”建設,統籌友好學校和聯誼學校,形成具有典型化的教育文化特質個案。卓越學校眾采江、浙、滬、新、青、甘、陜、湘、川教育文化精華,在2014年11月又與美國威廉斯堡中學結為友好學校,力求教育文化的中西合璧,以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文化差異與教育文化特質共性交融,以教育文化的差異性外顯豐富為兼容并蓄的教育文化特質。三是學校教育文化與家庭教育文化、社區教育文化、社會教育文化共融,回饋社會,呈現出智慧的教育文化現象。
從文化形式層面構建教育的德性文化。德性文化構建的第一要義是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鑄造有精神有靈魂有文化的“全面”的人,精神引領是教育文化特質的核心,在塑造完整的、自然的、社會的、公民的教育中,教師是具有精氣神的教師,學生是思想活躍的學生,家長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家長,這是理想的德性文化。博客空間的構建主要是在先進文化的精神引領之下,營造人文教化氛圍,借助專家引領、骨干示范、全體踐行的范式要求,讓博客空間成為教育的精神空間。博客空間不僅營造著師德師范的引領氛圍,同時也倡導著學生以及家庭的德性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先進文化的社會教化功能,以先進文化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先進文化濡染學生品性,以先進文化輔助學習型家庭建設,惠及教師的專業成長,惠及家庭教育的科學有效,惠及社會教育整體提升,呈現出精神的教育文化形式。
從文化載體層面建立在線學習課程體系。學校將微教學、微學習和微評價等微型課程引入到博客空間,在開發創新學校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借鑒慕課等在線學習網絡平臺建設,研究校本化的博客空間課程文化,將課程、課堂科學地構建在博客空間平臺上,將學校教育課程和學校特色課堂科學構建于一體,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合理交融,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統一于一體,從輔助課堂教學和互補學校教育兩大方面建立在線學習課程。輔助課堂教學,即依托博客空間拓寬課堂教學的外延,延伸課堂教學的觸角,實現課堂教學的效度,提高教育質量。互補學校教育,即依托博客空間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將隱性教育課程在博客空間顯性化,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的溝通,科學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優化教育的整體功效,使其呈現為多元化課程的文化載體。
從文化自覺層面改變教師專業成長生態。博客空間以教師專業自覺和教師教育研修為路徑,以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科學地將搭建在互聯網上的信息技術載體運用到教師專業自覺、生命成長以及教師研修管理之中,改變教師專業成長的他律模式,促進教師個體的專業自覺和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進而真正實現學校教育理想——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而文化自覺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博客空間示例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呈現出科研的文化自覺。
從文化引領層面形成互動共生的在線評價。博客空間具有信息互動反饋的即時特征,具有在線評價的即時性、互動性和共生性,在解決了評價機制的不可控性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教師與學生以及家庭與學校教育等評價形式,以即時互動改變評價環境,以公平公開營造評價氛圍,以在線評價和考試評價互補來加強評價管理,以量化和質化科學統籌,呈現出先進文化引領的教育教學評價形態。
三、核心價值觀是教育文化的首要特質
教育文化的特質首要為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文化歷史積淀和創新發展的產物。用先進文化引領教育文化發展,這是教育文化的根本特性。教育是上層建筑,從本質上看是精神層面的,學校的教育文化首先表現在學校的辦學理念上,只有辦學理念超前,才能引領學校教育實踐的先進性。如東縣實驗中學創辦于世紀之初,“以人為本,以德為先,注重基礎,強化創新,培養可持續發展潛能的中學生”的辦學理念,是人本教育和德性教育的范例,學校發展的物質性是可以量化的,但質態的發展則是先進文化的最好詮釋。
教育思想的關鍵又是學校核心價值觀,如東縣實驗中學將“學會超越,追求卓越”確定為教育理想,這是學校的價值追求,也是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在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學生具有追求卓越的學習理想,教師具有追求卓越的教學理想,學校具有追求卓越的教育理想。學校核心價值觀是提升學校教育文化的根本,決定了學校教育的走向和未來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所以,在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形成的學風、教風、校風才具有文化的先進性。
四、行動與課程是教育文化的成長形態
博客行動,改變著教師、學生、家長對教育文化的認知觀念,改變了教師、學校對教育文化的踐行方式。博客空間是實體學校教育的數字化模擬環境,也是教育的精神家園。規章制度是外顯的教育文化,而校風、教風、學風則是內隱的教育文化,博客行動構建的正是這樣的一種精神氛圍。借助博客空間這樣的表象,以先進的教育理念、超群的辦學特色、獨有的人文精神打造卓越學校,則是博客行動的關鍵。學校聯合江浙滬等學校建構的“東方麗鷹”共同體,踐行了教育資源共享共建的博客行動。如果說這還只是教育文化的環境性現象,那么校本的活動則是教育文化的活動性現象了。學校在養成教育活動中,以“四個學會”“每日十問”“十六個從頭做起”為抓手,將禮儀文化精致到學生的衣食住行等舉手投足間;在素質教育活動中,以“三校”(少年軍校、青年團校、父母學校)、“五節”(科技節、讀書節、歌詠節、體育節、藝術節)豐富多彩的特色教育形式,將活動文化有機地融入在學校教育中;在校本教育活動中,以“三生教育”(生命、生活、生態)、“感恩教育”“性別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教育,將德育和德性有機融合,科學提升了學校德性文化。雖然這是一種活動呈現,但是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活動,有了校本的教育活動,才具有教育文化的行動特性,而教育文化的行動特性,則是教育文化的現象成長。
博客課程,是記述教育現象,表達教育思考,深入教育實踐,提升文化品位的動態過程,是教育文化的成長樣式。學校的教育活動具有傳承性,而在傳承的過程中固化為課程時,則具有了文化特性。學校以教育博客為特色,固化為共寫隨筆的教師文化;以南黃海課程、乒乓課程、名著導讀課程、社團課程等固化為了地域特征和生本趣味的課程文化;以圖書連廊、文化展板、報欄專欄固化為了書香學校和班級的環境文化;以“自主學習—多元探究—引領提升”的課堂模式和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固化為了“協進”課堂文化。博客課程的開發與創新,形成了學校多樣化的文化樣式,博客課程既有傳承,又有創新,而教育文化正是傳承與創新的產物。
五、傳承、變革與創新是教育文化形成的基本路徑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在《人的教育》中指出:“只有使一切事物具有生氣和一切事物得以在其中活動的精神和生命的氣息,才是真正的學校應有的本質。”可見,教育文化的特質在于“活動的精神”和“生命的氣息”,教育的核心價值觀是教育的文化自覺,也是文化引領。在文化自覺與引領下形成的文化精神,既需要傳承,也需要變革,更需要創新。
傳承文化精神,積淀文化內蘊。如東縣實驗中學雖創建于21世紀初,但因其是從江蘇如東高級中學分離而來,人本教育的價值體系,精致教育的管理文化,和諧教育的教師文化,高效課堂的教學文化,多樣化的課程文化,也在傳承中發展而來。學校在十六年的傳承和整合、變革和創新中,擁有了如東縣實驗中學特有的“協進”教育文化精髓。“協進”教育文化成為了學校的價值體系,也是教育文化的精神所在。
變革文化范式,拓寬文化視域。教育文化具有傳承性,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只有變革文化范式,才能拓寬文化視域,才能滋生出新文化。學校隨著縣城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縣域教育資源的優質均衡發展,原有的精品教育文化定位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了,所以,學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變革文化范式。學校常規管理的基本單位是班級,所以學校的第一抓手是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將班級文化標識和文化氛圍作為考量班級管理的績效標準。班級文化標識主要指班級文化布置,在校本的統一前提下充分彰顯班級個性,讓班級文化既具有校本書香班級氛圍,又呈現出百花齊放態勢。班級文化氛圍主要指課堂的教學生態建設,以學為主、小組協進、教師引領是考量教學文化氛圍的關鍵,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行為作為學習生態的考量依據,以此構建“協進課堂”文化范式。學校的第二抓手是備課組文化建設,將備課組建設作為教學管理的文化單元來建設,以榮辱與共、精益求精、協作共進為價值引領,以統一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課件、作業布置等為“同”,以二次備課、基于學情、個性教學為“異”,做到求大同、存小異,進而達到“美美與共”的文化“大同”范式。正是因為“協進”文化的價值引領,造就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超越的文化特質。
創新文化行為,皈依文化本質。有人認為學校文化建設有兩個來源:一是學校歷史的積淀,二是學校所處地域的豐厚文化資源。這只能說學校文化建設的優勢來自于這兩方面,但教育的相通共融性決定教育文化可以在實踐中創新文化。“江浙滬東方麗鷹卓越教育文化聯盟”是溝通江蘇、浙江、上海教育文化的共同體,集三地教育文化優勢,不同地域的教育實踐創造了更適合學情的文化,這是交流中創新了教育文化。學校作為全國首批“新教育實驗學校”,將新教育的“數碼校園”“師生共寫隨筆”“書香校園建設”等行動整合為“博客空間”在線教育,將特色文化整合為教育文化,這是整合中創新出教育文化。學校高質量完成了江蘇省“十一五”規劃課題“博客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究”,又以“博客空間示例下教育文化特質研究”為課題申報并成長為江蘇省“十二五”精品培育課題,這樣的“博客”文化本身就是在傳承中創新出教育文化。只有創新的文化才是教育文化的生命特質。
傳承文化精神,變革文化范式,創新文化行動,教育文化才能不斷豐富,不斷拓展,不斷創造,也只有這樣,才能皈依教育文化特質——人的精神和生命教育。
責任編輯:丁偉紅
Education Culture from the Angle of Blog Space
HAN Ming amp; LI Xu-dong
(Rudo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Rudong 226400, China)
Abstract: Blog space with the idea of “in education”, “based on teaching” and “for the school” is used as the online platform for education, and the online education paradigm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of intelligence, spiri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Take Rudo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for example, it is clear that education culture is characterized essentially by core values, that action and curriculum are the growing state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that heredity, innovation and renovation are the basic path for the formation of education culture.
Key words: blog space; education culture; core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