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rt Market Monitor of ARTRON,AMMA)是下屬雅昌文化集團的獨立第三方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監測及研究機構。
AMMA基于中國成立最早、數據最全的“雅昌中國藝術品數據庫”,及其自1993年至今統計到的840+家中國藝術品拍賣機構的18,000+拍賣專場中超過4,300,000件拍品成交及圖文信息,以及在海外成交的中國藝術品信息,提供中國藝術品類及藝術家的市場行情,提供藝術品估價信息參考,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藝術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對數據進行嚴謹的整理和分析,并據此運用統計學和經濟學的方法觀測藝術市場走勢,分析藝術品類以及藝術家的市場行情,提供藝術品估價信息參考,并提供相關講座和咨詢服務。
明永樂御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被劉益謙催生了一個3.48億港幣的神話,也催生了一個關于唐卡收藏走熱的揣測。近期,在網絡上、媒體中,都可以看到關于唐卡拍賣行情的諸多美好期待。此次億元唐卡的催生有著多重因素:首先,這種唐卡是一種政治的見證。當年,永樂皇帝為拉攏勢力,多次御賜各種珍貴器物予噶瑪巴,本唐卡亦被認為是此批皇家贈器之一。這種堪為見證、且具備深遠歷史影響力的唐卡,存世量極為稀少,此件唐卡是目前僅知的流傳于收藏界的唯一一件,因此這件唐卡被喻為“唐卡王”。如此稀少的物品不可能頻頻出現在拍賣臺上,而此次的天價,只會是一件偶然為之的事件。雖然天價唐卡不會成為常態,但是這并不能阻擋唐卡市場的向好發展。
從2014年內地秋拍現場來看,濃濃的唐卡熱浪撲面而來。受香港唐卡之王成交的刺激,此次匡時“‘作意’—佛教藝術專場”匯集百余件西藏、內地、尼泊爾等不同地區各時期代表性的宗教藝術作品,共計上拍123 件,成交81件,成交總額達2,168.79萬元。其中唐卡上拍59件,成交53件,超過六成的成交,成交額占本場的53.9%,唐卡占有目前宗教藝術品市場之份額,由此可窺一斑。 “十四世紀 二臂黑袍持鼓護法”以190萬元成交,為本場唐卡的最高價。
從歷年拍賣數據來看,雖然唐卡的歷史悠久,而且一直也深受藏族同胞尊崇,但唐卡作品真正進入國內收藏市場的時間并不長,出現快速升溫也是近幾年才有的事。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內藝術品收藏市場剛剛興起時,唐卡的價格一般也就兩三百元。自上世紀90年起,藏傳佛教藝術品逐漸進入收藏市場后,唐卡的價格才突破千元大關,2000年以后,內地唐卡拍賣才多有萬元紀錄出現。
2005年可視為內地唐卡收藏市場具有里程碑式的一年,在這一年,國內古代唐卡作品拍賣突破百萬元大關,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唐卡收藏市場逐年升溫。唐卡專場逐漸增多、規模不斷擴大、市場的不斷培育,古代唐卡屢屢拍出高價。近幾年內古代唐卡精品的拍賣價格由百萬元、千萬元飆升至上億元。2014年秋在億元唐卡的拉動下,本季度總成交額達3.2億元,比2005年春(成交額255萬元)翻了125倍之多,雖然億元天價并不常見,即便拋開天價,比10年前仍舊翻了近20倍,漲勢不可不謂之兇猛。
所謂唐卡主要以緙絲和織錦和繪畫為主,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雖然時至今日,這件官款唐卡是哪位或哪幾位藝人的精心制作已無法考證,但不少行家表示,有生之年能夠看一眼都是一種福分。但如今唐卡拍賣價格動輒百萬千萬甚至上億,個中原因在保利的唐卡講座上,可以歸納如下:一是工藝價值,它用布或絲織物繪制,不同于傳統意義的繪畫;二是繪畫價值,它以線條和色彩勾畫不同的人物和景物,體現出傳統繪畫相同的技法特點;三是思想價值,每幅唐卡都重點表現一個宗教主題,表達一個宗教理念,寓意豐富而深邃;四是文化價值,唐卡出自不同的時代、地域和流派,體現著不同的文化觀念和審美觀念,展現出不同的人文風貌。綜合這些價值,不難看出,一幅唐卡的文化藝術價值是相當之高的。