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網絡技術發達,把新媒體優勢和高校就業結合起來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各個就業負責部門要探究新媒體促進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就業的優勢,并制定符合時代要求的就業策略,來提高理工科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
【關鍵詞】新媒體 理工科大學生 就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7-0153-02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載體的新媒體正在逐漸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體獨有的開放性、自由性和互動性等特點,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作為勇于嘗試新事物的大學生群體,更是樂于接受新媒體。當然,高校理工科大學生也受到新媒體影響。這就要求高校要不斷改革對理科學生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就業洽談機會、完善信息監督機制等。從而,探索出運用新媒體提高理工科學生的就業路徑,不斷提高高校理工科學生的就業率。
一 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我國社會轉型的加速推進,我國已經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需要一大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雖然用人單位對理工科學生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當前企業更傾向于擁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往屆學生。即便是應屆理工科學生對薪資要求比較低,也是常常被冷落。原因就是我國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在學校培養過程中不重視人文素質的教育,導致理工科大學畢業生人文素質總體偏低,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在校期間開設的人文素養課科目單一,課程較少,教學體系不夠完善。而且,沒有配合實踐報告、案例分析等形式開展,使人文素養課效果大打折扣。理工科院系比較缺乏既懂專業知識,又熟悉人文素養的綜合型教師。沒有專業的人文素養教材,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也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而且新媒體在傳播就業信息過程中,存在著“就業信息的不對稱”現象,嚴重影響了高校理工科大學生的就業狀況。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急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與理工科高校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的矛盾值得我們深思。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必須及時消除新媒體對高校理工科畢業生就業的不利影響,認清其在推進高校學生就業中的作用,從而實現高校理工科畢業生充分就業。
二 新媒體在推進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
利用新媒體開展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就業工作,首先應該充分了解新媒體的特點和在推進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不斷推進高校理工科學生的就業。一方面,新媒體“帶來了更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提高了就業教育的時效性”。另一方面,新媒體傳播形式更為生動形象,能夠搭建起就業工作的新平臺。同時,理工科大學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機、iPad等網絡終端接受教育,打破了傳統的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傳統教育模式,也可以開展一對一的教育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便捷等優勢,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需要和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標準,不斷接受網略教育資源,提高自身的“實際就業競爭力”。理工科畢業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式和企業人事部門反饋的意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從而更好地讓自己融入職場。而且,理工科畢業生進入單位后,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為自己及時“充電”,以便更好地在企業發揮自己的才能。
三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理工科大學生的就業策略
1.把新媒體和高校理工科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結合起來
一個人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會影
響到知識水平與工作能力的充分發揮。在新媒體環境中,高校理工科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自覺接受人文素質的相關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時關注社會變化和社會需求,及時捕捉就業信息,不斷提高自身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同時,高校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還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把課程教授內容和典型事例通過新媒體傳授給學生,并激勵廣大理工科學生,讓其自覺接受教育,并促成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理工科院系還應該把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和新媒體結合起來,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講授相關知識,適應高校學生個性化的要求,提高人文素質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2.培養具備專業技術和人文素養的綜合型教師隊伍
在新媒體時代 ,高校理工科院系應該結合學生對新媒體的利用,積極培養既有專業技術又有人文素養的綜合型教師隊伍,并且對教師進行新媒體技術培訓,培養出適合新挑戰的教師隊伍。把人文素質教育相關理論知識和理工科大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結合起來,通過新媒體技術,傳遞給學生圖文并茂的教學內容,讓高校理工科學生愿意接受人文素養知識的熏陶,逐步培養出人文素養較強、專業知識過硬的新型專業技術人才,以便適應當今市場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同時,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應結合理工科學生的特點和社會的需求,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適當的指導意見。“聽取學生對新媒體利用率的意見,研討和制定學校的新媒體就業指導實施方案,并修訂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新媒體就業指導手冊,提供給學生學習和利用。”就業部門和教師教學緊密聯系,共同利用新媒體技術把最新的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變化及時傳達給理工科大學生,不斷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從而,不斷提高理工科大學生在就業中的優勢。
3.提高新媒體在理工科學生就業中的服務質量
新媒體已經成為高校理工科畢業生尋求就業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新媒體的虛擬性和隱蔽性等容易導致虛假就業信息,加劇了勞動力市場中就業信息的不對稱,最終影響企業和高校理工科畢業生的簽約率。利用新媒體傳播信息快速、便捷的優勢,建立起完善的理工科學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學生和企業都通過多媒體傳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以便于找到最合適的崗位或人才。同時,政府部門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管力度,不斷規范就業信息傳遞機制,加大執法力度,確保新媒體能夠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促進企業和學生之間的需求對接,不斷提高理工科學生的就業狀況。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在多渠道搜集就業信息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辨別真偽的能力,充分利用新媒體便捷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4.利用新媒體加強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個公司真正的活力在于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生存和發展。創新能力也是大學生步入激烈競爭的職場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在當今社會,新媒體時刻影響著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高校理工科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理工科大學生可以注意搜尋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題,并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尋找到解決辦法之后,掌握相關的實施條件,并不斷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從而,不斷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高校理工科學生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創新隊伍,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把具有一定創新能力、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團結起來,通過協作和交流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業能力和素質,最終實現以創業帶動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參考文獻
[1]劉文文、王東明、胡美玲.如何運用新媒體有效推進大學生就業工作[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4)
[2]楊春梅.高校理工科專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4)
[3]許文杰、金天星、鄭曼.論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就業信息的不對稱[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
[4]韓樹海.對加強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5]陳凱、高靜波.理工科大學生就業軟實力提升研究[J].新西部(理論),2013(13)
[6]雷旭斌.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創新[J].中國市場,2013(21)
[7]李波.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就業信息化建設探析[J].新聞知識,2013(11)
[8]余維發、張春雨、何求勇.理工科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方法和途徑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