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部分中學生寫作文普遍碰到的困難是“下筆無言”,沒有東西可寫就談不上練習寫作,更談不上寫得好不好。因此,要讓作文成為心靈交流的平臺,激發學生潛在的表達欲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熱情,從而促進學生的心靈成長。
【關鍵詞】作文教學 心靈成長 交流平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7-0094-03
每次統考改卷時,看到一些作文空白的卷子或有時難覓佳作時,都難免會想到“作文難,難作文,下筆無言難成文;頭兒空,肚兒空,空來空去空對空”這首曾經流傳在中學校園里的順口溜。這也反映了一部分中學生寫作文普遍碰到的困難是“下筆無言”。沒有東西可寫就談不到練習寫作,更談不到寫得好不好。當然,教師布置了作文任務,部分學生瞎編,敷衍一通大話空話假話了事。這樣的練習,不僅談不上發展學生的作文能力,還養成不良文風。同時也傷害了他們做人的品行,出現“作文是一套,內心是一套”的雙重人格現象,致使不少學生的作文大都變成與個性、心靈毫不相關的東西。
沒內容可寫,沒真性情,應試而非應需的作文何以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學生寫作文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僅僅只是在中考、高考中拿一個高的分數嗎?是不是也應該通過作文來了解學生,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呢?如何讓作文教學服務于學生成長的需要呢?
一 引導學生認識寫自己成長作文的重大意義
讓中學生反映自己的成長作文就是“寫出自己的意思”,那么是寫中學生的什么“意思”比較恰當呢?我認為可以概括為寫他們自己成長中的感受,套用習慣的說法,可以叫作反映他們自己的成長。所謂成長,不是指生理上的長高長大,而是指心理上的發展與成熟,指人格和個性的成長。進一步說,這里主要是指中學生在需要動機、理想信念、價值觀、世界觀、人格傾向性和能力氣質性格等人格心理特征方面的發展與成熟。中學生處在迅速成長階段,在這些方面他們經常會有感受和心得,讓他們寫自己的成長,決不會無話可說。相反,他們會有說不完的話,而且這也是他們最愿意講的。為什么這樣說讓中學生寫自己的成長,這不僅是解決他們作文“下筆無言”的問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所以很值得提倡。其意義如下:
1.進一步落實教書育人的精神
作文教學必須突出它的育人特點,可是以往由于教學觀念上的偏頗,片面強調寫文章的技能技巧,以致遮蔽了作文的人文本質,只管按某種技法去編織文章,而忽視了文章是否有真切的思想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學生寫作文只揀大話套話和好聽的話說,脫離了自己的心靈實際,使作文教學失去了育人的功能。提倡學生寫自己的成長,就是讓他們關注自己的心靈,恢復和弘揚作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毫無疑問,這樣的作文教學必定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成長中的每一點收獲、進步、感受、心得、體驗,寫出來與不寫出來很不一樣。不寫出來只是心頭一種模糊的感覺,容易消失;寫出來就經過了一番認識,一番整理,一種自覺的反思。這樣就使學生在人格成長過程中結結實實地邁出了一步。恰如走路,寫自己的成長,就是幫助中學生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2.較快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所謂“作文先做人”、“人品決定文品”的問題。既然引導學生寫自己的成長能有力地促進他們人格的迅速發展與成熟,那么他們的作文水平也必然會隨之得到較快提高。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養成講真話的優良文風。古人論寫作強調“修辭立其誠”(《周易》),即寫文章要講真話。中學生有了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就有了實事求是和敢講真話的品質。因為對自己心靈世界中哪怕是消極的東西,這時他也能以積極的態度去正確對待,所以敢于講出來。許多作文較好的同學,就是不斷解剖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記錄。
使文章有比較好的思想內容。如我班的語文科代表由于沒有及時地完成任務,考慮到她的情況,我便要求她寫反思。這次期末考,她根據這件事寫了《我的初一
不流淚》。生活紛繁復雜,千頭萬緒,它們究竟有什么意義這與寫文章的人站在什么角度去看有很大關系。對于積極進取的人來說,即使受處罰這類事也可以坦然地寫出很有意義的文章。就更不用說寫美好事物了,這就保證了作文有比較好的思想內容。
使文章有創新特色。如不久前,在自習課上有個學生為阻止別班同學來搗亂被毆打受傷一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些學生的作文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如《我們在懦弱》深刻剖析了自己及一些學生的心理,描寫了當時情況的細節;《我們無情無義嗎》則深入地思考處事的方式方法,強調為人的智慧。也許現場處理并不完美,想得并不周到,但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他們的思想,反映了他們的成長。我們時時處處能看到學生思想的火花在跳躍。這些都說明人的心靈世界各不相同,只要如實地描寫自己心靈的成長,文章就一定會有獨到新穎的創新品格。
3.培養和發展中學生的作文興趣
如上文所說,讓學生寫自己成長是他們真正在講自己的心里話,他們不僅愿意寫,而且在寫的時候會感受到釋放真情實感的快樂。這樣,學生寫作文就由“苦差”變成了愉快的事,就會喜歡作文,對寫作文產生興趣。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興趣就能夠做好。寫作文也不例外,有了興趣學生就能較快地提高水平。
二 如何引導中學生寫好成長作文
1.抓住心靈的震蕩
人的成長、心靈的成熟過程,這些聽起來抽象、空泛,給人不好把握的感覺。其實它是中學生不時地經歷著的,它就直接體現為一種思想認識和情感波動。不過,它是心靈深處的震蕩,不是浮面的一般思想感情。比如回家有伴同行很高興,快上課了自己還在途中很著急,這類點滴的感觸跟成長的關系就很小,它們很難促進中學生人格個性的發展與成熟。應該特別注意的是那種使靈魂深處受到震動的思想情感,如前面提到的《我們在懦弱》中的自我剖析,《我的初一不流淚》中的內疚之感等等。這類思想感情掀動著整個心靈世界,使你難以平靜。如果是痛苦的情感,它迫使你尋找排解的途徑;如果是事理的領悟,它迫使你明確如何付諸行動,等等。然后心情才能平靜下來。所以,應該捕捉住這種思想感情去寫作文。
2.寫生活札記
處在迅速成長中的中學生,不時地有震撼心靈的思想情感涌現,不時地有心得體會產生。為了不使它們“溜掉”,提倡和鼓勵中學生寫生話札記(有的叫“日記”“周記”,有的叫“隨筆”或“靈感偶錄”等)是十分必要的。事實上,寫札記不只是為寫作文積累材料,它也是發展作文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很有效的措施。許多“作文尖子”的札記有四個特點:自覺寫,寫得勤,數量大,進步快。寫札記之所以能有力地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因為它在積累素材的同時也就訓練了思維、訓練了語言、豐富了情感、提高了認識能力、磨煉了筆頭;而且這就是心靈的一種觀照與自省自悟的形式,所以又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三 保護學生的隱私
當然,成長作文的實踐,需要學生真誠地付出,更需要教師有一顆平常心去呵護。
好好閱讀學生的文本會發現很多秘密:他們的思維狀態、興趣愛好、世界觀全都隱匿其中。不了解學生的這些秘密,就無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影響。若老師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學生的文本,不能發現學生存在的思維缺陷、心理障礙等,就很難發揮作文教學呵護心靈、提升思維等級的作用。作文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教師利用好這個平臺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教師對于學生成長作文的評價與處理應讓學生信任自己,讓學生長期敢于在作文中表達各種想法。只有讓他們表達出來,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成長作文中,尤其需要教師細心處理的是:作文中有意無意地暴露出的學生隱私。實踐中發現,不少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掩飾、嚴加防范甚至連父母也不容知曉的隱私,卻在作文中、日記里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是學生對教師高度信任,并期望能得到教師的指點,化解心中的痛苦。其次,中學生寫作在向著抒寫真我、張揚個性、吐露真情、表達真實的方向回歸。再次,筆頭宣泄乃一種最佳選擇。它可以將郁悶已久的、難以向人啟齒的隱私,盡情付諸筆端,向自己的內心傾訴、交流。這種方式,沒有面對面的直接性,就避免了顧慮與難堪。不少學生在作文中大膽地暴露著自己的隱私,向自己信任的教師開放心靈的
“特區”,這說明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對信任的教師是不設防的。不過,單純的心靈也是脆弱的,稍有不慎,就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有些老師害怕學生在作文中表現出來的一些非常規想法,一看到學生奇怪的想法就大肆批評,使學生對老師失去信任,對老師封閉自己的心靈之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在《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一文中寫道: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