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閱讀對中小學生性格的影響,提出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良好性格的措施,希望以此能為家長以及學校更好地指導中小學生閱讀提供參考,同時促進中小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閱讀 性格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7-0031-02
全國知名家庭教育專家賈容韜認為,閱讀對一個中小學孩子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因為通過閱讀,能讓孩子們懂得人生的道理、知道生命的意義、明白學習的目的,能夠啟迪孩子的心靈,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養。而擁有好的性格對于中小學的孩子來講也至關重要。現代性格心理學指出,兒童的成才與性格品質息息相關,美國心理學家Terman追蹤三十年的實驗總結表明:性格發展形成到基本定型階段集中在中小學階段,擁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獲得成就的概率要遠遠高于較差性格特征的人。鑒于上述背景,我們開展了關于中小學生閱讀傾向對性格影響的調查研究,通過此次研究,希望能為家長及教師可以更好地指導中小學生的閱讀提供參考,同時促進中小學生性格的形成和個人品德的發展。
一 閱讀對中小學生性格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
1.閱讀影響中小學生的情緒
中小學的學生已漸漸步入青春期,這一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情緒表現強度很大,但是情緒體驗不穩定。中小學生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后,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如對閱讀悲傷類書籍后的情緒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如表1。
情緒特征是性格的一個方面,人之所以會有不同的情緒,是因為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從表1中的數據來看,中小學生在閱讀書籍后的情緒波動很大,
大多數的中小學生在閱讀悲傷類的書籍之后都會感覺很難過。
2.閱讀影響中小學生的意志
人的意志表現在對自己行為的調節和控制中,它主要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毅性和自制力等幾個方面。從調查問卷數據顯示,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對中小學生意志特征的培養有一定的作用,例如閱讀偵探類、探案類書籍后對意志的影響調查數據如表2。
從表中數據來看,中小學生在閱讀偵探類、探案類書籍后,有大部分的中小學生會變得堅毅果斷、富有自制力,少數的學生會變得優柔寡斷或者是對自身沒有影響。數據表明,學生在閱讀探案類、偵探類書籍后對意志特征的形成有積極的作用。
參與文獻
[1]季桂起.探索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J].中國大學教學,2009(3):62~64
[2]胡曉岳、馮寧.以實踐為導向的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6(32):20~22
[3]俞云強.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2(2):109~110
[4]李宏.傳統市場調研與網上市場調研的比較研究[J].企業經濟,2004(5):73~74
[5]胡鳳英.CBE模式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4(9):132~134
〔責任編輯:龐遠燕〕
3.閱讀影響中小學生的態度
態度是個體對特定對象所持有的穩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蘊含著個體的主觀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傾向性。在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閱讀書籍會對學生的態度有影響,例如從閱讀了人物傳記類書籍之后對態度的影響進行調查,所得數據如表3。
從表3的數據來看,只有極少數的中小學生認為在閱讀人物傳記類書籍之后對自己態度的轉變是沒有影響的。超過半數以上的中小學生,有的在閱讀人物類傳記后會變得憂國憂民,有的則會變得精益求精或者自強不息。
4.閱讀影響中小學生的理智
理智特征指當事人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社會道德感。擁有理智特征的人,能夠冷靜地思考問題,能用理智來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動。調查問卷數據顯示,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對中小學生的理智特征會產生影響,例如中小學生在閱讀武俠類書籍之后,對中小學生理智特征的影響進行調查,數據見表4。
從表4中可以看出,雖然一半以上的中小學生認為,閱讀武俠類書籍并不會影響自己的理智特征,但是,仍有些中小學生在閱讀武俠類書籍之后會想模仿武俠小說中的暴力行為。
二 措施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品質的鑄就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閱讀。廣泛的閱讀不僅能夠有助于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獲取信息和知識,拓展視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本課題關于如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提出了以下措施。
1.進行積極的閱讀指導
中小學時期。學生認知發展還并不完善,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認知不同,則會對中小學生性格的形成產生不同的影響。例如在閱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時,有些學生被名著中除惡揚善的精神感染,而有些同學卻因為故事中妖魔鬼怪的出現而感到恐懼。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進行積極的閱讀指導,就會使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良好的性格。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達不到良好效果的原因,閱讀太少是一個,閱讀不得法是最重要,可見要使課外閱讀獲得實效,離不開教師正確的閱讀指導。”
2.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要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性格,那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把學生置身于濃厚的讀書環境之中。一個家庭的讀書氛圍反映這個家庭的文明程度,巴甫連柯曾經說過:“不讀書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尤其是中小學時期學生,年幼無知,擅于模仿,可塑性極強。家庭的環境氛圍、父母的言行,對他們都有極大的影響。如果父母能夠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對孩子的成長、熏陶有很大的益處。自然,孩子在閱讀時就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從而促進良好性格的培養。當然不僅僅是家庭,學校也應該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例如:建立學校圖書室,有規定的時間讓學生能夠進行閱讀或者是讓同學們指定讀書計劃,讓每一個學生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相信,在積極、良好的閱讀氛圍的推動下,學生自然地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3.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
學校在開展閱讀活動的同時,應積極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會,通過閱讀之后的交流來幫助學生明辨是非。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高爾基說:“讀書越多,精神就越健壯而勇敢。”可見,閱讀非常重要。然而對于中小學而言,讀書之后還要交流,這是比讀書更加重要的事情,因為孩子們更加渴望信息的分享、情感的溝通、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啟迪。正如康德所說的:“沒有討論的閱讀是無趣的,沒有閱讀的討論是空泛的。”只有在閱讀之后積極開展交流,才能讓學生在閱讀時減少不正確的認知,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參考文獻
[1]趙石屏.中小學生性格教育現狀及其思考[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3)
[2]丁玉平.課外閱讀課內指導課型研究意義的幾點思考[J].讀寫算(教研版),2012(22)
[3]曹海永.交流,比讀書更重要[J].語文教學通訊,2014(3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