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中國夢”如何在高校社團建設中發揮作用,并以此為引領,讓青年從中受益做出探索。“中國夢”運用于高校社團,從理論上來說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從實踐層面來說能加強對高校社團思想的引領,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進社團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國夢” 理工院校 高校社團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7-0131-02
社團是當代大學生高校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團是具有相同興趣愛好或者特長的學生為基礎自發建立的并遵循一定章程的學生組織。它具有青春的活力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教育的組織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課堂“灌輸式”的教育已無法適應教學形勢發展的需要。而作為大學生自行選擇和發展起來的社團,不但能夠為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而且能為學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式。
作為理工院校,招收理工類學生比例高于文史類學生,這對大學生思想引領有著不小的困難。文史類學生相對于理工類學生更容易理解“中國夢”的理論內涵,便于對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理工類院校如何在社團活動中加深對“中國夢”的理解,并以“中國夢”為引領,開展各種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 為什么說“中國夢”能夠引領高校社團思想
大學是大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和大學生成才的關鍵時期。大學教育就是要努力培養大學生成為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的社團組織和社團活動,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檢驗教育教學成果、理論與實踐良好結合以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社團活動為基礎的高校社團文化,包含新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氛圍,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將“中國夢”的思想在社團中推廣,營造正確、健康的網絡宣傳氛圍,引領社團青年緊跟時代發展要求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大學生人數劇增,大學生社團組織及其活動迅速發展,社團活動已經成為大學生課外活動的首選,以社團活動為基礎的高校社團文化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開始顯現。
1.“中國夢”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和導向作用,并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樹人事業而言,“中國夢”是內容和形式的最佳結合。大學是一段追夢的歲月,大學生處于做夢的年齡,有著圓夢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奧的理論大眾化,把艱深的概念通俗化。用“中國夢”教育大學生,更能為大學生所理解和接受。高校社團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他們分別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重大的影響。要充分發揮社團文化的育人作用,就要在高校社團中積極引入思想道德建設。
2.“中國夢”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集體意識,并規范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增強其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
“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個人夢,每一位青年學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在高校社團大都是擁有共同愛好的學生組成的,他們有著自己的“社團夢”。正確利用“中國夢”來指導社團內的成員,使得社員為同一目標、同一方向而努力,社員彼此相互促進、相互扶持,對于團隊意識、集體意識的培養有積極作用。所有成員在同一夢想的指導下,會約束自己行為,增強自己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在實際生活中,高校社團往往都會承辦某種形式的大型文藝活動,他們的“集體夢”“舞臺夢”此時得以體現和實現。為此,所有人能目標明確,協調統一,為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3.“中國夢”能夠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豐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并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心理素質
“中國夢”的精神內涵層次豐富,能夠成為青年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高校社團涵蓋科技、藝術、政治研究、志愿服務等多種類,合理使用“中國夢”對社團成員思想進行正確引導,在各自社團中,結合自己的喜好、專業特長,更能夠加快對自己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學習過程中可以不斷豐富其精神內涵,提高其道德素質。例如:在高校科技類社團中,航模、數模、影視動漫制作等,都是以自身專業特長,為愛好而聚集。他們在活動中研究、討論、實踐,既可以豐富精神內涵,飽學知識,又可以提升科研素質,提高實踐的能力,為其自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如何把“中國夢”融入高校社團思想建設中
高校社團的思想引領,是社團指導教師的工作重點。除了使用傳統的座談、理論學習模式以外,還需要拓寬社團的理論教學模式,做到立體化、多樣化地把“中國夢”融入高校社團思想建設中。
1.利用新媒體,加強思想建設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微博、播客、微信等各種形式的新媒體正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人類社會正邁入新媒體時代。與此同時,以興趣愛好為紐帶的大學生社團在高校校園蓬勃發展起來。大學生社團的蓬勃發展帶來了高校社團文化的繁榮,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社團文化已經成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而我們利用騰訊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人人網構建起校園新媒體平臺,將“中國夢”思想編輯成青年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凝神聚氣,加強青年學生、社團內的思想建設。
2.抓住時間節點,做好思想宣傳
在高校社團內,通過組織座談會、學習報告會、理論研討會等形式進行新學期的第一次專題學習,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為重點,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的時代精神,將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成長、成才的基本遵循,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于追逐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出彩人生,進一步提升青年學生思想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時代感,弘揚民族精神,凝聚青年力量。
3.組織社會實踐,創新實踐育人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同步進行的教學體系,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和大綱,按照課程化管理的方式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和任務要求,將評比結果作為學生綜合測評加分、獎學金評定、推優評優、推薦入黨的重要參考,取得了新突破。同時將各個社團組織聯合起來,開展不同主題、不同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中國夢·社團情”為主題的總結演講形式,讓各個團隊匯報自己的實踐成果;改變以往的社會調研報告的形式,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微博、微信直播,并做好感悟收集。從而創新了實踐育人體系。
4.強化骨干培訓,提升青年政治理論水平
社團是青年學生培養興趣、施展才華的平臺,扎實的思想理論可以有效地引領青年學生組織開展活動。集中、有效地對社團的社長、團支書、骨干力量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培訓,組織學習“四進四信”等理論,指導學生將理論和活動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有效踐行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人生坐標,增強了青年學生綜合素質、開拓了學生視野、提升了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引領廣大青年學生為實現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聘請馬克思理論專職教師,對骨干學員加強“中國夢”的理論教育,讓其明確什么是“中國夢”,為什么要學習“中國夢”,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社團管理中去,使得廣大社員共同圓夢。
“中國夢”是擲地有聲的。它不是高喊口號而難以落實的不接地氣,也不是理論高調而措施空泛的后繼乏力,它是切實地用家國大夢對接著每個人的個體小夢。習近平主席說,“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在這個舉世矚目的“中國夢”里,有一個小小的我,也有一個小小的你,高校社團承載著不同的擁有夢想的青年學生,他們的成長需要夢想的支撐,需要“中國夢”的正確引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青年學生不斷奮發有為,成為時代的開拓者、奉獻者。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人民日報,2014.1.1
[2]習近平.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J].黨建,2013(4)
[3]習近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J].黨建,2013(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